一、枫桥夜泊表达了什么感情
1、师:这是一首经典的歌曲,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谁来读一读?
2、(韵译):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3、如霜的月光照落在乌啼镇的上空,江边的枫树和渔火相对难眠。
4、师:孩子们,人人会有愁眠的时候,比如我自己。我想你们也会有愁眠的时候吧?谁来说一说?
5、生:我认为是这时的天空已经微微发白了,所以说是霜满天。
6、转:月落时分听钟声
7、生:我感到诗人的烦闷和凄凉。
8、通过吟咏,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生:“愁眠”就是因为忧愁而不能入睡的人。
10、②诗人还听到了什么?(钟声)哪里的钟声?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钟声是什么时候传来的?诗人半夜听到寒山寺传来的钟声
11、师:孩子们,愁眠是人人固有的情感,从古到今人人都有过愁眠所以,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尤其是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尤其是写思乡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
12、韵字是“先韵”:天、眠、船;入声字:月、落、客
1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4、“霜满天”(板书)给“霜”组词吗?“秋处露秋寒霜降”霜只有在寒冷的季节里才会出现,说明此时天气已经很冷了。李白有句诗“床前明月光——生:(接答)疑是地上。”从诗中看出霜(出示)霜应该是覆盖在——地上的,张继怎么会感到满天都是寒霜?说明什么呢?
15、枫桥夜泊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16、远处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应该能够听到码头半夜敲响的钟声。
17、探知“愁”因、感情诵读。
18、在诗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请分析这首诗写景的顺序,并说明这首诗是怎样以景衬情的。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从远到近;用秋夜的寂静、凄清、朦胧来烘托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思乡之情。)诗歌在景物描写中巧妙地运用冷暖对比、动静结合。其中月落、霜天是“冷色”,江枫、渔火“暖色”;二句是“静景”,第四句是“动景”。“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中的“愁”指的是一种思乡的感情,诗中的客字可以与之引证。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在写法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愁情怀。
19、于是小小的一座寒山寺,家喻户晓,从而提升了整个苏州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把张继封为苏州的宣传部长,当之无愧。
20、谈话导入,理解题目
二、枫桥夜泊体现的情感
1、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2、体会诗人的所感所思,重建诗人创作时的环境,感受孤独诗人的惆怅与温暖。在《枫桥夜泊》的教学中,王老师激情澎湃,激扬文字,同时,又婉婉而叙,仿佛如歌的行板:愁眠啊愁眠……如行者的叹息,倘佯于千年诗的时空,这是诗的音乐,音乐的诗。王老师已是一位杰出的指挥,“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教师范读,师生对读,在想象中读,在读中体验,声调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反反复复、曲径通幽、浅呤低唱,一唱三叹,荡气回肠,余音绕梁。
3、生:(朗读诗句,有了古诗的节奏和味道)
4、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5、生:因为许多人到过枫桥寺,可是半夜的钟声是不会变的。
6、生:客枕依然半夜钟师:为什么可用这一句?
7、师:因为无限凄凉,因为无限伤感,因为无限苦闷,这时候诞生了——(音乐响起,教师范读全诗)
8、“闻钟声,烦恼轻,智慧增,菩提生……”这是现代人赋予寒山寺钟声的新意,但我以为不无道理。
9、师:他没说是寒山寺的钟声,你怎么知道是寒山寺的钟声?
10、宋朝陆游曾写道: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11、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12、师:自己编了一首诗,其实没有这个必要。我读上半句,你读下半句,你试试看。十年不到枫桥寺——
13、《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14、为什么他的心会是那么愁呢?请大家再读读古诗,从诗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猜猜他为什么愁眠?
15、生:我感到诗人此时心里非常的忧愁,因为他睡不着觉。
16、《枫桥夜泊》是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一首七言绝句。
17、我们来合作读一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18、师:其实还有比这更早的,早在六百多年前,元朝有位诗人,谁?
19、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20、师: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三、《枫桥夜泊》表达的情感
1、师:好一个善解人意的钟声啊!钟声仿佛还在对张继说——
2、①“客船”,并不是和现在我们说的“客车”一个意思
3、借“月”咏愁,升华拓展。
4、因为喜欢这首歌,对歌手毛宁的一些情况也较为关注。毛宁是东北辽宁人,1969年出生。后来在广州新世纪唱片公司发展,成为签约歌手。《涛声依旧》使他一炮走红,红得发紫。之后,还推出了《婉君》、《蓝蓝的夜、蓝蓝的梦》等歌曲,拿回许多项国家级大奖,人气极旺,成为上世纪90年代最当红的歌星。毛宁人也长得阳光,帅气,很受歌迷们的喜爱。
5、生:(自由反复朗读诗歌)
6、师:好!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像张继那样,用心去感受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悠悠传来的钟声,好像在对孤独的张继这样说——
7、全诗声象并茂,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不愧为流传古今的名作。
8、师:(板书:夜半到客船)是哪里的钟声?
9、张咪和毛宁本来是很要好的朋友,两人都是东北人,张咪是黑龙江人。毛宁出道时,张咪已经很有名气了,张咪帮助和引荐过毛宁,谁知道搞到后来两人反目成仇。
10、全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时,领略到的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11、师:(大屏幕出示)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陈小奇《涛声依旧》
12、孩子们,读《枫桥夜泊》,有人读出的是忧愁,有人读出的是寂寞,有人读出的是凄凉,也有人读出的是寂静。
1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4、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1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6、《枫桥夜泊》是安史之乱后,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所写的羁旅诗,是写愁的代表作。
17、(生齐读)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宋)陆游《宿枫桥》
18、《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19、师:像星星一样闪烁,对不对?再思考一下。
20、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空气极冷的形象语。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渔火:通常解释,“渔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
四、《枫桥夜泊》表达了什么感情?
1、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2、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3、请你们试着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从大家刚才琅琅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学习古诗的热情!谁来第一个读古诗?正音,注意平翘舌音。
4、师: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
5、师:没错!怎么会是霜满天呢?写错了?感觉错了?
6、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7、师:但是,这个晚上,张继睡着了吗?
8、师:听到了这样的钟声,我仿佛好受多了。那钟声好像还在对张继说——
9、张继的具体生卒年,学术界还有争议,但比较确定的他曾经是天宝十二年的进士,而且他和刘长卿是好朋友,两个人诗歌唱和,多有往来,想来年龄与刘长卿大概也差不多,而张志和和韦应物的年龄大概是差不多对应的。
10、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11、jiāngfēngyúhuǒduìchóumián
12、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
13、面对历史和现实,诗人无法选择,只是穷尽心力疲于应付。历史已经成为历史,现实也没办法改变。所以,此诗反映了作者凄凉悲苦、孤独无助的心情而已!
14、生:(接答)疑是地上霜。
15、于是各处的旅游景点相继出现了园中园这样的怪象,那些名人坐过的凳子、用过的梳子、洗过澡的池子,有影迹没影迹的统统被圈起来另外卖票收费,还大言不惭地立出招牌,此处系××××之处,忽然之间,身价百倍。
16、(生齐读)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17、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18、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读一读《枫桥夜泊》这首诗。要求:自由读,反复读,把它读清爽了、读顺口了。
19、《枫桥夜泊》表达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
20、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五、《枫桥夜泊》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1、诗歌从盛唐到中唐的过渡,有两个代表性的人物,一是刘长卿,一是韦应物。但其实同时与他们两个相对应,还有两个代表性的人物也非常独特,也其实可以代表诗歌从盛唐向中唐的转变,而且他们两个都姓张,一个叫张继,一个叫张志和。
2、生:(随着音乐,学生再次齐读全诗)
3、所以,他愁啊,他只好一个人静静地在船头轻轻地吟诵着这忧伤的诗句,来表达他浓浓的思乡之情:“——”师生合作读
4、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5、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6、师:把手放下,请大家静静地读《枫桥夜泊》,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诗中的哪些地方哪些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请大家静读《枫桥夜泊》。
7、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8、生:听到钟声会有些心里的安慰。
9、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写诗人夜宿客船,卧听古寺钟声。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由此产生了一种历史文化美的感受。诗人忽略枫桥边其余的景色,唯独描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可见这是诗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图景。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是千百年来最拨人心弦的声音,它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在我们的心间响起,一个“到”字用得极为精妙,既有钟声到达客船之意,也有诗人心中的思念到达故乡之意,渗透着浓浓的禅味和思乡之情。有了“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到得最完美的表现,我们分明感觉到是寒山寺的钟声敲响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羁愁和思乡之钟。
11、生:已落下的月亮和乌鸦。
12、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13、(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14、我是今年元旦之前到了苏州,参加第二界寒山寺文化论坛,才知道晚上在寒山寺举办的梵呗音乐会也请了毛宁,并且压轴戏就是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毛宁的出场费据说是16万。至此我才恍然大悟,陈小奇先生的这首《涛声依旧》歌词是根据唐代诗人张继先生的诗《枫桥夜泊》改编演义而成的。只不过歌词里面添加了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这在张继的诗里是没有出现的。
15、师:寄托给了钟声。我们再一次走进张继《枫桥夜泊》,再来感受感受在钟声中的那一份愁眠之情。
16、生:今天考试我有几道题不会做,晚上睡觉时,我还一直想着这几道题。
17、(大屏幕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8、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9、生:(自由应答)没有睡着。
20、启:枫桥钟声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