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昌龄的出塞是什么意思
1、我们这代人是经历过战争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2、唐代王昌龄扩展资料赏析
3、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4、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5、(作者)王昌龄(朝代)唐
6、七绝圣手、希望有良将出现,能保家卫国,不让敌人入侵
7、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8、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4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9、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10、李广做了右北平郡太守,匈奴吓得丢了魂儿似的,逃到别处去了。右北平郡一带没有匈奴了,可是那里野兽太多,常有老虎出来伤人。有一天,李广回来晚了,天色半明半暗,正是老虎出没的时候。他和随从都很小心,一面走着,一面提防着。
11、(年代):唐(作者):王昌龄(作品):出塞(内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但使:只要.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韵译):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2、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原文:《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每一节课程都是精心挑选
14、(部分文字选自磨铁图书出品《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
15、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16、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17、诗人描写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写了出来。
18、《出塞》唐王昌龄这首诗的意思是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慨叹边战不断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出塞二首》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因此借乐府旧题《出塞》作诗以昔讽今。其中第二首诗在《全唐诗》中同时也录入李白诗作下,作《军行》。
19、意思: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还未回还。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现在依旧健在,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20、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再美不过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马上骑手的威风。这英武的骑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这骑士披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这风度轩昂、勇武不凡、充满自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实在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的呐喊,也分明寄寓着诗人的殷切希望。
二、王昌龄的出塞是什么意思?
1、(典故)他说找西汉的飞将军李广。我们今天去读史记的《李将军列传》,其中明确地记载了李广在做右北平太守的时候,匈奴人把他称为飞将军,而且知道李广在镇守右北平的时候,匈奴人就避开右北平,多年都不敢到右北平去。所以李广镇守的右北平郡之所以能够安定,戍边的战士不用打仗,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不用担心匈奴的抢劫,就是因为有李广在。
2、前10位小伙伴送奖励!?
3、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扰中原地区,也是卫青坟冢的模样。
4、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5、一句“不叫胡马度阴山”,立刻就使得第三句的那种高昂的,“但是龙城飞将在”的英雄主义得到升华,上升到爱国主义的情怀。所以这首诗大气磅礴,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既有意象上的时空交错,又有文化上深厚渊源,更有典型形象英雄的呼之欲出,还有绵绵不绝的人文关怀,可谓在最平实无华的主题中,凝炼着贯穿时空的永恒思索。
6、读书时,如果大声读出来,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胆量哦。让孩子大声读出来很有好处!你知道有什么好方法教育自己孩子大声朗读吗?
7、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8、《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边塞诗的代表之一。原诗为:
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渲染战争气氛)
10、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汉朝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1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12、不让胡人战马敢踏过阴山半步。
13、“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14、今天的诗歌记得打卡哟~
15、公元前127年,匈奴又集结大军南下,汉武帝决定避实击虚,率大军进攻河套地区。这是西汉对匈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卫青率军四万,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绕到匈奴的后方,迅速占领了高阙,切断了这个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和单于王庭的关系。然后卫青又率骑兵飞兵南下,进到陇西,然后对白羊王、楼烦王进行了合围,最后占领这个地方。汉武帝下令在此修筑朔方城,设置朔方郡。而朔方郡的这个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内蒙古河套西北部,还有就是鄂尔多斯西部和巴彦淖尔西南部这一块地方。它的郡址就在朔方城,这恰恰是阴山一带汉族与匈奴来往的最重要的通道。事实上,我们后来知道昭君出塞,也是从这条通道入的匈奴。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就以上观点,这个龙城飞将应该指的不是李广,而是卫青。
16、这首诗可谓是大气磅礴,气象万千。
17、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长安是东方文明的千年古都,世界的中心,唐天子是天可汗,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在这时如果不是追忆秦汉时的艰难,写唐的胡马南下,简直是杞人忧天。
18、李广箭法好,行动快,忽来忽去,谁都摸不清他打哪儿来、往哪儿去,匈奴就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飞将军”。
19、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却没能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的话,一定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出塞》是一首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表明了历史虽然在变迁,但是征战却从未间断。诗人从写景入手,表现出自己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的美好愿望。
20、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三、出塞王昌龄的塞是什么意思
1、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原诗:《出塞》作者: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释义: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提到“飞将军李广”你知道有哪些诗歌么?总结一下,在下方留言吧~
3、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表现的内容是厚重和复杂的。既有对远征士卒的浓厚同情,对朝廷好大喜功和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家国的荣誉和战争的正义性,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4、组诗《从军行》七首全是精品。如:
5、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个《飞将军李广》的故事。
6、点击上面“柚子语文”关注
7、我们知道霍去病是天才级的军事家,我个人研究汉代军事史,最喜欢的就是霍去病,霍去病事实上更适合称之为“飞将军”。他的人生就如流星划过星空,虽然短暂但极其绚烂。一生六战六捷,十七岁的时候跟着他的舅舅卫青决战漠北,只带八百人深入大漠,歼敌两千余人,受封冠军侯。
8、《出塞》更是古今传诵的名篇,被誉为唐代绝句的压卷之作。
9、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10、此诗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远征万里的大军仍然没有回还。 只要有飞将军李广守卫在龙城(边塞),不让胡人战马敢踏过阴山半步。
11、听徐老师讲故事支持方阵
12、王昌龄最高明的地方就是他在明月和边关之前,由于加上了时代,加上了秦和汉,就把这个时空、把这个历史感加了进去,这个在写法上叫做点染,这种点染的方法是王昌龄最擅长的。
13、释义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不是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没有什么变化,战争自秦汉以来都没有间断,离家出征到万里之外的人还没有回归家乡,只要有李广飞将军镇守龙城,就不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侵略.全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经常用的题目.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汉朝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但使:只要.龙城飞将:“龙城”指地名,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李广,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胡马:指敌方的战马.
14、还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但万里远征的战士一直没能回家。如果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的话,一定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
15、在汉武帝反击匈奴侵略的长期作战中,有一位勇敢机智、很会打仗、精于骑射的三朝老将军,他的名字叫李广。
16、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离家万里的士卒始终没能回还。
17、翻译: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原文:《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8、七言绝句写的既多又好的当数王昌龄。与李白同为写绝句成就最高的诗人,有人甚至说他超过李白。他名气很大。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
19、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20、其一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四、王昌龄的出塞的解释
1、《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如下:
2、每天打开班海“畅听畅读”
3、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第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5、所以“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则从时间空间打开历史的坐标轴,二则从文化学意义上打开了我们这个文明体。我们这个华夏民族的历史画卷,在时间和空间完全展开之后,那么时空中的精灵,万物之灵长也就呼之欲出了。这就是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
6、更不幸的是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他竟然被他所属的刺史所杀,死于非命。所以王昌龄的一生可以说是仕途上走得很不顺利,而且人生的结局很不好。但是王昌龄生活中的这种不顺利,并不意味着他的文学成就不高,反过来,由于他生活上的许多不顺利,他自己反而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
7、李广忽然瞧见山脚下草丛里蹲着一只斑斓猛虎,拱着脊梁正准备扑过来。他连忙拿起弓箭来,使劲地射了过去,射中了。手下的人跑过去逮虎。他们走近一瞧,全愣住了。原来中箭的是一块像老虎的大石头!箭射进石中很深,拔也拔不出来。大伙儿奇怪得了不得,李广也有点纳闷儿:石头怎么射得进去呐?这个消息传开了,匈奴听说李广有如此神力,更不敢来侵犯右北平郡了。
8、徐平,江苏广电总台教育频道资深节目主持人、国学推广大使,主任播音员,江苏省朗诵协会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考官,专注亲子沟通类节目十余年,访谈嘉宾数百位,其中不乏李开复、龙应台、卢勤、孙云晓、曹文轩等名家。曾荣获江苏省播音与主持作品一等奖、江苏省播音与主持论文一等奖及中国教育电视主持人金奖,主持的节目多次获得省级以上重要奖项。在媒介融合的当下,希望整合各方资源,依托自媒体平台,以快乐阅读的方式,助力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9、《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10、出塞是唐代边塞诗常用的题目,例如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还有就是指走出中原到塞外去,塞,古语中指通往边疆的重要通道
11、小朋友,你准确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吗?听听班班老师的解读吧!
1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3、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14、可是去万里之外打仗的战士还未回来。
15、事实上,之所以王昌龄能写出这样的诗和他的人生经历是非常有关系的。王昌龄早年贫瘠。困于农耕,一直到而立之年才中了进士。后来到开元末年的时候,他被改授江宁县丞,接着又被贬谪龙标尉,所以当时的人又称他为王龙标,也有盛赞他为诗家天子王江宁。这个江宁就是南京,他在我们南京做过小官,所以又称它为王江宁,尤其是和他的那个诗家天子的盛誉结合在一起。当然还有人称他是七绝圣手,而他的边塞诗呢,尤其象这一首《出塞》,就是作于他早年。未考中进士之前,在天下游历,尤其去塞外游历的过程中,壮怀激烈又别有怀抱的人生旅途所作。这首绝句虽然短短的四句,可谓气象阔大。
16、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出塞二首》中的第二首。
17、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8、这首诗的第二点,用了一个典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面对这么一个现实,也就是戍守边关的将士长期不得归乡,长期不得和家人团聚,这应如何处理是个问题。
19、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20、倘若攻袭龙城的英勇善战卫青现在依旧健在,
五、王昌龄写的出塞是什么意思
1、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2、释义 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不是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没有什么变化,战争自秦汉以来都没有间断,离家出征到万里之外的人还没有回归家乡,只要有李广飞将军镇守龙城,就不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侵略. 全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
3、全诗雄浑豁达,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4、诗从写景入手。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
5、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6、持之以恒,相信明天的你会不一样~
7、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原文:《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向左转|向右转
8、好啦,今天的诗词分享就到这里,养成诵读的好习惯,会对你平日的学习很有帮助呢,现在班班老师要对你说再见了,下次漫步诗林,我们再会!
9、龙城飞将:2003年,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对“龙城飞将”的注释做出修改:“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李卫,这里泛指众多汉朝英勇善战的将领。
10、所以,很大程度上,没有人认识到盛世中的危险因素。同时,中国传统文人乃至兵家对战争都不是向往或鼓励的。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万里所指,是从边塞到远方的战争之地的距离,并不是边塞到军人故乡的距离(这一点极为重要,同时又没有被重视和强调)。
11、由于他写唐代,而一下子推到秦汉,所以自秦汉到唐代以来,无数个驻守边关的将士和戍卒就一下子进入了他的诗歌之中。这种点染的方法,使它的时空的容量加大、加长了,因此它的内涵也就一下子变得十分沉重了。
12、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
13、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是在历史的角度找到坚实的立足点,衬托出当时的好大喜功不合理、不能持久。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14、现在,让我们再读一遍这首诗,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吧!
15、胡马:指敌方的战马。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16、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17、王昌龄是盛唐时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的现存诗不到二百首,却号称“七绝圣手”,可见其地位之高。但是,王昌龄的重要价值不仅仅在于七绝,更在于他对边塞诗的贡献。可以说,盛唐时代的边塞诗,是由王昌龄所奠定的格局。这首《出塞》,正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18、可惜,霍去病天纵奇才,却天不假年。公元前117年病卒的时候年仅二十四岁。所以这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其实是王昌龄对整个华夏民族的英雄主义的一种讴歌。我个人认为,这个“龙城飞将”应该包含了整整那个时代,为民族做出巨大贡献,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出无限光彩的,那一个时代的英雄形象。
1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英雄气概)
上一篇:赞大闸蟹的打油诗【精选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