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哪些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
2、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3、原来是因为王维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4、仙吕·游四门重阳
5、赏析: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6、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丁巳重阳》
7、这是白居易晚年在一个重阳日与客饮酒赏菊有感而作的,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但仍有少年的情趣。
8、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9、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10、在唐诗宋词中最熟悉的莫过于诗佛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
11、《浣溪沙·重九旧韵》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颂扬友人才高器大,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热爱之情,下片直抒重阳节恨别之情,并化用成句使词意更加深婉,惜别与留恋之情自见。
12、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唐)独孤及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13、九日落星山登高(唐)徐铉秋暮天高稻穟成,落星山上会诸宾。
14、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15、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16、今日雨濛濛,寂寞灯红。重阳过后怕龙钟。只是相思还未老,苦了英雄。
17、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18、这首诗是李白于公元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的九月九日在庐山登高饮酒时所作。重阳佳节秋高气爽,在这登高饮菊花酒传统节日中,诗人一个人自娱自乐,想起了自己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情景,于是作下此诗。
19、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20、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二、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是什么?
1、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2、客心惊暮序,宾雁下襄州。
3、黄菊擎枝重,红茱湿露香。
4、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5、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6、重阳日酬李观(唐)皇甫冉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7、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8、九日登高(唐)刘禹锡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9、每到重阳思赋稿。古典新书,复去翻来讨。浊酒三杯明月到,骚人感慨知多少。
10、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1、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12、晚节欢重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13、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
14、赏析: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15、湖风秋戍柳,江雨暗山楼。
16、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17、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18、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
19、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20、关于重阳节的故事很多。据说重阳节从汉朝初就有了。最初是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皇宫里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馋害后,她的宫女也被逐出皇宫,从此宫女们又将此习俗传入到民间。
三、描写重阳节的诗词有哪些
1、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2、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
3、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4、采桑子重阳秋来风景登高好,重上山冈。重上山冈。一处新凉,花又几枝黄。几番冷雨将秋洗,老了风霜。老了风霜。红落枝空,晚色入苍茫。
5、九月九日(唐)李治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6、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这说明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
7、浪淘沙.秋思秋叶舞穷穷,韵踏金风。寒波笼岸自回重。遥想天涯山尚绿,怎见霜鸿。诗酒寄空濛,林地藏红。悠悠古寺落疏钟。已向云烟涂逸照,莫笑单雄。
8、除了这些诗句之外,重阳节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比如重阳节的时候,人们会吃一种传统食品——重阳糕。这是为什么呢?据说是因为有些没有山的地方没法登高,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用吃糕代替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又因为这糕在重阳吃,就被命名为“重阳糕”。
9、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10、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
11、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12、澹澹飞鸿没,千古共销魂。
13、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14、赏析:诗歌开头就承题,“九月九日望乡台”,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以此来表达乡愁,思乡之情倍增。“他席他乡送客杯”,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凄凉。诗歌的前两句就勾勒出了一个易让人伤感的环境,正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浓郁的乡愁,于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两句对鸿雁看似无理之问:“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15、旅中重阳(唐)司空图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
16、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据现存史料及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传统节日素来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在数中最尊贵,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历代诗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17、婺州水馆重阳日作(唐)韦庄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18、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
19、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沉醉东风》
20、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四、描写重阳节的古诗有什么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2、隔霜云叶绕天愁,闰节重来续旧游。
3、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4、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韦安石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5、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6、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7、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8、这首诗的解析可参考下面的第三首《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两首正好可以参读。
9、赏析:群雄“开怀痛饮”之时,宋江显然想得远些。先强调弟兄情分再是为众人的前程的忧虑和思考。重阳节饮酒赏菊。宋江在这时候吟出“降诏”,“招安”自然为英雄们的悲剧打下了伏笔。宋江将时光催人老的恐慌,轻松消解进了佳节带来的神清气爽,这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10、赏析: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11、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12、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3、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唐)司空图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
14、樽前且拨伤心事,溪上还随觅句行。
15、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16、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寓意"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17、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作》
18、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19、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
20、而今天重点介绍的是诗仙李白的几首关于描写重阳节的诗。
五、描写重阳节的古诗句有什么
1、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2、如此重要的节日,自然也是文人墨客们抒发情感寄托之日。那些关于重阳节的经典诗句,你还记得多少?
3、浑身湿透脸水,咬牙躬行。
4、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5、重九日广陵道中(唐)罗隐秋山抱病何处登,前时韦曲今广陵。
6、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
7、清明风日好,历落江山望。
8、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9、公元699年,时任沛王府修撰的王勃,因写的《斗鸡檄》触怒高宗,被赶出沛王府,于是年六月远游到了西蜀。同一年,卢照邻来到益州新都任职,是年秋,卢照邻从益州来到梓州,九月九日重阳节当天,在蜀地任官的邵大震与王勃、卢照邻三人同游玄武山,互相酬唱。
10、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
11、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12、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13、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14、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
15、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16、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7、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18、这首诗也是重阳节上赏菊的诗句,诗文的意思是这样的,“一满园的菊花好似郁金黄,中间有一丛却雪白似霜。这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19、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20、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