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中国古代法律谚语集【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中国古代法律谚语 1、(出处)19世纪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在著名案件“里格斯诉帕尔默案”(16岁少年萨尔默.帕尔默,为提前获得其祖父所立遗嘱中留给自己的财产,用毒药杀死了自己...

一、中国古代法律谚语

1、(出处)19世纪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在著名案件“里格斯诉帕尔默案”(16岁少年萨尔默.帕尔默,为提前获得其祖父所立遗嘱中留给自己的财产,用毒药杀死了自己的祖父。帕尔默的姑姑里格斯到法院状告帕尔默,要求剥夺帕尔默对其爷爷遗产的继承权。不少人法官以“纽约州法律并未明确禁止继承人杀死被继承人当然丧失继承权”为由,反对剥夺帕尔默的继承权。纽约州最高法院最后以一句古老的法谚“任何人不得从自己的错误行为中获益”,冲破当时法律条文的限制,判令谋杀者帕尔默因其犯罪行为被剥夺获得遗产的权利,里格斯胜诉)援引该原则,使这条法谚闻名世界。

2、传真:83287761

3、(补充什么是浩然之气,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

4、以身戴行:言行合用身心戴道而行。

5、A.识记知道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史实。

6、在不同文化的人群之间,认识事物的角度和对之进行分类的标准未必一样。在此基础上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迥异的规则体系。反过来说,这种规则体系可能代表了该群体的核心观念和价值判断,如果用其他文化的规则分类标准来看待,可能显得极为紊乱,难以理解。但是,习惯在此规则中生活的人们,决不会觉得他们的生活杂乱无章。恰恰相反,他们正可在这种规则体系下找到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因而,当我们叙述某个法律体系或规则体系的时候就应该进入他们自己的思想系统中予以描述,这样才能够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世界。

7、(江苏扬州)阅读下列材料:

8、“例直禁简”出自《晋书·杜预传》:“例直易见,禁简允犯。”这个成语相对好理解,大概意思是就是条例和禁令直接简单,一看就懂,不去触犯。现在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9、文艺游戏是指各种文艺形式的儿童游戏,主要包括歌舞、儿童演剧、儿童歌谣、讲故事等形式。亦有绕口令、猜谜语(灯谜)、回文、拆白道字、"顶针续麻"、拍诗钟等文字语言游戏。

10、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程序先于权利,明确、公开、严格的法律程序,是行政权力能够依法实施,社会法治得以实现的主要保障,故《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关于追诉期限的强制性规定,第四十条关于处罚决定应书依法送达的程序性规定应优先适用。

11、(2019)粤52民终625号

12、这副楹联题于清代内乡县衙公生明牌坊。楹联内容来自五代后蜀主孟昶所撰写的《颁令箴》。后蜀被灭后,宋太宗将《颁令箴》缩写为4句16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以《戒石铭》为名,颁示天下。宋高宗又命书法家黄庭坚书写这一祖训,刻石立于各府州县大堂前。清代改为牌坊,称为“戒石坊”。官员常称自己是老百姓的“父母”,其实老百姓也是官员的父母——衣食父母。都是父母,考虑到“食色性也”,衣食父母更为根本。所以,对于衣食父母应该更加虔敬。下联警告官员,别以为百姓好欺负,老天爷会跟你算账的。如此恐吓,在信奉神明的年代,还是能起一定作用。

13、与刑讯逼供锻造冤狱相比,政治迫害也是造成冤案的重要因素。汉武帝时的巫蛊案,导致太子和许多人死去。东汉熹平元年,太学生被宦官逮捕和囚禁的达一千余人。投降派头子秦桧,以“莫须有”罪名诬陷岳飞,残害抗金勇士。明代宦官魏忠贤擅窃国柄,诬陷忠良,杀害东林党成员多名。历史上的政治迫害往往是大规模的,造成的冤假错案数量极为惊人。不过,官署楹联一般不涉及由政治迫害造成的冤案,它提及的是一般刑民案件,尤其是刑事案件。古代死刑的门槛很低,例如,隋文帝时颁布“盗一钱以上皆弃市”“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之类的苛刻刑法;判处死刑的刑种又特别多,所以,处死的人非常多。如果审讯时不仔细,极易滥杀无辜,锻造冤案。在这种情况下,下面这副楹联就值得赞赏了:

14、《幼圃》中"稚子落成小金谷,蜗牛卜筑别珠宫",稚童发挥想象,将庭院中的一方石中间挖空后又用土填实,栽上花草种上蔬菜,筑成一方乐园。

1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16、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社会经验。被告王学权没有与原告戴胜义签订书面合伙协议,也没有形成事实上的合伙关系。原告戴胜义在出资后始终处于与被告王学权不平等的被动地位,虽几次变更诉讼请求,但有一项请求没变的是,要求被告王学权赔偿出资款1326000元。原告戴胜义虽然有一项请求解除合伙关系,但其诉讼理由部分的关键点还是在于被告王学权以合伙为名骗取出资,要求赔偿出资款和利息,并未要求对盈利进行分红,这也证明原告戴胜义并未认可当事人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合伙关系。原告戴胜义作为一名老百姓,对合伙法律关系并无清楚认识,本次诉讼的请求和理由并不相符。

17、见利思义: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

18、ACountryLawyer/1895/E.L.Henry

19、做题小技巧:看见有其他人的字眼,立刻选它,比如父、母等

20、SandwichQuarterSessions/1898/HenryWeigall

二、中国古代法律谚语集

1、P77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2、人谁无过,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是亦足矣;

3、二者都是源于原始社会习惯规范,直到后来“大家”即国家出现后,二者才开始逐渐分离,各自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家庭的形态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从严格意义上讲,现在意义上的家庭同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家庭有很大区别,或者说将历史上的家庭称为家族更确切。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存在着小家庭,但是这种小家庭是依附于宗族或者家族的。

4、一花一世界,一诗一情怀

5、以上楹联中的“至诚”“明理”“视民为伤”“修己以敬”“省身克己”“民生国计”“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词语皆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儒家培养人的八种途径有关。虽然这些都属“小学”“大学”内容,但官员一辈子都在实践,都在进行自我修炼。

6、无犯意则无犯人如果行为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时不具有犯意,那么其行为就不是犯罪,不能对其施以刑罚,例如意外事件、没有辨认能力的精神病人或幼童等情况,均不能归责于行为人。

7、A、三国鼎立B、楚汉之争C、唐代的开元盛世D、明代的戚继光抗倭

8、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9、呆板的公平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

10、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11、识记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2、(四川宜宾)清朝初期,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战胜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

13、(2)P67忽必烈建立元朝

14、温端政等编著:《中国谚语大全》,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

15、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16、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17、我非爱财,来得明白,去得更明白,吾何慊乎!

18、(出处)罗马法学家庞波涅斯提出的著名法律格言

19、林达先生在《历史深处的忧虑》(三联书店1997年版)里举过一个案例:一名日本留美学生,在夜间误入私人住宅,在男主人发出警告后仍继续向前移动,被主人开枪致死。但地方法院判决开枪致人死地的被告无罪释放,引发日本社会的强烈抗议;经过长时间上诉,上诉法院最终确认被告“使用枪支不当”,但也仍只是一项轻罪。林达将这个案例作为引子,引出了关于美国人“私人住所不受侵犯”的观念和法律,以及关于美国宪法第第四修正案的讨论。

20、(2019)粤06行终362号

三、关于法律的谚语和解释

1、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德沃金

2、译文:子产:“比如烈火,民众望见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的。水柔弱,民众亲近并和它嬉戏,就很多死(在其中)的。

3、玄奘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4、对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最准确的理解是

5、修得宰官身,造福不难防造孽;

6、衙署,又名公署、公廨、衙门,是中国古代官吏办理公务的处所。在官本位的中国文化中,衙署历来是一座城市的主宰。衙署坐北朝南,故有“天下衙门朝南开”一说。古代的楼堂宅殿的楹柱上,常有楹联,衙署也不例外。衙署楹联与百姓家中或寺庙中的楹联意义不同,具有意识形态的宣示作用;而意识形态关注的是社会应该怎样或者可以怎样,传统社会的国家主流价值观通过衙署楹联告诉给公众,让百姓明白官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又由于中国古代官员大多行政兼理司法(越往基层越是这样),既管行政事务,又办理司法案件,所以,古代衙署的楹联常常具有鲜明的法律特色,衙署楹联宣示的往往是意识形态的法律观念,应是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7、(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8、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声势浩大,影响深广,成为中国政治、法律思想中的主流,也是历朝历代政治、法律正当性得以证立的基础性观念。近代欧美的社会政治变革,中国思想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也有影响。曾任美国副总统的华莱士(HenryA.Wallace)说过:“中国文化为启发西洋民主政治的一个源泉,亦可谓创造西洋民主政治的一个动力。”

9、什么叫作好官?能免市民咒骂足矣;

10、“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上诉人在其办公区域的厕所内放置偷拍设备偷拍女性的行为,已违反治安管理的相关法律,即最低限度的社会道德亦未能遵守,而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特殊职业群体,其“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要求显然要高于普通公民,而上诉人的行为已构成违法,当然亦违反其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11、在民族关系方面: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尊称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天可汗”。综上所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12、曾国藩在刑部任职时就发现老百姓告状的案子,官府基本都判原告犯诬告罪。上京城告状的案子,接案官员本是督抚、钦差大臣,可是这些官员从不过问,都交给首府提审,首府办案官员根本不提问案由,而靠刑讯逼迫告状者承认自己是诬告,使老百姓冤上加冤,雪上加霜。

13、这副衙署楹联是清代河南淅川厅署同知沈麟元撰写的,题于淅川厅署仪门。

14、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结伴成队,他们总有新奇的游戏方式,似乎无论何处他们都能展露笑颜。然而,古代儿童的喜乐悲欢总是不可避免的受到成年人世界的影响。李白受召入京时"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父母的愉悦亦牵绊着古代儿童的喜悦。李商隐诗作中描述古代儿童专心学习时的场景,"曲躬牵窗网,略唾拭琴漆。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其中不减玩耍时的恣意欢快,更多的是面对师傅和学习时的端正谨守。

15、木制品主要是各种手工雕刻制作的动植物模型、人物模型、刀剑模型以及设计精巧的其他玩具,许多益智和运动游戏中的游戏辅助也多是木质,诸如拨浪鼓、蝈蝈笼子、七巧板等。绣制品主要是造型生动的各色荷包,尤其是端午用以辟邪驱毒的香包,深受儿童喜爱。就连童手球游戏主中玩耍的抛球和拍球,都是是"团絮而成,绕之以线。"有些还带有彩穗,形同绣球、彩球。

16、衙署楹联反映的官员的廉政观

17、A.识记知道孔子;知道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了解佛教传入的主要史实;知道《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了解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18、在法庭上,只有证据,没有事实。

19、地址:中山市东区长江路18号中山商事仲裁大楼3楼

20、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四、中国古代法律名言警句

1、(四川宜宾)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2、从衙署楹联看中国古代官吏的法律意识

3、传真:(0769)22855972

4、最好的法律从习惯产生。——儒贝尔

5、(2015)沈中民一终字第02265号

6、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

7、“公平”是一个庄严的词汇,就像“国旗”一样。不过,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的人群或族群对待庄严事物的态度或做法有时候差异很大。比如,在中国,须对国旗表示敬意,庄严以待;而在美国,人们可以用国旗做内裤,他们认为那是言论表达的一种个性方式。这种文化背景差异,值得学法律的人注意。

8、法律格言正如《春秋》,字字珠玑。有人就有法,有社会就有法,法律存自远古。古代法早已散佚在历史的长河中,法律格言却在古罗马和中世纪英国著名法学家的笔下获得了长存。这种“古拉丁文的格言独具一格,精辟而简练”,却也给后人的理解带来了困难。

9、本院认为:本案是兄弟姊妹之间因分配父母的遗产和丧葬费、抚恤金等财产存在矛盾,而引发的财产权纠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义轻利、仗义疏财,历来是华夏儿女崇尚的美好情操。兄弟之间因财产纠纷对簿公堂对于九泉之下的父母来说难言孝道,对成长中的子孙而言亦不属良好垂范。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再完美无缺的法律亦无法扼制人类情感和精神上的缺憾。不该发生的纠纷,因兄弟姊妹之间不断加深的误解和日渐远去的宽容而使兄弟姊妹隙于墙内,但伤害却不仅仅是当事者本人。

10、给大一学生的鉴定式训练

11、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12、墨家有一位领袖名叫腹(黄享),居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对腹说:“你的年事已高,又只有一个儿子,我已命令官吏不杀你的儿子了。”腹回答道:“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处刑。禁止杀人和伤人的法,是天下人都应遵守的大义。”腹不听惠王的劝解,还是杀了儿子。

13、晏殊入朝时,正逢承平之际,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宋真宗忽然御点晏殊上任。

14、让我们维护公平,那么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自由。——约瑟夫.儒贝尔

15、(2)清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16、察色修身:外观世界、内修自性。

17、据说武承谟的对联贴出后,“四乡人皆聚观”,“时先声所夺,平日绅衿之出入县庭者,皆悚息危惧,有避至他省者”。此副楹联也抨击官场上的沽名钓誉之举,但语言更为犀利,挖苦更为深入。这充分说明清代官场“钓名之人”已很普遍,否则,在浙江杭州做官的薛时雨与在江苏无锡做官的武承谟会不约而同地对之加以抨击。两位官员都文采出众,所写楹联成为名联。

18、尔等莫缠讼,犯什么法律办什么罪,时时存我是人非思想,拖年累月总吃亏。

19、忽必烈即汉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0、借用文中英国领事霍普金斯一句话,来评论和总结一下:当在中国的外国居民把一个人作为汉学家来谈论的时候,他们通常是把他的看做傻瓜。深以为然!这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文章题目是不是一种讽刺?

五、关于法制的谚语有哪些

1、TheJury/1861/JohnMorgan

2、C.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D.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3、法之理乃法之魂,没有法之理就没有法本身。而刑法格言的实质即是法之理。因而,古代的法律虽然散佚了,但是刑法格言依然代代相传。没有人比法律规定更聪明,而刑法格言更是无数法律在岁月的洗涤下的精华,已颇具合理性甚至真理性。朝令夕改是最危险的做法,“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4、(释义)这句话强调的是法官审判独立在司法独立中的重要性,意思就是要保证司法审判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法官代表国家使用法律,只应对法律负责,而不能按照上级领导的意志或者人情去审判案件。

5、堂主解说:你们凡事要多想一下,有没有想过什么是大事?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

7、一审判决结果是:农夫A和农夫B各赔一半。

8、作者从功利主义角度,通过成本核算,告诉人们,千万不要打官司,打官司得不偿失。费尽心血、费尽力量、费尽钱财不说,官司即使打赢了,也把自己累得够呛。当然,这副楹联并非在故意吓人,而是铁的事实。在中国古代,打官司确实“费心费力费钱”,这是因为古代的法律没有确定性,官吏可以任意执法,法律由他们任意解释;又由于层层官吏,如虎似狼,都在张着血盆大口,鲸吞原告被告的血肉,所以,打官司“费心费力费钱”就不可避免了。

9、第三篇叫《中国的语言》。论述的重点在“语言”二字上。以外国人认为中文难学”为切入点,抛出一个“中文是一种非常难的语言吗?”到问题,随后通过一系列的论述进行解答。核心观点是既难也不难。以中文口语为例,是没有语法和规则,是一种孩童语言,所以简单容易学。接着是书面语,作者将其分为简明的平民书面汉语、统一的官方书面汉语、华美的宫廷书面汉语,又以一首唐诗为例,又用英文写出来进行对比,得出中国文学与英文相反,是将深挚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在极其简单的语言中,即用简单的语句来表达深刻感情的语言,语言成了思想和情感的载体。这就是外国人认为中文难学的原因。

10、理解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1、⑵行省制度(1分)宣政院(1分)

12、公平,也是法律追求的主要价值之很多法律中都有关于公平原则的规定。在中国,形容“司法公正”的成语有:法不徇情、法不阿贵、明镜高悬、赏罚分明、执法不阿、铁面无私等。

13、古代儿童的运动游戏主要有角抵类,即人与人的互相角力,运用自己的力量或外力来压倒对方,包括摔跤、拔河、斗牛(头对着头作角抵之戏)等。球类游戏,包括手球、跳鞠、马球、踏球、竿球、木射、捶丸、击球、踢毽子等。

14、(关键词)衙署楹联中国古代官吏法律意识

15、从经济生活的角度来看,传统中国是一个农村社会;而从基层组织的视野来看,传统中国则是一个费孝通所谓的“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根本特点乃是乡民的安土重迁,他们出生于此,成长于此,终老于此,归葬于此,由此而形成了“情浓于水”的社会关系。也正因为如此,这种乡土社会也是人们所说的“熟人社会”,从而与现代“陌生人社会”不同;另外,乡土社会主要依靠礼俗来维持日常运作,费孝通把它称为“礼俗社会”,又与现代“法理社会”构成鲜明的对比。108

16、应当说,大量的冤假错案是由刑讯逼供造成的。古代的刑讯逼供是合法的,法官搜集证据的能力不足,只好采用刑讯逼供的办法,这样,被告人忍受不了刑讯的折磨,被迫无端的招供。那时的刑讯逼供手段又比现今厉害百倍,被告人在五花八门的刑讯手段逼迫下,无奈只好胡乱供述,把自己送进监狱,甚至断头台。古代刑讯的野蛮是不用说的,即就是在今天,刑讯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也令人骇闻,如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赵作海杀人案、佘祥林杀妻案、聂树斌强奸杀人案,等等,都是刑讯逼供造成的。

17、如果法律没有恐惧支撑,它绝不能生效。——索福克勒斯

18、缺乏救济的权利是虚假的权利。

19、P31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玄奘画像”。

20、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查士丁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