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三国故事有哪些成语故事【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三国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1、曹操率军攻打荆州时,刘备为了保存实力,只得率部南下,准备渡过长江,再作打算。他派关羽率领几百战船的军队先走,与他在江陵会合。曹操一心想...

一、三国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1、曹操率军攻打荆州时,刘备为了保存实力,只得率部南下,准备渡过长江,再作打算。他派关羽率领几百战船的军队先走,与他在江陵会合。曹操一心想擒拿刘备,在他身后穷追不舍,一直追到当阳长坂。在危急的情况下,刘备丢弃妻子,往东北方向狂奔,恰好关羽的船队赶到,将刘备接走。从此,刘备对关羽更加信任了。

2、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3、孙权听说刘备占领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国向刘备要荆州。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计谋,写了一封信交给吴国的大使,让他到荆州去找关羽。

4、曹丕说:"你真会帮你主公说话呀。但是据我所知,此番你到这里来,是有求于我们魏国吧?我听说刘备兴兵,向你们宣战。你们主公派你来,是不是害怕刘备把他灭了,或者是害怕我再出兵,两肋夹击把东吴给灭了啊?""魏王,您这话说得就不对了。我们主公并不是怕谁出兵把他灭了。东吴有长江天堑,百万甲士。况且,我们主公深知用人之道,例如重用吕蒙、鲁肃,都是知人善任的典范。我们东吴有诸多将士,并不怕别人兴兵犯境。我是受主公的委托,到这来向您分析天下大势来的。"

5、周瑜死后,刘备为了和吴国重新联合起来,答应孙权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荆州交给吴国。

6、绝伦超群chāoqúnjuélún

7、吴下阿蒙,指三国吴之名将吕蒙,后亦以讥笑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8、因为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起来了。髀:大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九州春秋》:“(刘)备住荆州数年尝于(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日:‘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9、东吴吕蒙,勇敢善战,20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于繁忙的军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愤读书,越读越起劲。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扩大,见解也日益深刻。军师鲁肃领兵经过吕蒙驻地,以为吕蒙是个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议,吕将军进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还是去一趟吧!

10、比喻人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

11、鸡肋:鸡的肋骨。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12、(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云长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13、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

14、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10日之内赶制10万枝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操军即日将至,若候10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3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内造出10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诸葛亮在三天内会造出10万枝箭。

15、这时魏国是魏文帝曹丕在位。有人事先对曹丕说:"据说,赵咨是东吴的重要人才,东吴派他来肯定有重要事情要跟您讲。"曹丕心想,那我就试一试他。他便命令宫殿上武士都把刀抽出来,把枪端着,然后传下圣旨,宣赵咨进殿。赵咨一看这阵势就明白了。别看他是一个文人,但很有胆识,面无惧色,早把生死置之度外,迈着从容的步伐就从这刀枪剑丛之中走了过来。他参拜完了曹丕,说:"我是受我国主公的委托,到此来和魏王商讨一件国家大事的。"

16、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

17、超群绝伦,指的是超出众人,同辈中无人可比。

18、成语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它来自于古代经典著作、历史或人们耳口相传的故事。因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表现力极强,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19、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20、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二、三国故事有哪些成语故事

1、诸葛亮听了,笑笑说:大鹏一飞冲天,哪里是燕雀之类的小鸟所能了解的。军事上的事,就如同给一个人治病一样,开始时只能用稀粥调养,用温和的药治疗;等到他身体好些的时候,才能用肉食进补,同时下猛药治疗。目前刘备虽然还不够强大,却使夏侯惇(dūn)、曹仁等心惊胆战。就是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

2、兖州豪强张邈趁机勾结割据势力吕布,攻破兖州大部分地方,并占领要地濮阳。曹操急忙从徐州撤兵回来,向屯驻濮阳的吕布发动反攻。吕布十分凶悍,双方相持日久,曹操一时无法取胜。

3、积累|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4、全句意为指某人说话态度傲慢粗暴无礼,言语不客气。

5、巢毁卵破cháohuǐluǎnpò

6、(举例造句):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

7、第二天,刘备来到前线视察。他夸奖赵云“一身是胆”,意思是胆量极大。

8、先秦时期的成语故事

9、(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0、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郡邓县隆中聘请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1、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12、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13、三国时,孙权使诈杀害了关羽;刘备悲愤不已,出兵伐吴,想替关羽报仇,不幸失败,退到了白帝城,最后刘备又忧愤而病倒。当刘备临终的时候,将复国的重任和辅佐幼主的事托付了给诸葛亮,并且告诉他说:“马谡是虚浮不实的人,他所说的话,往往夸大,言过其实,今后丞相任用他时,要格外的谨慎。”后来,司马懿出兵攻打街亭,马谡向诸葛亮请求自愿去镇守街亭,结果因为自作主张,战术错误,弄得街亭失守。诸葛亮以马谡不听军令,将他处死。这时候,诸葛亮突然想起了刘备临终的遗言,很后悔没有谨守嘱咐,而大哭了一场。

14、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

15、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

16、一次,学识丰富的鲁肃和吕蒙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在谈话中吕蒙充分运用自己平时在书中学到的知识,说话非常有道理,鲁肃连连点头,心里非常佩服他的学识,谈话结束的时候,鲁肃轻轻地拍了拍吕蒙的背,赞赏地说:“以前我以为你只不过有些军事方面的知识罢了,今天跟你谈话后才知道原来你的学识这么渊博,在各个方面都很有见解,你再也不是以前吴下的那个阿蒙了啊!”

17、关羽把刘备兄长的消息告知嫂夫人以后,就到丞相府向曹操告辞。曹操知道他的来意,在大门上悬挂了回避的牌子,关羽一连去了好几次,都见不到曹操。

18、东汉末年,袁绍手下有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名叫张合。

19、郭图知道这次失败是由于自己的计策不当造成的,便采取恶人先告状的办法,向袁绍诬告说:"张郃对我们打了败仗竟然幸灾乐祸,说话也很傲慢无礼。"

20、《三国演义》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三、有哪些关于三国故事的成语

1、(解释):过了五个关口,斩了六员大将。比喻英勇无比。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私传军令。由于杨修平时屡次卖弄小聪明令曹操不满,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时私传军令,于是,便以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杨彪叹气说:“我惭愧啊,没有能够像金日磾一样具有先见之明,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3、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很吃惊。

4、改革者需要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毅力,大胆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

5、他回答说:“阮籍厌恶名教礼法,而我却不然,自然要遵守世俗的礼仪。”

6、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7、出言不逊chūyánbùxùn

8、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9、(近义词):大智大勇、孤军深入

10、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清代一些会党如三合会等,在他们颇为庄重的入会仪式上,必定不会忘记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桃园结义。

11、《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司马微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

12、这个成语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归顺自己。

13、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14、出处:晋·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15、guāgǔliáodú

16、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17、当时还有个叫邓飏的人也坐在旁边,他在这方面显然还是个未入门的人,他此时还是糊里糊涂的,就向管辂问道:“人人都说您精通《易经》,但您刚才谈论的时候,却丝毫没有涉及《易经》的辞义,这是什么缘故呢?”

18、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前出师表》希望他整顿朝纲,将作奸犯科者严惩以巩固政权。

19、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指干违法乱纪的事。

20、刮目相看出自三国东吴军师鲁肃之口。

四、三国里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1、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2、⊹⊹⊹⊹⊹⊹⊹⊹⊹⊹⊹⊹⊹⊹⊹⊹⊹⊹⊹⊹⊹⊹⊹⊹⊹⊹⊹⊹⊹⊹⊹⊹⊹⊹

3、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形容过分看轻自己。

4、(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5、关羽提出三个先决条件:一是只投降汉献帝,不投降曹操;二是刘备的两位夫人要受到赡养和尊重;三是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就立刻去投奔。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曹操爱才心切,就答应了关羽的全部要求,汉献帝还任命他当偏将军。后来曹操跟袁绍交战,在曹操受到严重挫折的时候,关羽请战,但曹操并不想用关羽,因为害怕关羽得了军功后就会离开,但事出无奈,还是让关羽出战,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为曹操解围,立了大功,曹操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还专门铸成一枚大印送给关羽。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个成语,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半用于形容人的伟大。

7、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右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它。当时关羽正在和诸位将领围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鲜血淋漓,都漫出盛血的盘子了,但是关羽却割肉喝酒,谈笑如常。

8、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9、后来关羽得知兄长刘备在袁绍那里,并且收到袁绍部下送来的刘备亲笔信,当时就写了回信,由来人带回。

10、南阳武侯祠博物馆”成语苑“实景图

11、此成语指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12、袁绍对郭图非常信任,只派小部队救援乌巢,而调动重兵攻打曹军大本营,却未能如愿以偿。结果,曹操真的攻入乌巢,将袁绍的粮草烧得一干二净。这样一来,袁绍大军军心浮动,士气低落。

13、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14、刘备在与曹操作战中失败后,丧失了地盘,只得投奔汉皇族刘表。一天,刘表请刘备喝酒聊天。

15、三顾茅庐(sāngùmáolú):

16、后来用此词语表示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17、这个成语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8、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乐不思蜀七步之才曹冲秤象、望梅止渴三顾茅庐味如鸡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手不释卷老马识途、木牛流马、草船借箭、

19、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

20、(拼音代码):jgjy

五、关于三国故事的成语有

1、三顾茅庐(sāngùmáolú)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2、计出三国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谥曰敬侯)。意谓令此攻彼也。使之两相残杀,以让第三方坐收渔人之利。类似于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但不尽相同。

3、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4、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5、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6、跃马檀溪(yuèmǎtánxī)跃马檀溪,是指刘备在情急之下、驱赶乘马跳出檀溪,从而逃脱追杀的典故。

7、有一次,魏国攻打蜀国的汉中地区,守将告急。老将黄忠请缨出战,并且让同是老将的严颜当副将。到了关上,两军对峙,魏国的大将张郃便笑黄忠这么老了还出来打。黄忠怒道:“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不老。”

8、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9、正是所谓哀兵必胜,蜀军怀着悲愤的情绪,所向无敌,一下子就打到了秭归地界。东吴害怕抵御不了刘备,就打算和魏国联合,选了一位能说会道、很有才能的大臣叫赵咨去魏国。

10、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11、(故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12、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庞然大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13、吴国的士兵怕误伤到鲁肃,不敢对关羽下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羽拉着鲁肃走出去。关羽一直把鲁肃拉到江边才放开手。等吴国军队来追赶时,关羽的船已经开出很远了。

14、曹丕一听,这赵咨能言善道,果然是有才华的人。于是曹丕问:"请问在你们东吴,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多少?""魏王,东吴像我这样的人不值一提。在东吴,光是堪称旷世奇才的,就有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人,则车载斗量,不计其数。"曹丕听了,哈哈大笑,十分欣赏他。

15、(解释):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16、(举例造句):常言道: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比过五关,斩六将都难。★王玲群《黑网下的星光》十一

17、张合对袁绍进行劝谏,劝他不要小看曹操,应当派遣重兵保住乌巢,否则军队没了粮食,后果不堪设想。而袁绍手下的谋士郭图,却认为乌巢的形势没有那么严重,应该调动主要兵力袭击曹操的大本营。张合觉得这样做占不到什么便宜,坚决反对。

18、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19、chēzàidǒuliáng

20、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