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米的七言诗
1、万里亲朋相聚首,言谈未忘米中王。
2、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孔子第73代传人孔庆东也登上舞台,为来宾现场解读农耕文化,讲解五常优质产区历史及稻米文化。
3、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4、郧国的稻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我在北方将你牵挂,常常倚门南望,好像远远地看到你穿着孝敬父母的老莱衣。
5、四海友人欣共品,九州盛誉稻花香。
6、云协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令,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闲。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7、天下食生齐点赞,九州到处有香缘。
8、绿色天然品质好,粮行荣冠业中王。
9、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10、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月,康熙皇帝东巡至吉林乌拉城,食用吉林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准备的吉林大米后,但觉其米入口软糯,香气四溢,赞赏有加。
11、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12、拉林河畔,凤凰山边,稻花飘香,仁义五常。在朗朗诗韵中,中粮福临门2018水稻开耕文化节开幕了。
13、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辩,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绸,想许宁论两相直。
14、水稻王国秋己至,五常大米美名传。
15、粒粒晶莹如玉坠,颗颗饱满似油光。
16、种幸房州熟,苗同伊阙春。无劳映渠碗,自有色如银。
17、我们吃饭要注意,不要乱洒米和汤。
18、很多人看了看不太肯定的说;是小麦吧!便剥开一粒,让她再看,她才知道了这是稻谷,大米就是由此加工而来!
19、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20、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二、有关大米的诗
1、龙凤清浆纯绿色,漠泥河水灌良田。
2、不法奸商频造假,价高质劣饭难尝。
3、近期,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让我们捡起诗篇,重温古诗词之美,于喧嚣中找寻一份静谧。
4、我国古代有很多赞美香稻的诗句.唐代杜甫诗曰:“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苏东坡诗曰:“鸟程霜稻袭人香”.
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释义: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7、金黄的谷子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8、副主任:韩铭石许纯田杨志光
9、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10、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
11、单。群英荟萃舞蹁跹。歌友齐唱家
12、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13、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粲。
14、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15、五常大米稻花香,绿色天然靓故乡。
16、⑤戎(róng)装:词人当时为四川制置使,故戎妆出游,带有随从张盖遮荫。
17、四海张颐望岁丰,此花不与万花同。
18、——《鸨羽》先秦·佚名释义:王侯家的徭役从来没有头,我不能回家耕种稻谷高粱。
19、悯农二首·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娇羞稻浪嫣然笑,腼腆长粳馥郁藏。
三、大米的文言文
1、五常贡米饗八方,几世香飘御膳堂。
2、五米常香秀水间,王国美誉久流传。
3、各式米制糕点也成功俘获了食客们的味蕾。
4、第二十六讲《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的底气缘何而来?
5、如今,消费者对稻米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温饱与美味,而是追求更健康更优质的食材。能否解决农产品无公害、农药残留等食物安全问题为已成为当下食品企业是否能致胜的关键。
6、它日深宫为贡品,今朝看我更辉煌。
7、日本越光米的口感香糯、柔软,米粒颗粒均匀、饱满、胶质浓厚、色泽晶莹透亮。
8、《秋雨叹》(唐杜少陵)
9、十九世纪未辊式米机被发明,碾米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二十世纪中期喷风米机问世,碾米效果得以较大的改善。
10、绿水含情施粉黛,青山着意扮霓裳。
11、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1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14、《诗词月刊》五常微刊,是《诗词月刊》五常工作站网上会刊,主要刊登五常诗词爱好者的作品。辟有外来风栏目,刊登全国各地优秀诗词作品,以促进诗词事业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15、丰硕秋光多壮美,神州香米出五常。
16、五常大米谁知晓,锃亮油光。美
17、年年汗与尘,徒换半成春。
18、订单农友心中喜,劳动报酬囊内收。
19、百川九曲稻香梦,稻浪金风滚滚掀。
20、爱诗词的人多爱画面感极强的山水田园诗,“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黄四娘家花满溪千多万多压枝低”。
四、两首关于大米的古诗
1、河姆渡遗址出土物中含有大批稻谷碳化堆积物。由此可证,早在7000年前,我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主要的食材。
2、品质优良传美誉,依山傍水稻花昌。
3、五常秋正好,稻穗泛金黄。
4、喷香的米饭哪里来?白白的大米煮出来。
5、④飞盖:用以遮荫的篷盖。
6、大约在5万年前,在云南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的稻属植物。故推测最早种植稻谷的地区应该是云南地区;
7、古诗有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唐·杜甫《忆昔二首》译文: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悯农二首》唐代:李绅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新凉》宋代:徐玑译文: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水波微漾,整齐的稻子如刀削一般。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送友人南归》唐代:王维译文:郧国的稻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上元竹枝词》唐代:符曾译文: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9、其实关于大米自古就有很多的诗句典故,有着很深的文化根基。
10、因为七言诗比五言诗更为舒展且富于音乐感,也更为和婉动人。在此以前,除鲍照以外,几乎没有人特别注意这一诗型。而在梁代,以现存资料而言,七言诗的作者有十余人,作品数量在百篇以上(包括含七言句的杂言诗)。这就扩大了七言诗的影响,使之成为可与五言诗媲美的重要形式。梁代七言诗与鲍照的作品存在很大差异。即使是杂言的,句式组合也较有规律,不像鲍照《行路难》那样,节奏错综变化,并且大多数是齐言体。但从中产生了一种篇幅较长、隔句押韵、数句一转韵的极富于音乐感的七言歌行(如吴均的《行路难》,萧绎、王褒的《燕歌行》等),以后成为陈、隋及唐人常用的一种形式。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卢照邻《长安古意》等,均由此生。
11、“民以食为天”。从《淮南子•本经训》记载“焚林而田”的火耕法,到锄耕、耜耕以至于现在的机械化作业,我国的农业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得以持续发展。
12、五常大米久闻名,海外农博获好评。
13、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4、满天华露开祥瑞,一派和谐驻稻乡。
15、今逢四海追星日,不负当年寸草心。
16、阵阵秋风送爽,无垠稻海金光。
17、遥望稻乡遍地金,沉思往事尽前尘。
1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9、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20、关于米的诗句:张祜 (相和歌辞·读曲歌五首) 碓上米不舂,窗中丝罢络。
五、赞美大米的七律诗句
1、公私各地著,浸润无天旱。
2、 杜甫 (解闷十二首)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3、译文:郧国的稻田茁壮秀颀,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
4、乾隆皇帝也曾两次东巡吉林乌拉城。至今民间还流传有康熙、乾隆两帝题诗赞赏吉林市朝贡大米的诗句:“山连江城清水停,稻花香遍百里营,粗碗白饭仙家味,在之禾中享安宁”“松江万里稻兴滔,碎碾珠玉降琼瑶。
5、大概只有中国,会将舌尖上的米食、教育与古诗词结合得如此紧密。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7、纷至商家争抢购,名牌产业助辉煌。
8、米中茅台独有韵,布衣百万领风骚。
9、良田万顷稻飘香,好米出于我五常。
10、四海宾朋来聚会,广交商友奏华章。
11、细作精耕夺丰产,有机无害利健康。
12、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13、山青水绿景色美,土净田洁稻花香。
14、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
15、塞北秋来百谷黄,五常大地散芬芳。
16、经常看到有人在路边晒稻谷有人问这晒的是什么?
17、泛绿春田常入梦,流金秋稼久驰眸。
18、可望粮行攀价位,展销盛会竞需求。
19、吉祥物,子女贤良。孝道儿郎。万事
20、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