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1、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的时候,正是一生中心情最为灰暗郁闷的时候,当时庆历新政宣告失败,范仲淹被贬邓州,身心俱疲。好友滕子京来信,请求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写一篇文章,范仲淹满口答应。问题来了,此前范仲淹并没有见过岳阳楼,文章从何做起?滕子京早就想到这个问题了,随信附上了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图构思,文采飞扬,所有关于洞庭湖浓墨重彩气势恢宏的描写,都是他凭空想像的,而文中触景生情的感同身受,抒发的爱国忧患情怀都是此时真实的内心写照。《岳阳楼记》遂成千古名篇,令人不得不赞叹范仲淹的妙笔生花,更难得的是他处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以身卫国的英雄气概及忧国思乡的高尚情操。
2、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3、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4、其次,范仲淹是有一颗忠心为国的赤子之心的。他是想要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有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感情
5、显然,一是斗味,二是斗香。
6、“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7、于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蓂。
8、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想要范仲淹写一篇记,他就把自己所画的《洞庭晚秋图》和一封信给了范仲淹,范仲淹看到信之后,也仔细地观摩了这幅图结合自己的经验,最后创作出了《岳阳楼记》。
9、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完成于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赠给范仲淹《洞庭晚秋图》,并向他求作两记,一则就是《岳阳楼记》,另一则是《偃虹堤记》。
11、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12、杨多杰,“多聊茶”创始人,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代茶学文献及茶文化教学。“中华茶人联谊会”特约茶文化讲师,多家电视及广播节目撰稿人、顾问及常驻嘉宾
13、按照宋代人的习惯,写“记”以及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
14、明人孙绪:“范文正公《岳阳楼记》,或谓其用赋体,殆未深考耳。此是学吕温《三堂记》,体制如出一轴”“然《岳阳楼记》闳远超越,青出于蓝矣。夫以文正千载人物,而乃肯学吕温,亦见君子不以人废言之盛心也。”
15、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16、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17、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18、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9、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面光色交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一片。万顷,极言其广。
20、《岳阳楼记》的音乐美——正声雅乐
二、范仲淹为什么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2、欧阳修评价吕夷简“二十年间坏了天下。其在位之日,专夺国权,胁制中外,人皆畏之”。
3、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4、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斯人,这种人(指前文的“古仁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5、《岳阳楼记》的绘画美——浓淡相宜
6、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己丑秋八月丁丑,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
7、北宋诗人陈师道《后山诗话》:“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尔。传奇,唐裴铏所著小说也。”
8、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
9、而让范仲淹的声誉达到一个高潮的,则是他在庆历年间参与的新政改革。北宋不缺能人,也不缺眼光独到之士。国家的冗病早就到了改革迫在眉睫之时,所以范仲淹在一番推辞之后还是担起了参知政事的大任,开始逐步推行改革。
10、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11、岳阳楼记写作目的是宏扬不计个人荣辱和得失,忧国忧民的“忧乐精神”。岳阳楼记就是通过写景状物抒情明志。楼记第五段就突现了作者的主题思想:。。。
12、吕夷简,字坦夫,宋代著名权谋家。吕夷简祖籍莱州,出身于世宦名族,其祖父龟祥曾任安徽寿州知州,伯父吕蒙正是宋太祖时的宰相;父亲吕蒙亨官至光禄寺丞、大理寺丞。吕夷简在仁宗朝三次拜相,前后执政时间长达十三年,直接影响北宋政坛二十三年之久。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
14、范仲淹历任大理寺丞、秘阁校理、太常博士、右司谏、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曾出任陕西宣抚史、陕西四路安抚史,战功显赫,又曾做过泰州,楚州、陈州、睦州、饶州、润州、越州、延州,耀州,彬州、邓州、青州等地方官。1052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颍州,终年63岁。
15、由此可见,这位政治家的文学功底之深厚,想象之丰富。而《岳阳楼记》也成为范仲淹的代表作,名垂后世。
16、天禧五年(1021),范仲淹又被调任为泰州西溪盐仓监,负责淮盐贮运及转销的一些事宜。
1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18、范仲淹被邀请写岳阳楼记之前的经历可谓是丰富多彩。范仲淹在守卫宋朝边境数年,号令严明,爱护士卒,西夏人不敢犯边,最后和宋讲和,范仲淹还朝。
19、宋代范公?牎豆ヂ肌分泄赜凇对姥袈ゼ恰沸醋鞅尘爸?“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20、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三、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
1、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南阳市人民政府市长黄兴维在开幕式上讲话。他指出,河南首届范仲淹文化节在邓州隆重开幕,这是南阳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件盛事,也是南阳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范仲淹在花洲书院写下了光照千古的《岳阳楼记》,因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为后人世代景仰。其‘忧乐’思想蕴含的理想与现实、做官与做人、奉献与索取、民利与政绩的深刻内涵,连同他高洁的人品,已转化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岳阳楼记》的诞生地,其‘忧乐’思想更是深深地沉淀在这方古老的土地,内化为这方土地绵延千年的人文精神……”
3、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4、滕子京是个贪腐分子,范仲淹徇私枉法
5、则,就。有:产生……的(情感)。
6、互答:一唱一和。
7、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8、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9、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0、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1、“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12、他把八百里洞庭风光描绘得惟妙惟肖,绘声绘色,把洞庭湖的风光与岳阳楼周围的景色进行融合,借景抒情。完全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3、当范仲淹长到6岁总角年龄的时候,就开始求学发蒙,在12岁的时候就读于山东长白山的醴泉寺,但是关于范仲淹到底在何处开始接受初级教育的,研究者为此争论不休,也无明确定论。很多学者认为范仲淹最早的启蒙教育是从灃州安乡县开始的。安乡县如今隶属于湖南常德市,在宋代隶属灃州,靠近洞庭湖,而范仲淹的父亲朱文瀚,据说曾经当过安乡县令,不过现存史料上并无明确佐证,很多学者为此争得不可开交。
14、本文刊发于《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29日,《咬文嚼字》2007年12期
15、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
16、康定元年(1040年),在众人的期待之中,范仲淹回到中央,被任命为天章阁待制,出知永兴军。他虽是文臣出身,却在军队管理上也颇有才华。到任后,范仲淹改旧制、修要塞,操练军队,不仅在军中发挥着军师一般的作用,还安抚边疆百姓,妥帖安置了归降的外族。
17、大丰区“中国梦”明德研习班
18、(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9、这首茶诗,你最喜欢哪一句?
20、提起范仲淹当时写《岳阳楼记》,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值得一读:说范仲淹与滕子京同在朝中为官,志同道合,后因二人竭力拥护搞变法,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因此相继被贬为地方官。范仲淹被贬到邓州后,建学府,重农桑,兴水利,惩贪官,几年间便把邓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一派盛世景象。可他没想到一方富了,八方逃荒乞丐涌向邓州。面对这种情况,范仲淹感触颇深,他想到仅仅治理好一方是不行的,只有整个国家富了,百姓才能真正安居乐业。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动笔向朝廷写一份奏折,论述施政之道,强调为官者应以天下为公,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品质和以天下忧乐为己任的胸怀气魄。谁知这奏折刚写好,滕子京的信使便到了。
四、范仲淹写 岳阳楼记 的原因
1、所以他在文章中,对岳阳楼和洞庭湖没有正面加以详细地描述,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2、滕子京到了岳阳后,并非百废待业、夙夜忧心而勤政爱民,当时的岳阳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滕子京不知体恤民情,轻徭薄赋,相反,他并未吸取当初的教训,而是变本加厉的搜刮民财,重修岳阳楼,是为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除了故技重施,征收赋税以外,还以官府的名义清理历年民间欠债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几部门联合重拳打击“老赖”,政府发威了,谁敢欠债不还?不长时间,滕子京就所得欠债近万缗,他把这些钱牢牢掌握自己手中,不设帐本,不许别人过问,一部分用来修建岳阳楼,另一部分,自然落入了自己腰包(见《涑水纪闻》)。不过滕子京这个人比较豪爽仗义,对待朋友挥金如土,所以《宋史》上才会说他“倜傥自任,好施与,及卒,无余财。”
3、凭空杜撰,或者装作到过洞庭湖,照搬现成的材料,拼凑出一篇来,这对于一般人来说,作为一般的应酬之作,似还将就。
4、作者以叙事形式写起,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文做引导。
5、回顾范仲淹的仕途,可谓是文武并举、喜忧参半、是改革派与顽固派的斗争的牺牲。最初范仲淹只是个九品的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一些案件审理。后来他由于为官公正,治狱得当,被提拔为文林郎、集庆军节度推官。
6、按照宋代人的习惯,写“记”以及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7、总之,文质兼美是《岳阳楼记》流芳千古的两个重要原因。
8、据记载,岳阳楼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初为东吴战略家鲁肃操练水军的阅兵楼,唐朝时由开元名相张说在旧址上修建楼阁,取名岳阳楼,诗仙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诗圣杜甫(《登岳阳楼》)均曾在此留下诗篇,但知名度都不高。直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横空出世,才一文成名,惊艳千古。
9、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挥笔岳阳楼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自托胸臆范仲淹再论古仁人心怀天下巴陵郡政通人和洞庭湖气象万千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11、排空,冲向天空。
12、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是根据好友滕子京送的《洞庭晚秋图》看图而写,当然也包含了作者的经历以及对于岳阳楼的思考。
13、从范仲淹上面的为官足迹我们就可以看出,范公成年当官之后从来没有去过岳阳,也没有登过岳阳楼。(范公幼年时是否去过岳阳楼没有确凿证据)范公2岁丧父,母亲谢氏在被范氏宗族抛弃之后,母子二人栖身尼姑庵,长达2年之久,可谓饥寒交迫,走投无路之下谢氏后来改嫁山东淄州的朱文瀚,范仲淹改名朱说。
14、藤子京因为与范仲淹走得太近,也被人诬告“用工使钱无度”,因此被贬逐到偏僻的小郡巴陵任职。
15、越明年:有三说,其一指庆历五年,为针对庆历四年而言;其二指庆历六年,此“越”为经过、经历;其三指庆历七年,针对作记时间庆历六年而言。
16、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7、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庆历三年(1043),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
18、虽然范仲淹并未去过湖南的岳阳楼,但他自有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坚守,自有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念。也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动力,他才无论文武皆认真钻研,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为北宋的百姓谋明天。
19、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20、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词被贬官,降职解释。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汉朝“守某郡”,就是做某郡的太守;宋朝废郡称州,应说“知某州”。巴陵郡,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这里沿用古称。“守巴陵郡”就是“守岳州”。
五、为什么范仲淹写《岳阳楼记》
1、一盏好茶,味比醍醐,香似兰芷。这样的斗茶赛,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没有丝毫水分可言。
2、这里多说一句,宋代斗茶的习俗,后来又有了很大变化。
3、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4、庆历六年9月15日在河南邓州花洲书院写就《岳阳楼记》。
5、《岳阳楼记》所述内容有实物可查,然而《偃虹堤记》则无迹可寻。但是在《偃虹堤记》中,范仲淹也同样将偃虹堤描写得具体翔实,相较岳阳楼毫不逊色。因而,便引发了少数学者关于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是否去过岳阳楼的争议。扩展资料文章赏析:
6、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
7、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8、于是借题发挥,将岳阳楼及其大观以「前人之述备矣」而一笔带过,由洞庭湖上阴晴之景引起的「览物之情」入手,将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
9、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范仲淹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
10、“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但范仲淹主持的这次革新,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的思想,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11、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
12、的确,《范文正公集》中内容涉及茶的诗作仅有三首。至于题目中带茶的诗作,仅是这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而已。
13、话不多说,我们从题目读起。
14、1039年,西夏军队进犯宋之边境,次年正月,元昊大军进逼延州(今陕北延安)。将他召入朝,恢复了天章阁待制之职,让他出任陕西路永兴军的知军州事(今陕西西安一带),后来,任命范仲淹和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分别负责鄜延路(西北军事区划之治所在今延安)和泾原路(西北军事区划之治所在今甘肃平凉)。
15、仁宗皇帝看了这篇文章后深受感动,当即将藤子京调到素有“小汴京”之称的繁华的徽州担任知府,随后将其调往苏州担任知府,这等于是为藤子京评了反,推倒了加在他头上的不实之词。
16、天圣七年(1028)至景祐四年(1037年)范仲淹都以直言劝谏的形象活跃在朝野。他曾反对太后临朝,也曾肯定太后的贡献,为其维护声誉。他曾主张裁撤冗官,也曾反对权臣,卷入党争。虽然这十年他起起伏伏,时常被贬谪,但他的忠心打动了皇帝,也得到了正义之士的支持。
17、这篇文章诞生之后,立即成为广为传诵的经典。
1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到自然景物而引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览,观看,欣赏。得无……乎,大概……吧。
19、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20、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