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人教版九年级岳阳楼记原文【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原文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2、明确:(1)议论、抒情。 3、示例:我不赞同。因为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

一、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原文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2、明确:(1)议论、抒情。

3、示例:我不赞同。因为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4、胜:予观夫巴陵胜状高处不胜寒

5、表现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人生理想;表现作者忧国忧民高尚情怀;全文的中心句;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与“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仁人:品德高尚的人仁人

8、忧谗畏讥谗:谗言,说坏话讥:批评指责

9、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0、去国怀乡去:离开国:国都

11、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12、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理解。

13、译文: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在吼叫,猿猴在悲啼。

14、旁开小窗(开设,设置)

15、(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与民同乐”观念的发展,更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16、第一段中哪个句子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说明了什么?

17、极:南极潇湘感极而悲者矣

18、“属”同““嘱”,嘱咐。

1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20、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二、人教版九年级岳阳楼记原文

1、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2、明确:前一个“异”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后一个“异”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把酒临风把:持、执临:对着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6、二段与四段的的结构关系如何?

7、景色二:春光明媚(晴);相关览物之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

8、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9、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0、文中描写明媚春光里鱼类活动的句子是:锦鳞游泳。

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12、明确:示例:“衔”“吞”两字使洞庭湖充满生命力,生动描绘出洞庭湖的广阔浩渺。(从拟人、夸张修辞角度,或词语运用角度,表现洞庭湖气势磅礴回答即可。)

13、译: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4、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乐其乐”意境相同的句子是:后天下之乐而乐。

1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16、(1)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2=60(2)尿素中氮元素的百分含量=(14*2/12+16+(14+2)*2)*100%=7%50kg的尿素中氮元素的的质量=50*7%=35kg

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8、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9、《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现了“古仁人”在不同的处境中都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2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守:做州郡的长官

三、岳阳楼记九年级上册原文

1、增其旧制制:规模。

2、胜予观夫巴陵胜状(美好)

3、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4、明确:(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明确:高度概括了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6、译文: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而青翠。

7、首段交代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8、全文两次写到“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分别指什么内容?

9、《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10、文中从时间角度描写洞庭湖景象(简练而又生动地概说洞庭湖阴晴变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1、概括说明迁客骚人的喜的句子(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2、译文:(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心情,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1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译文: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在上面刻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

15、译:他们一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16、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情怀,再抬眼望去,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到极点而十分悲伤了。(去,离开

17、①“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

18、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19、第4两段中的写景与两节中的抒情有什么关系?

20、文章写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两种不同的感情,这两种感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感情有什么目的?

四、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原文

1、《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当时范仲淹由于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免参知政事(副宰相)一职,贬居邓州(今河南邓县),他的好友滕子京(名宗谅,和范仲淹同年进士)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他作记,并附上《洞庭湖晚秋图》。

2、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以物喜,以己悲。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一:而或长烟一空一碧万顷

5、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浩浩荡荡气象万千迁客骚人淫雨霏霏薄暮冥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6、暇日登临固宜乐,其如天下有忧何?

7、译文: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担忧。

8、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迹。岳,高大的山。潜,隐没。

9、本文线索:事——景——情——理

10、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谥号文正。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陷,数度被贬。著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11、理解:战国时的孟子M早提出“忧乐观”,北宋时的范仲淹继承并且把这种思想发扬光大,从诗歌的后两句可知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的思想对后人(南宋诗人王十朋)也产生深远影响。

1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句子作简要赏析。

13、明确:(1)“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优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

14、明确:二段与四段结构为总分关系,四段结构并列关系。

15、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16、霏(fēi)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7、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8、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19、先忧后乐范文正,此志此言高孟柯。

20、为或异二者之为(表现)

五、九年级课文岳阳楼记原文

1、译文:我看那巴陵郡的胜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水流大而急,宽阔无边;清晨湖上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向北通向巫峡,向南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通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顺利)

3、明确:有。“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夫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6、然则古义:如此……那么

7、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8、第三段描写迁客骚人在阴天时登上岳阳楼产生“悲”的感情。第四段描写迁客骚人在晴天时登上岳阳楼产生“喜”的感情。

9、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10、退古义: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11、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岳阳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12、免费领☞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醉翁亭记》超全整理,附电子版

13、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14、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15、译: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16、(2)作者则上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与迁客骚人不同的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不计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17、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8、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通,顺利。和,和乐。

19、微斯人,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吾与谁归”)

20、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