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1、解析:据说,宋之问被贬到岭南,因不适应那里的的生活,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下了此诗。
2、你是一个太重感情的女人吗?每晚9点半,我都会在这里陪伴着你。喜欢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听)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关注吧,晚安!
3、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4、“日暮起乡愁”模式的“诗祖”,应是《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这是一首服役者思归的怨诗,“式微”是天色将暮的意思,外出服役者在日暮时分生出强烈的归家之意。后世诗歌日暮乡愁模式即祖祧此诗。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刘长卿《负谪后登干越亭作》:“落日独归鸟,孤舟何处人”,李觏《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马致远《天净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都是日暮起乡愁的典型例子。
5、语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二》。意为离别家乡已经很久了,归家后才发现人和事已经不如往昔。不变的只是门前的镜湖,湖水依旧在春风的拂动下泛起阵阵波纹。
6、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7、也许诗人在无意之中,重复了上古诗歌里“桑与爱情”的原型意象。“故园”的标志就是“绿桑”,对“故园”的怀念,就是对“绿桑”的怀念;对“绿桑”的怀念,实质上是对“绿桑枝下的采桑女”的怀念。在游子的记忆里,故乡、桑树、爱人就是这样密合无间地联系在一起的。而叶舟的《故乡,我的恋人》,则直将“故乡”等同“恋人”,在“客地的细雨寒风”中,诗人的思乡之情,实际上是对“八年”之前那一段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纯真恋情的再一次回忆。
8、快步越过/岁月的泥沼/像一首轻快的曲子/来自寂静/归自寂静//不沉思于哲/不冥悟于禅/逸出风月/逸出历史/遁进蓝天的蓝黑夜的黑天空的空/遁进非台的明镜中
9、一对相恋的鱼/尾巴要在四十岁以后才出现/中间隔着一道鼻梁/犹如我和我的家人/中间隔着一道海峡/这一辈子怕是无法相见/偶尔/也会混在一起/只是在梦中他们的泪
10、遥遥怀里想如茫然飘飘往家乡绵绵如丝的忆记荡过匆匆岁月长呜……呜……
11、在《大雅·公刘》篇中也有类似的描写。《小雅》的《斯干》篇,不仅有对居室的生动形容:“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而且明确说出了居室的功用:“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并进一步预祝入住这好居所后将会寝安梦美,喜降贵男贤女。这些诗里的如下诗句:“爰居爰处,爰笑爰语”,“于时言言,于时语语”,无不流露出上古先民建立家园、安居乐业的由衷喜悦之情。
1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
13、喜欢的小伙伴记得点赞哟~纸条君会继续更新哒!
14、诗人在旅途中,他早早的起来赶路,残月挂在天边,村店的野鸡叫了,板桥上弥漫着清霜,都是旅人的足迹。槲叶飘落,枳花绽放,令我想起了家乡,遥想着野鸭大雁,早就挤满了河塘。
1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16、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代: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7、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
18、朝暮与年岁并往,愿与你共至光年
19、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20、季节、风景和风俗中氤氲着丝丝缕缕文化的愁绪。林耀德的《穿着中国的服饰》,通过对早晨从“长堤走过”的一位少女穿着的“中国服饰”的细致入微的刻画,从服饰文化的角度,表现了海外游子的思乡情感和文化认同心理:
二、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赏析
1、《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翻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翻译: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4、就是她,改变了8000万知青的命运
5、《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人直抒内心的矛盾心理,将对家乡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离家乡越来越近时,是不是也如诗人一样,反而心里害怕起来。
7、语出赵嘏(gǔ)的《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意为:马的嘶鸣像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听见那钟声,就不由得想起故乡青翠的山峦。
8、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9、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10、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12、一阵潇瑟的春雨卷过,/故园的陌上已挂满绿的桑枝了吧?//故园陌上的绿桑枝,我是怀念的;/绿桑枝下的采桑女/更是我惓惓不忘的呵!//把嫩嫩的桑芽,/当作爱情的食粮吃下吧!//我喜欢那蚁蚕样乌黑的头发,/透明的软腰,和吃叶时的,/像黄梅雨般明快的歌。//吐不尽的长丝/结成的纯洁坚固的果,/正是我们爱情的象征哪!
13、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4、《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5、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16、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7、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18、赏析: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19、读着,读着,深深地读着/您的七十六岁的肖像/那眼角两侧长而细的鱼尾纹/那满头的白雪/流溢着几多的思念和沧桑
20、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吧。
三、抒发思乡之情古诗句
1、解析:在一个除夕之夜,诗人还羁旅在外,在一个旅馆里,映着寒灯,他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2、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3、这首诗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4、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
6、赏析: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7、思乡,实际是思念家,思念家人,就是思念家乡亲人,睹物思人。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8、白话文: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9、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10、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解析:这一年冬末春初时,诗人由楚入吴,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12、张籍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13、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14、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5、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16、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7、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18、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19、经典丨怀旧丨治愈丨哲思丨励志丨情怀
20、解读:独自在外,自然充满了对家人的怀念,古中表现乡思,除了听风听雨外,最多的是通过登临送目,寄托悲伤。李觏这首绝句,也是通过远望,抒发自己思归的牢愁,诗前两句写望,但从望的感受上落笔,不具体写望见些什么。
四、古人用月亮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1、自从离家后,都不想站得太高,怕看见家乡的方向而忍不住落泪。
2、齐白石有时也题他人的芭蕉诗来补画。如他曾在一幅芭蕉作品上题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号阳明)的一首《书庭蕉》:“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但得雨声连夜静,何妨月色半床阴。新诗旧叶题将遍,老芰疏桐恨转深。莫笑郑人谈讼鹿,至今醒梦两难寻。”
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4、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5、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看似寻常最奇崛”,这句话在这首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6、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7、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家乡有很重的感情,古人多会用诗来寄托思乡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非常多。
8、(作者)杜甫(朝代)唐
9、诗词中的七杯酒,与君共饮!
10、《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1、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12、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1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静夜思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15、原载《文学评论》2012年第5期,题为《中国乡愁诗歌的传统主题与现代写作》。
1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7、赏析:表达了一位慈母对即将离开自己的儿子的深深的爱
18、作者在异地度过寒食节,思乡情切,泪湿沾巾,连喝酒都没有情绪了。这种心境,作者自比,在郊郭之外,那些踏青而游,及时行乐的人,比不上他们啊。
19、《思乡作》唐·布燮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20、《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五、用梅花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1、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2、在诗中,诗人写自己和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使这一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3、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4、诗人在漂泊羁旅中,看到北固山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景色,触发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客中寒食》:这首是主要表现旅人在外的思乡与愁苦触景生情便作此诗句句言情词词达意给读者一种心灵上的震撼。
7、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8、在诗中,诗人通过写家书这个场景,来表现思乡之深。洛阳城里起秋风了,勾起了诗人无尽的思乡之情,他写下一封家书给捎信的人带回家,想说的话太多了,捎信人要出发时,又赶紧拆开信,又写上几笔,再还给捎信人。寥寥数语,却耐人寻味。
9、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10、服饰不仅是一种性别、年龄符号,它更是一种种族、文化符号,中国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表征。对寄居海外、满目异俗的炎黄子孙来说,“穿着中国的服饰”,不正是他们思乡怀国、寻根溯源、认同本土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吗?
11、古典诗歌中还有不少身在异乡思念妻子儿女的作品,也印证着乡情的实质乃是亲情。《诗经·豳风·东山》中东征三年、急于西归的征人,难捺飞向西方家乡的归心,想象着妻子在家中准备迎接自己归来,回忆着当年新婚的热闹和新娘的漂亮,可知牵系着征人的,正是荒芜家园中的美丽妻子。杜甫的《月夜》思念妻子为主,兼及儿女。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万首唐人绝句》作《夜雨寄内》,“内”即“内人”,也就是妻子,可知此诗乃是诗人在遥远的巴山雨夜里寄赠长安家中妻子的。古代诗歌中有着相当数量的“寄内”、“赠内”之作,均属此种性质。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白居易思乡诗三首望驿台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滞雨》李商隐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14、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15、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16、此句出自白居易的《望月有感》,意为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17、这首诗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诗人用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18、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19、这一年冬末春初时,诗人由楚入吴,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20、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