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阶怨》中珍贵的丝织品表示
1、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2、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香。
3、丝织衣物最好干洗,丝的品质不容易受干洗溶剂的影响,因此干洗是保养丝织物最安全的方法。如果可手洗,要使用中性洗涤剂,而且不要搓揉,熨烫时也要用中温,避免阳光直射,以免褪色。
4、缂(kè,同:刻)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中国缂丝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汉代就有“通经断纬”的丝毛织物。
5、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内,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6、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7、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8、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9、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
10、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11、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12、石径:石子的小路。
13、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14、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15、孤云、野鹤:都用来比喻方外上人。将:与共。
16、李白的这首《玉阶怨》,从玉阶白露,罗袜和水晶帘,最后到玲珑秋月,小宫女在这个夜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诗人不曾给出答案,给读者的只有始终弥漫着的强烈压抑之感,而这种想象的空间,让这首诗更具诗情与蕴意,深邃而遥远。
17、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18、yùjiēshēngbáilù,yèjiǔqīnluówà。
19、 露水打湿了厚厚的罗袜,她在漫长的等待中最后还是希望落空。个中的滋味,恐怕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了。
20、往期(江南文化)系列内容
二、赏析玉阶怨
1、一样的孤寂,月无言,人也无言。
2、长夜漫漫,不寐的她仍在独自缝制罗衣,心中幽深的思念哪有尽头!
3、自然界的变化,物候的变迁,总是能触动人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在《玉阶怨》中,开篇的“玉阶”二字可以看出主人公居室的豪华,室内的水晶帘如此晶莹剔透,足穿罗袜的女主人公,可见她的身份,仪态均与众不同。
4、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5、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6、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
7、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8、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9、“却下水晶帘,”难道这样就可以安心入睡了吗?
10、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何要奔冲山下去,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11、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
12、译文: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13、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已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14、 “却下”二字用的极为传神,这是诗的转折,看似不经意的放下水晶帘的动作。
15、《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16、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17、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18、欣赏一首诗,要先了解其写作背景,可惜的是这首《玉阶怨》具体的写作时间无法确定,也就无从知道诗人是在什么样的一种情况下写的这首作品。
19、在织品边缘处抽出几根纤维,用舌头将其润湿,若在润湿处容易拉断,则说明是人造丝,反之是真丝。大部分纤维在干湿状态下强度都很好,容易拉断则是涤纶丝或锦纶丝。
20、① 玉阶:皇宫的石阶。
三、玉阶怨的诗意是什么
1、汉成帝时,赵飞燕得幸,班婕妤失宠,进见不得,恐己见危,退作<纨扇诗>及<自悼赋>,情词凄怆,后代文人亦多诗其哀伤,晋陆机<班婕妤>诗云:「寄情在玉阶,托意唯团扇。」其中「玉阶」系从<自悼赋>「华殿尘兮玉阶苔」句而来,谢眺以此制题,《乐府诗集》划归於相和歌辞楚调曲,属於宫怨诗。《乐府诗集》收有<玉阶怨>三首,其中谢眺及李白所作最常被人相互比较。
2、♫♫—我已准备好抹布和水桶,把星星擦亮—♫♫
3、zuòzhě:lǐbái
4、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出来。
5、⑵罗袜:丝织的袜子。
6、⑤ 何极:哪有尽头。
7、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8、让我们在匠心与匠艺的闲慢中
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0、却下水晶帘⑶,玲珑望秋月⑷。
11、这首诗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12、在如同囚笼的宫里,小宫女在这里站了一夜,她在思念家人还是她的郎君,她的内心是怎样的,是不是有着万千的伤悲,在这寂寞又孤独的夜晚,向着远方在哭诉,那里有父母兄弟姐妹,可能彼此深爱的郎君。
13、(译注)玉石砌成的台阶上,挂满了露珠。长 时间地在夜里伫立,露水打湿了脚上的袜子。诗句写夜景。“侵”字写出夜 露之大,“玉阶”、“罗袜”写出女主人公住宅之豪华,生活之奢侈。而一 “久”字便托出物质生活丰富的宫女,因长久幽居深宫,故精神空虚,只 得久久站在玉阶上苦思冥想。此情诗中虽未言及,却饱溶于字里行间。
14、一首宫怨诗。玉阶,宫中特定环境,居处的华美暗示出女子身份的高贵。白露,既是写景,也是暗指季节。夏去秋至,时光流转,深宫寂寞的女子自会有朱颜将凋、时不待人的忧虑。而久站户外望月,任凭露水沾湿罗袜,是因为室内实在是清冷空旷。俞陛云:“其写怨意,不在表面,而在实际。第二句云露侵袜湿,则空庭之久立可知,第三句云却下晶帘,则羊车之绝望可知,第四句云隔帘望月,则虚帷之孤影可知。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深中肯綮。
15、“故乡云水地”是虚写,是故乡在云水相接的苍茫辽阔之地吗?是故乡有云重水复遥远的阻隔吗?还是故乡根本就不存在于现实,而只在自己如行云流水般飘渺的乡思中吗?这一句体现了诗人特有的朦胧性,怎么理解似乎都可以,怎么理解都给人一种真实而亲切的感受。
16、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17、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注释)①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18、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19、可望而不可及的玲珑秋月,不正如女主人公要等待的人一样那么遥远吗?
20、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四、玉阶怨百度百科
1、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2、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3、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4、《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5、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6、③却下:放下。(译文)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赏析)这是一首宫怨诗。前两句写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主人公却还在痴痴等待。
7、(出处)唐·李白《玉阶怨》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9、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0、两者的思绪应该是一样的。李白运用含蓄的手法写痴情之人。宴殊是用婉约之情写离情别绪,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11、这是一首闺怨诗,虽然在题目中标有“怨”字,可诗中并未出现一个“怨”字。前两句以“生白露”与“夜久”互相照应,以简要的叙述,点明时令和具体时间,把读者置于秋季深夜的环境中。只有夜很深了,台阶上才会出现露水,站在玉阶上的女主人公的罗袜也才会被湿透,之所以罗袜湿透说明女主人公已经在台阶上站很久了。“罗袜”一词又能弓丨发读者的联想,因曹植《洛神赋》中有“罗袜生尘”句,洛神是一位绝世美女,所以诗人用此典故即暗写女主人公的美丽。四句写女主人公退回到屋内准备入睡了,月光又成为她寄托相思的对象。月之玲珑,人之幽怨,成了很好的对照。当女子由痴想转入凝望时,她就可以继续在想象中与自己的那一位“伊人”相聚且一诉相思了。
12、注: 玉阶,用玉铺成的台阶。罗袜,用丝绸缝织的袜子。
13、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
14、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15、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16、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燕赵之风也可以理解为侠义之风为人慷慨,义气,重义轻生。这是有典故的,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意义在里面,像刺杀秦王的荆坷。重义轻生这就是燕赵之风的真正理解!
17、从《玉阶怨》的四句诗里,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写皇宫里的小宫女的事儿。标题有“怨”字,但全诗的20个字没有再提到,但读罢却给人凄凉与落寞之感。
18、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19、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20、夜深露重,罗袜已湿,她真的不知道夜已深了吗?仍痴痴地望着玲珑秋月,不知是人怜月,还是月怜人。
五、玉阶怨的赏析及解析
1、一寸光阴一寸金:以金子比光阴,谓时间极为宝贵,应该珍惜。寸阴:极短的时间。
2、这首《玉阶怨》字面的意思是:玉石台阶上生起了露水,站在台阶上,深夜了露水浸湿了罗袜。夜深露冷,回房放下水晶帘,没有睡意,依然隔着帘子凝望着玲珑的秋月。满意给分
3、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
4、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5、晏殊在《蝶恋花》中写到:“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6、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7、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8、日暮:傍晚的时候。
9、《玉阶怨》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她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远之美。
10、春深:春末,晚春。
11、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12、《玉阶怨》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她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只是抓住宫女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及一时的心理动态,便概括地反映出宫女生活的孤独清凄,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远之美,堪称古诗中的珍品。
13、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上有支遁岭,放鹤峰、养马坡,相传为晋代名僧支遁放鹤、养马之地。时人:指时俗之人。
14、王拾遗:《玉阶怨》这首小诗,艺术上构思非常奇特,诗人只是抓住宫女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及其一时的心理动态,便概括地反映出宫女生活的孤独清凄。至于语言的洁练、精美,人物形象的惟妙惟肖,更是超乎常人,堪称古诗中的珍品。
15、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十分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个坪地。
16、省略号(……)的作用:表示语言的省略部分。表示语气的断续、延续。原文是鲁迅的《故乡》吧,闰土介绍的时候应该可以这么理解:语气的连续:此时闰土关于鱼儿的叙述已经完成了,留给作者时间思考和体会;语义的省略:下文是“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这个省略号就是行文的引用省略了)“,可以表示作者对闰土的叙述中止,实际上闰土还说了好多别的内容。
17、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18、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
19、暗中有虫在夜晚唧唧叫个不停,而且现在是秋天,外面阴雨绵绵人本来就难睡着。那虫好像唯恐人能暂时睡一会儿,越叫声音离我的床越近。
20、漠漠:阴云密布的样子。
下一篇:关于晏殊的诗【精选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