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写的雨下得很大的诗句
1、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青阳渡》
2、台风“摩羯”终于到山东了,此时此刻,窗外正狂风暴雨中。久久未曾下过大雨的家乡,可真是久旱逢甘霖呀!老家里的玉米地终于可以喝个饱了!
3、调整认知,变换角度。苏轼在《水调歌头》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全难。”他告诉我们,世事难以称心,人要学会接受生活不完美。他在《题西林壁》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在《蝶恋花》云:“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他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这与上述老庄哲学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天然相通。无论事情多坏,他都能找出好来,无论生活多苦,他都能制造乐子。
4、三国四大神童,两个做了皇帝,一个名垂千古,一个遗臭万年
5、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蝶恋花·春景》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苏轼《花影》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6、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7、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
8、然这些颇具气魄之作,都是词作,在宋代文坛有没有一首诗也能担得起“有气魄“3字呢?有的!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来品一品:
9、《有美堂暴雨》——宋代苏轼
10、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1、《五月十九日大雨》——明代刘基
12、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13、苏轼生于四川眉山,出身书香门第,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门三学士,在“唐宋八大家”中,霸占三席,旷古烁今。父亲苏洵,早年贪玩,二十七岁起,发奋读书,以身作则,严教儿子,让兄弟俩从小在书堆里泡大;母亲程氏,出身名门,知书达理,见识睿智,勉夫发愤,而对儿子,除知识启蒙,还将宽厚博爱、重视气节等人生道理,言传身教,这对儿子人格塑形,影响至深;弟弟苏辙,才华出众,性格沉稳,两人手足情深,成一世知己,共度患难,同步进退;三位伴侣,即结发之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云,接力成为贤内助,是苏轼一生治愈系的温暖。
14、淘一首好诗,会一位故人
1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16、这场雨,从中国古诗词的雨意象中脱颖而出
17、您的文字深深感染淘诗啦!
18、(宋) 韩维《观龙和谢师厚》原文选段:惊雷下震万瓦裂,暴雨一泻群河翻。释义:今天的雷声似乎要把瓦片给震裂,倾盆如注的暴雨让江河都翻涌。
19、整首诗抓住一个“醉”字,抓住自己瞬间的灵感,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激情澎湃,瞬息万变,让人感受到了夏日气息的瞬息万变。诗句一句一变,真可谓是令人惊心动魄而又心旷神怡,写出了非常真实的现场情景,真不愧是古今写雨诗中的千古绝唱。
20、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
二、苏轼关于下雨的诗词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诗中 颔联 跳 一次 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 雨急雨大
2、译文: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
3、《次韵章传道喜雨》去年夏旱秋不雨,海畔居民饮咸苦.今年春暖欲生蝝,地上戢戢多于土.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那肯吐.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农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区区固难御.扑缘鬃毛困牛马,啖啮衣服穿房户.坐观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传自古.荷锄散掘谁敢后,得米济饥还小补.常山山神信英烈,撝驾雷公诃电母.应怜郡守老且愚,欲把疮痍手摩抚.山中归时风色变,中路巳觉商羊舞.夜窗骚骚闹松竹,朝畦泫泫流膏乳.从来蝗旱必相资,此事吾闻老农语.庶将积润扫遗孽,收拾丰岁还明主.县前巳窖八千斛,率以一升完一亩.更看蚕妇过初眠,未用贺客来旁午.先生笔力吾所畏,蹴踏鲍、谢跨徐、庾.偶然谈笑得佳篇,便恐流传成乐府.陋邦一雨何足道,吾君盛德九州普.
4、译文: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5、在这首诗的诗题下一共有五首七绝,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第一首。这首诗作于北宋宋神宗熙宁5年,即公元1072年。这时,苏轼37岁,在杭州任通判。诗题中的望湖楼为五代时吴越王钱氏所建,又名看经楼,先德楼,在西湖的边上。
6、(作者)杜牧(朝代)唐
7、其实,苏轼这首诗其实没有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整首诗看上去写得很普通,可是那一份细腻的情感,以及自己对于事物的细腻的观察,却又是被他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从而也是令他的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从而也是成为了宋诗里的千古名篇。如此唯美的一首作品,也最是能够体现出诗人当时的一种欢快的心境,这样的作品也最是令人感动。
8、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9、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10、译文: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11、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12、译文:一声响亮的雷声宛如从游人的脚底下震起,有美堂上,浓厚的云雾缭绕,挥散不开。远远的天边,疾风挟带着乌云,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阵暴雨,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袭来。
13、翻译:新春,我穿着白夹衣怅然地卧床;幽会的白门冷落了,我心中惘然。隔着雨丝凝视红楼,我倍觉冷寂;珠箔般雨滴飘打灯笼,独自归返。你在远路,到春晚应更悲凄伤感?只有残宵能梦中聚首,依稀空泛。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只寄希望于万里长空,飞来鸿雁。
14、最后两句,诗人则开始描写自己对于这场暴雨的观感。这样磅礴的暴雨,自然也是让诗人震撼不已,于是不由想唤醒“谪仙人”李太白,用这满山的飞泉洗面让他清醒,和自己一起看看这眼前的奇景,如同鲛人的居所把珠玉洒满人间。其实在这里,苏轼不仅是让想这磅礴的雨水让李白清醒让他目睹眼前之奇景,更是想让这磅礴的雨势催着李白写出美妙的诗篇,虽然这两者看似关系不大,但这正是诗家惯用的“雨催诗”,杜甫就曾有过“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这样的诗句。
15、苏轼以《定风波》这场雨,暗喻他的人生苦难,从而抒发自己面对苦难的心态。我们扒一扒他的苦难人生。
16、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17、佛教主张随缘适意、人生如梦、万物皆空、物我两忘等,道教主张清静无为、旷达淡泊、客观辩证、万物齐一等,两者在不为物质所役、实现精神自由、超然面对苦难等方面,是相一致的。从被贬黄州开始,他就成为释家与道家思想的奉行者,开始用哲学捍卫心灵。他逐渐明白:精进勇猛的人生,容易折断;拿得起、放得下,才能过好人生。
18、当然是大雨。诗句前两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描写了雨之大。从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等词语可以看出雨大。
19、苏轼一生足迹图(来源:《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20、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释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释文:乌云翻滚,像打翻的墨汁,还未遮住不远处的青山,便大雨倾盆。白亮亮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乱窜入船。地面上忽然吹起一阵狂风,一下子把乌云全都吹散,望湖楼下顿时波平如镜,好似一碧如洗的青天。
三、苏轼写大雨的诗词
1、一天一首古诗词: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雨浸润了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苏轼笔下的雨大多诉说了离愁别恨与心中义愤。
3、李白被唐玄宗召见后,写了这首诗,把“仰天大笑”的得意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4、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
5、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6、意思是:远远的天边,疾风挟带着乌云,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阵暴雨,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袭来。
7、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写道,“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乐天派苏轼,写出了一场旷达的雨,使这场雨,从两千年古诗词的雨意象中,脱颖而出,卓尔不群,无法超越。而苏轼,亦在这场雨中,印证了逆境人生的真谛。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9、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10、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11、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12、除了黄州、惠州、儋州这三次大贬谪,苏轼从仕生涯中,因旧党上台,他曾东山再起,官至正三品;因政见不合,他曾自请出京,辗转奔波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扬州等地,往往屁股还没捂热,又被跨地调任。我查阅由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主编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见下图),他的足迹踏遍半个中国,勾勒出一幅“老驴友出行图”。他在地方甩开膀子,浚湖筑堤,兴修水利,抗洪抢险,施药赈灾,立救婴会,或办学亲授,等等。他是创办中国最早公立医院的慈善家,是广州自来水雏形的发明家,是海南岛史上首位举人的老师。他造福当地,颇有政绩,于史有证。
13、出自苏轼的七律《有美堂暴雨》,全诗内容为
14、前两句描写的是眼前近景,而接下来则是对于远景的描述。四两句,远处天边疾风裹挟着乌云将海水吹得就像立起了一座高墙,骤雨也随着疾风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而来。
15、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中,诗人把突然降临的白雨比作一颗一颗珠子,雨点之大之急也就非常生动了。而且“白雨”和“黑云”从颜色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黑的更黑,白的更加晶莹透亮,眼前的景象也就更加鲜明了。
16、译文:鬓发稀疏的诗人,独自一人枯坐于屏风之间,红烛发出摇曳的光影,照在他那醉意朦胧的脸上。在京城多年性情尽改,忽然听到春雨淋淋的声响,又重新勾起对家乡江南的思念。
17、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18、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19、可以说,苏轼在与王安石无论是在早年的对立中,还是在后来的相知相交中,始终都是没有私心的。对于新法,他并不是站在个人利益的角度来考虑的。因为反对新法,苏轼被从京城贬到了杭州任通判。在杭州不到半年的时间,他更加看清了“新法太急”给普通人民带来的伤害。
20、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四、苏轼写雨的诗句有哪些
1、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2、幽默诙谐,消解忧患。苏轼作了大量自嘲诗,是妥妥的段子手与幽默大师。比如,他被贬至黄州,暂居定惠院时,吟道“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饭后散步自摸肚子的憨态,惟妙惟肖,跃然字间。又如,他在穿衣打扮上自我调侃,十足一个老顽童:“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他满嘴巴的嬉笑怒骂,正如他满肚皮的不合时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样幽默的苏轼,这样有趣的灵魂,你能不爱吗?幽默是天性,亦可后天培养,可成为消解愁云惨雾、提升旷达境界的方法。
3、《有美堂暴雨》(宋)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4、译文: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5、公元10湖北黄冈,沙湖道上,大雨突至。一阵阵吟唱的歌声,穿越烟雨丛林,迎着料峭春寒,染着熏然酒意,融入天地间的沙沙雨声里。此歌声,来自一个40余岁的男子。他竹杖芒鞋,悠然缓行,如在享受这场雨。等天晴后,他灵感泉涌,洋洋洒洒作下一首词《定风波》:
6、译文:秋雨不停地下啊!秋雨不停地下啊!不分昼夜,不停飘洒。昏暗的灯光下,她躺在冰冷的席垫上怨恨着和情人的分离,美丽的姑娘禁不住这样的悲哀。西风渐渐急了起来,吹得窗前竹枝发响。时停时续地,她那敷着脂粉的脸上悬挂着两行泪水。本来很多次都约定好,每年秋天大雁归来的时候就能相见,而对方却又一次次地违期,眼看大雁归来了,人却没有归来。
7、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8、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1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2、倾盆大雨的苏轼古诗,例如:
13、其苏轼旷达性格的形成,具有个人主观因素。
14、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可是诗人朝远处一看,却知道这不过是一场过眼云雨,转眼就收场了。远处的群山依然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这片黑云,顺着风势吹来,也顺着风势移去。还不到半盏茶工夫,雨过天晴,依旧是一片平静。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又是一派温柔明媚的风光。
15、《新城道中》其一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16、juǎn dì fēng lái hū chuī sàn
17、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18、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19、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
20、译文: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五、苏轼写雨的名句
1、译文:喧哗的雨已经过去、逐渐变得细微,映着天空摇漾的是如丝的细雨飘飞。石阶前小草沾了泥并不脏乱,院子里柳条上的风也陡然变得稀少起来。舞石应立即带着乳子起飞,且不要因播撒云层濡湿自己的仙衣。眼前江船何其匆促,不等到江流平静就迎着风浪归去。
2、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3、表达“夏天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只有这么两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写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雨,是中国古典诗词里“著我之色彩”的常见意象。从《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开始,两千年来,轻盈的雨,任重道远,承载着沉甸甸的艺术生命。一首首诗词,经过雨水淅淅沥沥的滋润,变得蓊郁、晶莹、清新、透亮。
5、这场雨,蕴藏苏轼旷达性格的成因
6、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7、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8、(宋) 苏轼《有美堂暴雨》原文选段: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释义:一声响亮的雷声宛如从游人的脚底下震起,有美堂上,浓厚的云雾缭绕,挥散不开。远远的天边,疾风挟带着乌云,把海水吹得如山般直立;一阵暴雨,从浙东渡过钱塘江,向杭州城袭来。
9、《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10、解释:五寸的荷叶托着娇艳的荷花,荷叶密密的贴在水面。
11、比如,有一首词的雨,一直滴嗒下了人生始终,随时空跳跃,而迥然不同。蒋捷的《虞美人》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年少的轻狂、壮年的愁绪,已雨打风吹去。诗人两鬓斑斑时,心境沧桑,波澜不惊,但欲说还休,仍未进入大彻大悟之境。
12、说这首诗有趣,趣在字里行间的强怼上。被朝敌蔡京等人排挤贬出,苏轼一路从英州被贬惠州,再到儋州,按东坡自己的话说是“九死南荒“。此次遇赦北还,虽已年过六旬,他仍有”我苏东坡又要回来了“的小小霸气,这样的霸气在”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二句中得到体现。乌云遮月必不长久,你等小人又如何能盖得住我东坡的芳华;你等乌合之众又怎能掩盖大海的澄清,东坡的清高可见一斑。
13、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唐·张槟《夏日题老将林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唐·王维《山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14、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15、苏轼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值在杭州任通判,一日爬山遇上大暴雨,见眼前雄奇之景象,遂挥笔写下这首妙诗以记之。
16、苏东坡《黄州寒食帖》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17、是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烦恼,源于我们看问题的观念和态度。事情本身不称心,但可用心态来调剂。向苏轼取经,炼旷达心态:以一颗慈悲心,追求爱与被爱,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抚慰灵魂伤痕;用哲学思想武装自己,东方哲学也好,西方哲学也好,都能令人高屋建瓴,理性看待人生与宇宙,从而获得最大的自由——思想的自由,许多困扰便不成困扰;让心境不败于认知,学会变换角度看问题,接纳生活不完美,从倒霉事中找出好来;注重精神的富足,追求生活的审美,即便陷入物质的贫乏,亦可活得趣味盎然;学会宽恕人性,交友不记仇,心大了事就小了,心小了事就大了;有意识培养幽默细胞,把糟日子变成段子。
18、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19、bái yǔ tiào zhū luàn rù chuán
2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下一篇:以爱为题的小诗【精选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