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托物言志的古诗赏析【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托物言志的诗及赏析 1、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2、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3、(1)山路泥泞,寒风凛冽。在泥泞的山路上,脚步蹒跚,松涛阵阵,寒风凛冽。...

一、托物言志的诗及赏析

1、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2、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3、(1)山路泥泞,寒风凛冽。在泥泞的山路上,脚步蹒跚,松涛阵阵,寒风凛冽。(2)用寒风刺骨的艰苦环境衬托反衬菊花不怕晴雨寒风,不畏艰苦环境,迎风怒放,散发着幽香的形象。借菊花表明自己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坚定信念,不向困难低头的志向。

4、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5、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

6、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7、第一步:找出所咏物的外部特征

8、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9、⽵⼦抓住青⼭⼀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缝中。

10、赏析:此诗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不禁自伤老大,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诗人运用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诚之心。

11、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2、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13、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清溪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4、第二题先要说明手法。“悠悠闲处“是拟人。两句之间是对比。同时如果从深层考虑,把自然之物引申到社会形态,云和旱苗又有些象征的意味。不过这道题没有给注释,所以我认为这一层是可以不说的。只要把拟人和对比说出来即可。”

15、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16、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17、郑思肖《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这首诗托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18、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

19、(参考答案)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20、“耕犁千亩”、“力尽筋疲”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二、托物言志的古诗赏析

1、本诗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写出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

2、(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3、《山行》唐朝·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左掖梨花》唐朝·邱为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青松》 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4、咏燕(唐·张九龄)

5、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6、提示: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唱的夏蝉。

7、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清溪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8、青松(作者)陈毅(朝代)现代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9、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10、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1、托物言志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典型的手法。托是寄托,物是指东西,言是表达,志是思想志趣。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作者不明说自己有什么样的志向,而是把人物的理想志趣寄托在一个物上,借对这个物的刻画或者描述,来表达思想感情。托物言志即是指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12、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13、画菊(宋·郑思肖)

14、(提示: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15、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16、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17、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18、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分别是荷、菊、橙、橘

19、“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20、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三、托物言志的诗及赏析20字

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2、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5、释义: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6、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7、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诗人也如此,物我融混,寄托遥深。七句仍用比体。喻高洁的品性,“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来替诗人雪冤。“卿须怜我我怜卿”,意谓: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8、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

9、《墨梅》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后两句是托物言志的典型,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和对人生的态度,卓尔不群的气概以及不向权贵献媚的高尚品质。

10、“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彩。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

11、李白《行路难》赏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3、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14、两首(咏梅)拟人比喻偏僻、凄苦,寂寞;清冷、萧疏,“脉脉”高洁刚强孤寂幽独B(“无意”的意思是不着意追求。)C(范诗没有表现出“高洁不污的信念”。)

15、重点分析答题的步骤和语言。

16、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17、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18、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19、1)这首诗歌中所描写蝉有什么特点?

20、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本首诗中竹子同样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四、托物言志的诗四首

1、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2、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3、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赏析之一:常见意象及其内涵

4、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5、诗人是在赞颂石灰,但又不仅仅在赞颂石灰,他是在借赞美石灰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立下自己人生的誓言,那就是成为一个拥有石灰精神的人。(这种表达方式叫借物咏志也叫托物言志)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于谦立志要成这一个顽强不屈、大公无私、英勇无畏、为国尽忠的人,具有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6、释义: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7、(提示:(1)托物言志,(2)环境烘托。)

8、(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9、再来看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

10、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11、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12、通用: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13、托物言志的古诗赏析 竹石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4、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15、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16、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17、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8、释义:深秋季节寒蝉不停地鸣唱,狱中囚禁的我,思乡的心绪一阵阵渐深。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无休止地长吟。蝉儿啊,清晨露水太重,你虽双翼轻盈,却难振翅向高处飞进,到黄昏,冷风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风声掩沉。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无人相信那高洁冰清,哎,又能向谁表白我的皎皎廉洁的心呢。

19、第一题中要求分析“竟”的表达效果。这类题目是需要大家重视的。我们教材上的《蜀相》中分析“自”和“空”这两个虚词,可以作为典范,认真研究。

20、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五、有关于托物言志的诗

1、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

2、(1)“竟”是“最终”之意,诗人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和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一个“竟”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3、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提示: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

6、严羽《沧浪诗话》在讲到诗的好处时曾标举“言有尽而意无穷”,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什么深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7、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9、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0、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11、与贺知章《咏柳》相比,李商隐《柳》表达出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1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3、(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4、赏析: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是托物咏怀的佳作。

15、(提示: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16、这首诗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是属于我们以前介绍的咏物诗。咏物诗的特征是“托物言志”。我们再分析这类诗歌的时候把握两点,第一找出所咏事物的特点,第二结合写作背景和诗人生平。分析其所要表达的志向或情感。

17、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蝉》):

18、好了,今天就讲这首诗。希望大家通过思考,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同时也欢迎大家到我的班课来,我们共同讨论研究,解决你学习上的疑惑。谢谢大家!

19、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20、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