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典故抒情的诗句
1、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2、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3、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4、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5、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6、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南歌子词二首》
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8、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9、析境义:综合作者写本首诗处境、个人经历、社会大背景来分析诗人引用此典故所要表达的情感。
10、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11、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12、D(“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有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是眼前之景,并非回忆之景。)
1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合。
15、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16、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7、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18、佳人怀念自己,处于想象。本来是虚写,但词人却用“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怀念之情。
19、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20、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诗中景物虽省略了,但诗歌的意境却完整完整呈现出来。
二、古诗中借用典故抒发情感的诗句
1、莫道中朝第一人: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2、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3、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5、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6、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8、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9、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10、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11、典故之“采薇”:《野望》V.S.《南安军》
12、这类诗往往因为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由此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13、诗人借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
14、(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15、精卫词(2018全国卷三)
16、(作者)王建 (朝代)唐
17、(021)诗歌中的意象
18、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19、③缘情布景:缘情布景指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
20、隐显“隐”与“显”,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因为曲就是隐,直就是显。诗人在表达深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其他的一般都表达得较直接明白。
三、借用典故抒发感情的诗句
1、(018)文言文常考文化常识汇总
2、微刊底部(写留言)发作品
3、例1:《扬州慢》: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
4、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出处:《促织》《神仙传》,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含义: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5、(提示: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
6、释义:幽静的山林中有一条路边长满兰叶的小路,城外的种桃李的园子。只是没有人间的清静,没有听到鸟儿的啼叫之声。
7、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8、九上必背古诗目录(11首)
9、(2)两诗在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0、含蓄与晦涩不同,前者思而知之,或者思而难知。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2、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15、《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1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7、(析)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又充满成功的期待,盼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曲折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可谓隐讳而妙极。
18、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
19、(2)咏史抒怀(借历史或典故):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20、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四、借典故抒情是什么意思
1、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
2、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王勃《春庄》
3、在同学们学习诗词歌赋的过程里,常会遇到一些典故。某一个词语反复出现在不同的诗句、课文里,究竟有什么特别的涵义呢?
4、提示:只要品性高洁,名声自然远扬,无须外在凭借。
5、用典的作用:①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②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③减少语词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近体诗有字数限制,诗句应力求经济)④使文辞典雅,加大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句)
6、点染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8、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9、36:望洋兴叹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含义:望洋,仰视样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含义: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10、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11、更多资料点关注后,回复相应学科名
12、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13、与贺知章《咏柳》相比,李商隐《柳》表达出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14、译文: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15、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16、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7、(答案)本联写作者“脱下官服,换来隐士们所居商山处的酒,独自笑吟《离骚》中的诗句”,用了秦末唐秉等四学者隐居商山、屈原被放逐写出《离骚》的典故,表达被贬愁绪中自我排遣、寻求旷达洒脱并享受隐士生活的心境,含蓄深沉,耐人寻味。东坡《江城子》中亦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冯唐持符节到云中郡对魏尚赦罪复职之典,表达自己希望被重用之意。这同样反映了用典在古诗词中传达诗人情感,使诗意深厚含蓄、深远隽永的作用。
18、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19、(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20、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五、用典故抒发情感的诗句
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尽管秋风吹,像季鹰不归?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3、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3)第三步: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析内涵)
5、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6、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7、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9、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10、《野望》——唐代王绩
11、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12、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1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14、《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苏轼
15、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16、这些夸张是诗人用来抒发真挚的感情的,诗句所表达的虽然不是生活的真实,确是艺术的真实,所以能获得广大读者的接受和赞赏。
17、像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蝉》):
18、(024)诗歌中的典故
19、高考,绝不简简单单是一个人的传奇
20、诗人借典故含蓄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
上一篇:孟母三迁40字【精选100句】
下一篇:项羽写的诗词【精选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