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宝宝听话的说说
1、我们通常会犯一个错误:
2、你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喜爱听老师讲故事,上课的时候,能专心听讲,数学操作能力比以前有进步,能与老师愉快地交流,还会主动帮助老师整理区角的玩具。就要上小学了,如果你能管好自己,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相信你会更棒得!
3、实际上,我们更应该专注在如何恰当地引导宝宝的激烈行为,旁人的想法根本不重要。
4、第二就是要说清楚。比如家长希望孩子早睡,就要明确告诉他,我们希望你八点半睡。如果希望孩子不挑食,那就不能只说“吃饭乖一点”,而是清楚地告诉孩子“喜欢的多吃一点,不喜欢的少吃点,哪种菜都要尝一尝”。
5、好的陪伴不是强制输入,而是要观察孩子喜欢什么,或者带着孩子去尝试来找到他的兴趣再一步步培养他的投入。把成年人熟惯的学习方式“复制黏贴”到年幼的孩子身上,不仅无法开拓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还会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难以集中、容易放弃。
6、从以上三个例子不难看出,在“陪伴”这个看似日常的相处中,也会有很多学问。特别是对于大部分年轻忙碌的父母来说,在有限的时间里,更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让他有所收获并不断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来给到孩子更有效的陪伴。
7、妈妈没想到的你想到了。
8、小宝宝还对世界了解甚少,讲多了他不一定明白,你可以告诉他,爸爸喜欢妈妈主要是为了你的出生,因为爸爸和妈妈都喜欢,需要你。
9、当然不是这个意思,Sunny老师可不是想领导孩子们起义哦!
10、把他的情绪与当下的场景切断,去到一个相对安静人少的空间。
11、最好的陪伴不是一味地给予,
12、孩子,辛苦了!谢谢你为班集体付出的劳动!宝贝你是最棒哒。
13、首先是指令不清楚。比如家长对孩子说,你要早点儿睡觉。但家长和孩子理解的早睡可能是不一样的,家长觉得八点半上床才叫早,但孩子觉得玩高兴了就睡觉也很早。
14、2016年庆云县青年集体婚礼10号盛大举行!邀您见证!
15、CCTV百家讲坛主讲人
16、教他读十万个为什么,他直接赖在地上说妈妈给我念!
17、可能很多家庭是家长眼睛盯着锅里的早餐,耳朵听着孩子起床的动静。
18、最好的陪伴是从孩子的视角出发,
19、“听话”不是孩子的本分,引导是父母的本分。适合发朋友圈表扬孩子吗?我觉得适合,现在不是大有人在朋友圈晒娃吗?晒娃的目的就是表扬,娃怎么聪明怎么听话怎么漂亮,这种种行为都是在表扬自己的孩子,所以我认为发朋友圈表扬孩子特别适合,所以放心的发吧!我看见了也会给你点个赞。彦原来是个内向、胆小的孩子,粘人,不爱与人交往,负面情绪比较大。经过了美希教育的训练,孩子的变化比较大。首先是性格比以前开朗了一些,不再每天粘着我了,在小区玩耍时与小朋友交往的欲望增强了不少,虽然技巧还要加强,情绪方面改进比较大,每天比较稳定,爬跳方面的能力也增强了,遇到问题会主动自己想办法。
20、但是希希最先认识的情绪不是兴奋、高兴这些,而是负面的生气、愤怒,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通常最先在孩子面前表达的并不是“妈妈现在很高兴、妈妈现在很开心”而是“妈妈现在有点生气”。配合到情绪脸谱图,可能还会指给她看,这就是妈妈现在的表情哦!所以亲爱的家长们,平常有积极的情绪,也要把这个情绪词告诉给您的孩子哦!
二、小孩越来越听话了说说
1、最后,我们说说怎么给孩子发出有效的指令。
2、当宝宝拒绝你的时候,我们会错以为他是在挑战我们。
3、为人父母就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4、宝宝特别的懂事,妈妈特别的感慨,有你的日子就是一份知足,有你的日子就是一份幸福!
5、生活让我变得懂事起来,生活也让母亲变得苍老了许多,看着妈妈脸上的皱纹和两鬓的白发不由得心疼起来。
6、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7、陪伴,是需要一点儿技巧哒
8、大家都喜欢听你讲故事(唱歌)。
9、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错在哪里,而且下次再犯,让孩子深深记住自己的错误并付出代价,保证不会再犯,才是家长们最应该做的。
10、第六个原则就是当孩子习惯了,不听话的时候,家长要在发出指令的同时,发出警告。你可以这么说,比如,如果你不能按时上床,你将没有故事可以听。然后可以提醒他一两次,如果孩子还不听,就让这个后果自然的发生,取消他听故事的权利。
11、母亲从我小时候就教育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于是我学会了做事要小心谨慎、对人要诚恳、不可以说谎、要学会宽容、学会尊老爱幼,要懂得知恩图报,我会永远爱我的母亲不让她难过。
12、宝宝的眼睛还看着未完成的积木,却发现自己已经被爸爸拉得都站了起来,瞬间的委屈淹没了他,他忍不住哇地一声哭了。
13、想想今天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14、你长着一对翅膀,坚韧地飞吧,不要为风雨所折服;诚挚地飞吧,不要为香甜的蜜汁所陶醉。朝着明确的目标,飞向美好的人生。
15、母爱和蔼,宽容,受人推崇,母爱无私,不求回报,它是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去体会的人才能体会到那其中浓浓的爱子情深。
16、一开始,我们并不会意识到他们在拒绝我们,认为这只是「偶发行为」。
17、正当我想好好享受休闲的时光时,路边的一对父子吸引了我的视线:
18、还是你给他吃母乳,他却跑去玩玩具的时候?
19、你的见解真独道,真是我班的智慧星。
20、第五种容易被孩子拒绝的指令,就是家长不断地发出重复的指令。比如,家长每次出门,都会叫孩子很多次,他就会觉得这个指令不一定要遵守。当你很严肃地和他说的时候,他才会去做。
三、婴儿听话的说说
1、但频繁发脾气的宝宝依然是会让我们很困扰,那我们可以怎么去预防呢?
2、你好,宝宝可能要到了一岁以后才可以听懂妈妈说话的,现在八个月还不可以理会的,不要太担心,慢慢来,
3、你说的有道理,往下说。
4、是你给他换了一个玩具,他却嚎啕大哭的时候吗?
5、刻意地练习站在「宝宝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可以帮助我们拉近与宝宝之间的距离。
6、孩子不听指令的第四个原因,他可能是想知道某个行为的底线到底在哪里?比如,奶奶让孩子吃糖,爸爸不让吃。孩子就想知道,到底哪一个才是规则呢?下次你再不让他吃糖,他就不会立刻同意,其实是在找这个行为的真正界限在哪里?
7、Sunny说,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多年教育行业一线工作经验,带给你最有效、最实用的育儿理念。做教育,我们在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力求更好的服务于婴幼儿教育事业。
8、使用平等友好的语气。
9、除了这本书,另外我再推荐一本书给大家。武志红老师写的,题目叫《为何家会伤人》。我觉得这本书值得我们每个中国家长反复读上两遍。在这本书里面出现了一个专有的心理学名词,叫做“被动攻击”。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说说“被动攻击”的现象。
10、你先仔细思考一会儿,不要急于回答我的问题。
11、容易被孩子拒绝的第四种指令,就是家长同时说了好几个要求。比如,家里来客人了,家长希望孩子表现好一点儿,就会和他说:“见到叔叔阿姨一定要问好,吃饭的时候,要说一些祝福的话,叔叔阿姨走的时候你要说再见。”孩子一下子要消化这么多指令,会觉得力不从心,很可能就放弃了。
12、要迟到了,冲过去再提醒一次。
13、孩子长大了,也慢慢懂事了,很多事情也不需要我这个老母亲去给他操心了,会有点小失落,但更多的是幸福的感觉。
14、天生表达方式热情激烈的宝宝,他会大哭大叫甚至躺地上打滚。这种宝宝经常会让父母很为难。
15、是在陪伴的过程中让孩子有所思考,
16、你真勇敢,是个小小男子汉。
17、于是,原本一件引导宝宝行为的事情,就变成了我们与宝宝之间的抗衡:
18、与宝宝共同成长是我们都可以做得到的,但如果可以走在宝宝成长前面,那对宝宝的引导来说是最理想的方式。
19、但用不了一分钟家长们就会再次提醒,紧接着就会开始训斥孩子。
20、由此可见,过多的解释对8岁的宝宝来说都难以理解,更何况是2岁的宝宝。
四、孩子听话的说说短句
1、在一所中学里边有一位姓张的老师,他长期扎根教育工作的一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么多年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他的妻子是做传媒工作的,曾经当过志愿者,在贫困山区支过教。这夫妻双方两口子都是有思想、有文化、有很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但是让两个人特别苦恼的就是他们的孩子在学习上面表现特别差。
2、在母亲的目光里我读懂了一种博大的亲情,那是一种江海般宽大胸怀,一种升华的母爱。
3、最后,不妨再与孩子约定一个手势或语言,用来做什么的呢?用来做下一次你吼叫或孩子哭闹的“灭火器”,比如:你与孩子约定一个作为休战的手势,当你处于情绪边缘,即将爆发的时候,约定好的手势可能就会帮你和孩子意识到你们的情绪所处的状态,让你及时“悬崖勒马”。
4、孩子有时在表达诉求的时候,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但当他们用哭闹或不讲理的方式来表达的时候,通常这个时候,家庭成员都会过来帮助解决,此刻孩子就会有被关注的感觉。不光是孩子,想想我们自己,有时候也希望别人能够关注到我们的情绪,而孩子只是用他自己特有的方式在引起我们的关注,获得关注感。
5、第三个原因,可能是他觉得规则不公平。比如吃饭的时候,大人可以聊天,但却不让孩子说话。他就会觉得,凭什么你们能说话,而我就不行呢,这不公平。当大人自己做不到,却又要求孩子的时候,他当然不愿意听你的。
6、这个事情你怎么看?有几种解决的办法?
7、这说明,宝宝长大了,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有了表达的欲望,他不再是以前那个需要靠妈妈盲猜才知道他想法的婴儿了。
8、抱着他,轻抚他,对他说:妈妈抱着你,你可以放松的再哭一会儿,如果你有想告诉妈妈的,你也可以和妈妈说,妈妈一直陪着你。
9、有的家长会问:“Sunny老师,我家宝贝动不动就哭,怎么哄都没用,不知道她想干嘛。”
10、宝宝的脸从专注变成疑惑,最后一脸茫然地看着爸爸。
11、早上是孩子自己主动起床,还是需要你叫他才起床呢?
12、你真有礼貌,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
13、但这里需要提醒家长的是,道歉是因为自己不恰当的态度,而对于你们约定的规则还是希望咱们的家长继续坚持,否则给宝贝传递的信息就是“妈妈发完火了,正是觉得最亏欠的时候,我可以再挑战一下底线”。所以此刻修复关系的原则是为自己的态度道歉,而非原则道歉。
14、不会没关系,你可以多请教、多查资料呀。
15、父母在陪伴孩子时,只有主动参与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里,对孩子的举动做出积极反应并顺势引导,与孩子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启发孩子学习和思考,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心理陪伴”。
16、这时候你会发现宝宝的表现跟以前不一样了,他不会再执着地说不。
17、有一孩子问妈妈:当年你为什么嫁给爸爸呀?妈妈说:"当年妈眼睛瞎了,才嫁给你爸!"孩子又问爸爸:咱家怎么这么穷啊?爸爸说:"咱们家的钱都给你妈治眼睛了!"
18、内容上也经过教育学者的考量和设计,再通过AR技术的支持,在照照乐的镜头下,原本平面静态的动植物卡片立刻获得了“生命力”:奶牛从扁平的世界跳脱出来,活灵活现的样子更容易给孩子留下更深的印象;即使没有去到牧场,小朋友也可以360度看到它的全貌了。
19、幸福生活对我来说就是:双休日在家买菜做饭,做孩子们喜欢吃的饭菜,老公在家可以休息也可以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家工作,或陪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一个月可以有一两次举家出游或是回家看看父母。
20、北京邮电大学教师,北京九思书院创始人
五、关于宝宝听话的说说
1、你的想法很独特,是个自信而有思想的好孩子!
2、我们既需要顾及别人视线的压力,也想顾及自己的面子。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方式制止他,这是大部分父母会做的选择。
3、你真够能干的!还要妈妈帮你吗?
4、这孩子,咋这皮呢,不听话是要被打pp的!可是希望你吸取教训啊!不要再上蹿下跳了!高难度动作老是看得我紧张死了。
5、你很聪明,想用最简单的方法解这道难题。
6、才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亲妈居然就说要放弃自己的孩子了,让人心凉,再怎么调皮不听话,当妈的也不能这么狠心吧。
7、让宝宝更听话。想象一下这种场面。该吃饭了,但宝宝还在忙着玩玩具。与其把他拎起来让他抗议,还不如向他建议说:“我们去吃饼干吧。”“饼干”这个词让他产生了联想:“饼干在盒子里,盒子在厨房里。”于是宝宝便会乖乖地跟着你走进厨房,走向饼干盒。
8、能一直美美滴还能每天陪孩子,每天在一起就是幸福。
9、选择他所喜欢和感兴趣的东西,
10、曾经此方法奏效过。什么意思?就是在他不如意的时候,他用这样的方法让他所要的结果发生了,哪怕只有一次,下次不出意外他还是会用这个他觉得有用的方法。
11、宝宝在公共场合或者聚餐的时候哭闹,这对不少父母来说都是一个大挑战。
12、张老师家的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是很听话很乖的,从来不反抗,从来不反驳。爸爸妈妈说什么都点头,每次考试考得不好也表现出很羞愧的样子。每次被批评的时候也接受,让表态的时候也能说几句积极的话。但是下一次考试依然不好,学习状况依然是越来越差。其实这里边有一个深层原因,就是“被动攻击”问题。
13、其次,勇于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例如:“妈妈刚刚看到客厅里洒的到处都是玩具,感到有些生气,所以大声跟你说话了,妈妈为大吼大叫对你的不尊重向你道歉,对不起。妈妈希望你可以在自己的围栏里玩玩具”。你对错误的态度也决定了将来孩子对于自己发脾气后的态度,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14、成长路上的日子就像流星一般,转瞬即逝,无法弥补,但至少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一片洁净的天空,让他能够成为他自己。
15、看到孩子长大懂事,父母肯定是最开心的,从前的那个小人儿能够开始慢慢独立做一些事情,也会帮妈妈分担,看着实在是好开心。
16、通常,父母陪伴孩子的方式包括带着孩子认字、识图、玩玩具、讲故事、唱儿歌...但往往由于“被学习对象”的平面、单无法互动、不会随环境而变化等原因,很难让孩子产生想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再加上长期依赖于父母和学校填鸭式教学方式,孩子很容易产生“等着被喂食”的惰性,而提不起主动探索的兴趣。
17、所以,宝宝需要的不是啰嗦的语言制止,我们只需要告诉他,让他知道有更好的选择。
18、理解宝宝的需求和情绪
19、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20、“你怎么不听话啊,刚才就跟你说了,叫到我们的号就不可以再玩,叫了你几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