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白居易关于雪的诗【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古诗《雪》白居易 1、前两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

一、古诗《雪》白居易

1、前两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描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2、白金是指雨水,君指老天爷,这里 君 有仰望并且调侃的意思 雨水换来了松林的成长,既然老天能滋养万物,我就不需要操心了, 后两句代表作者当时轻松的心情, 幸而有西风吹来,带来了松林因为舞动的声音让作者陶醉。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像松树一样顽强、正直,勇敢面对人生的不幸与挫折)的思想感情。供参考。

3、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4、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清·黄景仁《别老母》

5、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6、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7、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

8、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宋·卢梅坡《雪梅·其二》

9、日晚独归路,春深多思人。

10、触觉:第一句,从诗人感觉到天气变寒来突出雪之冷。

11、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12、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3、七言:《琵琶行》(白居易),《春江花月夜》(张若虚)五言:《木兰辞》,《孔雀东南飞》字数参差但气象无比nb的:《蜀道难》李白、《将进酒》李白还有杜甫的很多诗都挺长的,熟悉的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还有浪漫主义的老大——屈原,《离骚》《湘夫人》《山鬼》《国殇》等……中华两千年没剩下别的,就是诗多。

14、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15、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6、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7、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18、大似落鹅毛,密如飘玉屑。

19、译文:风雪交加的寒夜,独倚阑干,四顾无人。就连一个钓鱼的人都没有,让人倍感惆怅。偶尔有官船从桥边经过,却也是寂静无声。就连平日争鸣翔集的白鹭,此时也静静地飞,平静地落下。

20、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二、白居易关于雪的诗

1、我观圣人意,鲁史有其说。

2、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雪的诗句古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4、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5、去家才百里,为客只三旬。

6、我有鄙介性,好刚不好柔。

7、这首诗翻译过来就是: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被子枕头竟然是冰凉,又见窗外一片明亮。夜深了,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时听到厚厚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

8、如果感到文章不错,请给作者打赏

9、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10、试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

11、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12、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而且雪水中有一种氮化物,它有肥料的作用,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这对农作物绝对是个大餐。“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说的就是今年下大雪,来年大丰收!

13、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

1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唐·白居易《问刘十九》

15、疑是斩鲸鲵,不然刺蛟虬。

16、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半夜时分到来,天亮以后离去。

17、热饮一两盏,冷吟三五声。

18、时时还有客,终不当君来。

19、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久将时背成遗老,多被人呼作散仙。呼作散仙应有以,曾看东海变桑田。

20、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三、白居易写下雪的诗

1、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毫末不早辨,滋蔓信难图。

4、译文: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感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5、大雪夜间降临,原本应该悄无声息,但诗人被寒意惊醒,“冷”、“折竹声”婉转表达出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冷清之状和愁思感慨。

6、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7、译文: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

8、“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雪的存在,而且暗示雪大,因为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足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见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说明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表明雪下得大、积得深,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烘托,句句写人,却处处见出夜雪。

9、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10、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1、可怜中间树,束缚成枯株。

12、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13、欲寻联句卷,先饮暖寒杯。

14、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15、冷竹风成韵,荒街叶作堆。

16、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白居易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17、寄言邦与家,所慎在其初。

18、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19、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20、玉泉潭畔松间宿,要且经年无一人。

四、古诗《雪》白居易内容

1、唐代白居易《夜雪》原文:

2、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唐·李颀《古从军行》

3、始嫌梧桐树,秋至先改色。

4、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5、目前已有13000白氏宗亲关注加入《白氏风采》平台

6、遇客多言爱山水,逢僧尽道厌嚣尘。

7、嘲王历阳不肯饮酒(作者)李白(朝代)唐

8、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9、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10、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译文: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11、贬官江州给诗人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贬谪江州更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了。

1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4、铺花怜地冻,销玉畏天晴。

15、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16、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朴实自然,诗境平易,充分体现了白居易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而且从中还能表达出诗人此次的心情,可谓是一篇上上的佳作。

17、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18、从农事上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为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

19、元和十年(815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

20、白居易既然号香山居士,所谓居士,是在家修菩提果,行菩萨道之人,古此词又不得不从白居易的身份考虑。

五、古诗《雪》白居易原文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槐阴歇鞍马,柳絮惹衣巾。

3、来唤醒你那最真挚的情缘

4、又如妖妇人,绸缪蛊其夫。

5、春雪(作者)韩愈(朝代)唐

6、原文: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7、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8、古诗欣赏。鸟白居易。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古诗鸟白居易:

9、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10、暮色降临山色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11、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此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写作者用山泉煎茶送给爱茶人,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山泉煎茶有怀翻译: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作者在诗中所怀念的爱茶人,可能是他的妻舅杨慕巢,如作者在诗中提到的"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

12、已讶衾枕冷,(yǐyàqīnzhěnlěng)复见窗户明。(fùjiànchuānghùmíng)夜深知雪重,(yèshēnzhīxuězhòng)时闻折竹声。(shíwénzhézhúshēng)

13、译文:燕支山天地冻寒,好将雪花当作鲜花,蛾眉憔悴埋没胡沙之中。

14、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15、愿景:让每一个孩子爱上古诗文;

16、《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唐)白居易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7、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18、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19、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这首诗朴实自然,诗境平易,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20、长欲在眼前,故栽庭户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