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君子周而不比上一句【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君子周而不比 1、君子和而不同:君子讲究关系和谐而不是意见完全一致。君子周而不比:君子讲究广泛地团结人而不是相互勾结。 2、所谓“微言大义”,短短的十六个字,孔子竟...

一、君子周而不比

1、君子和而不同:君子讲究关系和谐而不是意见完全一致。君子周而不比:君子讲究广泛地团结人而不是相互勾结。

2、所谓“微言大义”,短短的十六个字,孔子竟然讲清楚了“君子”和“小人”的分别。在他老人家看来,君子和小人之间,就是“周”和“比”的不同。要理解孔子他老人家的意思,我们必须搞清楚“周”和“比”这两个字的意思。

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4、最初出自庄子名言“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就是说贤良之人相互交往,不追求虚张声势、华而不实,而是像水一样纯洁自然,无色无味。后来形成为民间谚语:“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也很生动有趣。君子——受过良好教育与讲究品德高尚的人,相互交往,不追求个人关系的亲密热络,而是道义理念之交,是讲原则可以相互提意见提批评的诤友,是交流学问道德文章的精神同道。而小人的利益互相输送,甜言蜜语,吹牛拍马,反而表面上热乎如甜酒之芳香醉人。

5、《论语》:孟懿子问孝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那么,什么叫作周、什么叫作比呢?忠信,就叫作周,阿党,就叫作比。这是最通俗的解释。周,还可以解释为合、亲和以及调和。另外,周,还有接济和救济的意思,如:周济。比,解作阿党,阿(ē婀)意为迎合。阿党就是互相依附和勾结。

7、为什么呢?“君子以义交,小人以利交”。君子和所有人搞好关系,是因为君子和光同尘,对别人没有所求,心胸开阔,光明磊落;小人则不同,贪财好色,见利忘义,他们和一两个人亲密,是因为他们交往的人,都是为了能够给自己带来某种好处。

8、“比”就是,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同意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

9、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广泛地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一致。君子广泛团结大众而不拉帮结派;小人拉帮结派而内部不团结。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做事情过或不及,都是祸害啊!

10、君子周而不比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周,圆周,合围合群。比,前后紧随,结党为奸。

11、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

12、君子周的“周”如何理解?“周”最初出土于殷墟甲骨文的占卜辞中,甲骨文中的“周”字,没有“口”字。由“田”字演化而来,在四个空格中各加一点,表示 “封田分地”。所以周王朝的建立,其实就是分封制度的建立,也就是封建制度的雏形。

13、有鉴于此,我对本节经文的理解是:孔子说:君子广结善缘、接济贫寒而不结党营私、作恶图利,小人结党营私、作恶图利而不会广结善缘、接济贫寒。

14、陳宇:孔子指斥墨學是“異端”了麼?

15、《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6、陈晨捷:“仁”字古义及孔子对仁道之创发

17、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

18、孔子把“周”用来形容君子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理解为——君子平等地对待任何人,不偏不倚,不远不近,不亲不疏。儒家思想中,倡导“中庸之道”,君子就像是一个圆圈的圆心一样,他们对待人没有任何的偏袒,处理人际关系,四平八稳,和所有人都保持相同的距离。

19、把本节译成白话,有两种不同的版本。其君子忠信、待人一样而不结党分派;小人结党分派、不忠不信、待人不一样。

20、为学而成德之人。是通过学问思辩,修身践行而集道德仁义于一身,明达天道地道人性,能文能武,通才达识,不局限于一技一艺。

二、君子周而不比上一句

1、小人:指待庶民,就是普通老百姓。

2、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3、◆理雅各(JamesLegge)英译《論語》选摘

4、君子周而不比的周意思是关系密切,周而不比是指是关系密切,但不勾结。也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出处:《论语之为政篇》。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

5、”君子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所言。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君子合群但是不会朋比为奸(不是因为利益而在一起),君子在一起交流很和谐但思想行为各有不同(相互尊重),君子坦坦荡荡泰然自若却不盛气凌人骄傲自满。

7、最初出自莊子名言“謂賢者之交誼,平淡如水,不尚虛華”,就是說賢良之人相互交往,不追求虛張聲勢、華而不實,而是像水一樣純潔自然,無色無味。後來形成爲民間諺語:“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也很生動有趣。君子——受過良好教育與講究品德高尚的人,相互交往,不追求個人關係的親密熱絡,而是道義理念之交,是講原則可以相互提意見提批評的諍友,是交流學問道德文章的精神同道。而小人的利益互相輸送,甜言蜜語,吹牛拍馬,反而表面上熱乎如甜酒之芳香醉人。

8、《论语》:道千乘之国

9、◆日本幼儿园3岁孩子读古文100遍!《论语》是必读篇目

10、因此,“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可以被解释为:君子在一定的道义原则下,团结周围可以团结的人而决不图谋私利勾结别人;小人为谋私利勾结别人而抛弃道义原则,所以并不会团结周围可以团结的人。

11、狄培理:我们为什么读《论语》

12、◆辜鸿铭英译《论语》选录

13、老子也讲得好,“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没有个人成见偏见,处处考虑民心民瘼民利民意,这也就是周而不比。

14、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15、周與比相較,是非、高下、明暗、榮辱,本來是分明立見的,爲什麼小人即平庸低俗之人偏偏不要周,而只要比呢?

16、他们当面是人,背后是鬼。他们更刻意亲近上司,伺机打小报告。善于表面功夫,善于俟机邀功抢功,踩着别人肩头攀高,一旦有坏事就找替死鬼来背黑锅。落井下石是他们的一贯伎俩。挑拨离间是他们渔翁得利的最佳手段。一手制造纷争事端,却把自己撇清,任由他人争斗,自己扮演和事佬,假装好人。

17、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18、《论语》: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19、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广泛地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一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0、第小人不相信美德,也不相信才具,不相信事业,也不相信公心。小人对于一切成败利钝、发展变局、兴衰通蹇,都是用最卑下低俗的眼光看待解读的,他们看得见传播出去的,都是见不得阳光的东西。他们相信的唯有朋比为奸,利益输送,绝对不相信顾全大局,公而忘私。

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君子与小人之区分

1、每晚20:00,虚空先生通过平台讲解修行之道

2、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他有高贵的王族血统,但到了孔子这一代,家境衰落。孔子自幼家贫,放过牛羊也看过仓库,学会了不少琐碎的实务,用他自己的话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3、出自《论语?为政》,原文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zhōu忠信。引申为亲密。比bǐ勾结。译文:君子亲密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亲密。

4、这两句话出自《论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出了君子与小人的分界线,做人处事的两个方向。“周”就是善于团结周围的人,“比”就是拉帮结派、拉山头。君子“周而不比”,就是君子君子善于团结自己周围的人,但不拉帮结派。“和而不同”,就是君子能够求大同存小异,争取最大的团结,又允许不同的意见存在,能听进不同的意见。为了一团和气,你好我好,不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是不行的。

5、第小人不相信美德,也不相信才具,不相信事業,也不相信公心。小人對於一切成敗利鈍、發展變局、興衰通蹇,都是用最卑下低俗的眼光看待解讀的,他們看得見傳播出去的,都是見不得陽光的東西。他們相信的唯有朋比爲奸,利益輸送,絕對不相信顧全大局,公而忘私。

6、所有常见病中医治疗大全

7、不比较人与人的异同,能包容与自己性情、作风截然相反的人,以此提升心胸、格局,是做人之“周”。不比较事与事的难易,不依喜好、能力挑剔工作,当仁不让,勇于挑战未知、突破自己。不分别工作的贵贱,不比较身份、学历的高低,处上位的人能放下身段洗碗、扫地、做饭,是做事之“周”。

8、還是孔子說得更準確,“周”,是大義、大局、全面,是五湖四海、統籌兼顧、胸懷闊大、目光高遠,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而朋“比”,是私情私利、山頭幫派、小圈子、十幾個人、七八條槍、淺薄自私、惡劣醜陋。

9、《象形字典》中对“比”的解释:

1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11、《论语·为政》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12、君子周而不比是什么意思?出处)《论语·为政第二》(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注释)周:合群;比(音bì):勾结。周而不比:“周”和“比”都有密合的意思。这里“周”指以义合,“比”指以利合。(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13、《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4、郭永秉:孔子“瑟教”譚

15、《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16、《论语》: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17、老子也講得好,“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沒有個人成見偏見,處處考慮民心民瘼民利民意,這也就是周而不比。

18、做任务时他不是告诉你了么?在古驿道中段顺便建议你组队去打,我一个人打都会他挂了3次,最后还是组队打才打死他了不过很难找,每十多分钟才会刷出来,一刷出来就有很多人打,你到右上角下去一格去,那里出现的频率更大一点

19、《象形字典》中对“比”的解释:“比,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像两个人、并肩而立。造字本义:两人并肩挨着。”所以“比”字,同样能够用来形容两个人关系亲密,但是更多了一层意思,表示两个关系亲密的人,连言行姿势都非常相似。

20、當然,莊子有莊子的一切看透、類似超前“後現代”的把世界看成一個平面的所謂“齊是非、同善惡”特點,他體會不到理念與追求一致的同志間的火熱深情。

四、君子周而不比读音

1、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

2、何晏《论语注疏》:(疏)“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正义曰:此章明君子、小人德行不同之事。忠信为周,阿党为比。言君子常行忠信,而不私相阿党,小人则反是。注曰:“忠信为周。”相反的,“比而不周”是指几个人亲密勾结,但却并无包容之心。

3、《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扩展资料《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

4、译文:“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5、开朗大方的人不喜欢内敛寡言的人,豪迈不羁的人看不惯谨慎保守的人,雷厉风行的人睥睨慢条斯理的人,衣冠整洁的人鄙视不修边幅的人,富贵荣华的人瞧不起贫穷落魄的人,只喜欢和自己性情、喜好相近的人,党同伐异,不能一视同仁,有分别,即为“比”。对待工作虎头蛇尾、敷衍塞责的人,便会亲近拉拢同样不努力的同事,这是为人之“比”。只做容易的,会做的,喜欢的事,不接受其他的工作安排,这是做事之“比”。

6、(注释)①周:普遍。②比:偏私。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短短的十二个字,孔子竟然讲清楚了“君子”和“小人”的分别。所谓“微言大义”,在孔子他老人家看来,君子和小人之间,就是“周”和“比”的不同。要理解孔子他老人家的意思,我们必须搞清楚“周”和“比”这两个字的意思。

8、《论语》: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9、小人,就是普通人、庶民,对于一个普通人,他关心最多的自然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周,不是普通人要考虑的事。一个小老百姓考虑怎么治理国家,公共利益怎么分配,想多了,也没什么卵用。

10、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是说亲和、合群、周到、周全、圆满;“比”,是说朋比为奸、利益勾结、一种狭隘性劣根性破坏性。

11、《论语》:君子不器

1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讲的是团结,而不是勾结;道德低下的小人,则只知勾勾搭搭,不知照顾大局和讲求团结。”

13、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14、但是出现了“口”字后,“周”的意思发生了变化,表示田地里的庄稼茂密,引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周密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的:“周,密也。从用、口。”

1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而不比

16、为什么呢?君子和所有人搞好关系,是因为君子和光同尘,对别人没有所求,心胸开阔,光明磊落;小人则不同,贪财好色,见利忘义,他们和一两个人亲密,是因为他们交往的人,都是为了能够给自己带来某种好处。

17、意思:孔子说:“君子合群不勾结;小人勾结不合群。”

18、《论语》:吾与回言终日

19、南怀瑾《论语别裁》中提到: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一个君子的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这个人好,对那个人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了。

20、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哪里

1、(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

2、①周:团结多数人。比:勾结。

3、就拿东汉时期的清流人士来说,那些诸如陈蕃一样的清流名士,要和宦官、外戚斗争怎么斗得赢呢?经常把他们抓起来,或坐牢或杀头。唐代也有过清流名士和宦官军阀斗争的,也没赢过。到了明代,东林党人和宦官的斗争也是很激烈的,但是君子们往往头破血流,斗不过这些权贵。而“小人比而不周”,往往互相勾结,为了利害关系而混在一起,但他们不是以道义来团结人。周,以道义而言;比,以利益而言。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怎样成为君子,又不落入君子的弊端,经常打败仗;但是我们又不能成为小人,又要获得小人的好处。高明的人在这方面一样能驾驭得很好。

4、出自《论语·为政第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创作年代春秋战国时期作品出处《论语·为政第二》文学体裁语录体和对话体作者孔子注释周:合群;比(音bì):勾结。译文君子团结不勾结,小人勾结不团结

5、君子周,是君子所有选择中最优的选择,根本无需去比;君子如果能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大多数人都支持他,政权稳定,为什么还要与人勾结?没必要多此一举。

6、第小人的特點是嫉賢妒能,排擠人才,自身不夠尺寸,卻又不事學習,不求進步,不接受新鮮事物,不修身,不是見賢思齊,而是見賢思毀。自己既然乏善可陳,只能靠別人尤其是顯然比他強的人受挫不順,甚至是唯有靠成功者勝利者的倒楣來安慰自己。小人淺薄一些,本來不算大惡,一加上嫉妒,與人爲惡,不顧大局,就是古人所說的“奸佞”了。

7、此文出自孔子·论语《论语为政第二》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8、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大治。

9、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君子周而不比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周,圆周,合围合群。比,前后紧随,结党为奸。”君子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所言。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10、钱穆:孔子诞辰纪念讲词

11、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家臣掌政。所以孔子不上任,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众多弟子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习。阳虎想要见孔子,而孔子却不想见到阳虎,后来两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随后孔子被升为小司空。

12、有鉴于此,我对本节经文的理解是:孔子说:君子广结善缘、接济贫寒而不结党营私、作恶图利,小人结党营私、作恶图利而不会广结善缘、接济贫寒。周,就是在一定的道义原则下,团结周围可以团结的人;比,就是抛弃道义原则,为图私利互相勾结。

1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论语·为政》。现在较为流行的翻译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这样的解释,只是字词的直译,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意思。

14、小人,在中国社会生活中专指性格卑鄙无耻、阴险狡诈之类的人。他们见风使舵,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舍弃谁,对上司、用得着的人,花言巧语,舌灿莲花,让人晕陶陶而迷失方向。他们敢做不敢当,说话不算话。

15、“比”同样是甲骨文,象形文字,表达的是两个人,步调一致,比肩而立的意思。和“从”字是一样的字形,但是方向相反而已。《说文解字》中说: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16、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意思:

1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出自《论语·为政第二》。

18、周与比相较,是非、高下、明暗、荣辱,本来是分明立见的,为什么小人即平庸低俗之人偏偏不要周,而只要比呢?

19、其次要求人们讲道义,仁义礼智信,有自己的固有原则。君子往往按照规矩办事,君子办事与人团结在一起,是出于公心,不会为了利益趋炎附、唯利是图,不会结党营私,背信弃义,以原则做交易。比是排斥,小人办事,汲汲于名利,而不为公正,常常以私心和偏见对待他人。

20、孔子去世之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语录辑录成集,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论语》。没有纸,没有笔,老师的经典语录写在哪里呢?答案是——用刀刻在竹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