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古诗
1、说明: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
2、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3、这首诗描写了山之间的小溪。全诗的意思为,春天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的美好形象。
4、《蚕妇》是宋代诗人张俞的一首反映人民生活苦难的五言绝句。这首诗是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里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
5、比如杨万里《插秧歌》所云:“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6、再如西安市蓝田县辋川镇,唐朝大诗人王维晚年在此留下了《辋川集》等诸多山水诗名篇,可是现在,辋川二十景已不复存在,再也难寻“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句中幽静空灵,充满禅机的唯美意境,只剩下一棵相传为王维手植的千年银杏树,见证着后人们在此扼腕叹息。
7、说明:运用联想、比喻、排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拓展思维,将诗句所描绘的意境补充得更加具体翔实。诗歌本身就是画面的组合,教会学生将文本转化为画面,再将画面转化为自身语言。在诗歌教学中便于操作,也使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8、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
9、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10、浣溪沙年代:宋作者:苏轼
11、(2)交流: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12、译文: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13、译文: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14、这首《农家望晴》,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这样的农谚与天气变化有关。
15、欢迎加入qq交流群:657729293
16、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7、学种瓜天真可爱(喜爱)
18、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9、归园田居陶渊明魏晋
20、唐人陆龟蒙在《五歌·放牛》中有“江草秋穷似秋半,十角吴牛放江岸。邻肩抵尾乍依隈,横去斜奔忽分散”的诗句,鲜活地勾勒出吴地(今苏州一带)养牛放牧的场景。
二、有关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古诗1~5年级的
1、1农业典籍里面的田园诗词
2、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晋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九江)人。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官职,后因厌恶官一场的污浊风气,遂退隐田园,直至终老。陶渊明的诗以描写归耕退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特点,风格质朴自然,在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心情以及厌恶黑暗社会世俗的情操方面有重大成就和影响,是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还有辞赋和散文作品。作品收于《陶渊明集》。
3、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度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6、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7、孟浩然在《过故人庄》记载,“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既刻画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又叙述了一段老友相聚情,把农庄生机盎然、质朴隽永和友人接人待物的好客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神往。
8、从事农业工作是辛苦的,无论是农民、基层管理者、企业家还是科研工作者,当处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劳作中,诗词可以从心灵上给与人们慰籍和希望。
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处杜牧《江南春》。
10、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1、利用注释、工具书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意。
1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13、夏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4、“知诗人”是要了解作者的,或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15、《夏日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四时田园杂兴》的第三部分,共十二首。诗歌描写了农村夏天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首诗为组诗之大意是: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16、(2)学生自由背诵古诗《村晚》。
17、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8、范成大以打谷场上的稻谷脱粒的场景为例写道:“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2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19、诗人赞美耕牛普济众生、公而忘私的自我牺牲精神,同情耕牛的悲惨处境,同时又一语双关,借耕牛的表达了对农夫命运的关切与同情。
20、其实,文人书写乡村,也是借乡村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大多文人们所向往的乡村,算不上昂扬进取的场域,他们实现人生抱负的场所不在乡村,而在庙堂,他们的理想是“达则兼济天下”——进入国家体制,谋取功名,为国家尽忠、为苍生谋利。乡村是他们这个“叶”必须归落的“根”。但这个理想却很少有人完美地实现过,曾经有过多少失意的文人官员被贬斥、放逐或被迫放弃官位,此时“退守田园”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文人眼中,乡村既是身体的来处,也是退避之所、归宿之地。与庙堂对应,一旦仕途遇阻,他们就会选择“穷则独善其身”,回到安放这个身心的“田园”,在田园中得以安放受伤的神经和心智,用田园来疗愈,或终老田园,或修养生息,等待再次出将入相的时机。
三、有关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古诗词
1、回头想想,吸引人们来到乡村旅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四年级下册第一篇就是古诗词,分别为《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这三首诗词作者都是南宋诗人,描写了乡村美景,每一首描写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范成大的组诗选浓浓乡村夏日一片即将丰收的景象,肥美的杏子热闹的麦花,无人过的篱笆和随花飞舞的蜻蜓蛱蝶,新市的店的疏疏落落的篱笆,儿童追捕蝴蝶忽入菜花图,江西乡下一家其乐融融温馨图画,成为了最美的画卷。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3)陈如霞.乡村旅游中农耕文化的利用探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4):171—1
5、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6、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7、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8、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9、(1)理解“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
10、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11、“悟诗情”指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思念、理想、社会现实、风景等)。
12、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13、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就像……
14、出处: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5、暮爨新樵湿,晨渔旧浦移。
16、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7、(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8、《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19、这首诗写秋天收获后,农民打谷子的场景,展现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和农村劳动生活的乐趣,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20、在乡村振兴的宏图大业中,推广普及田园诗词,不是钻故纸堆,而是实现重塑乡村精神家园,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铸魂之举,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四、关于乡村田园生活的古诗
1、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
2、昼耘田夜绩麻(辛勤劳动)
3、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4、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5、《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6、《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7、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8、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9、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10、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1、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12、l品析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
13、淇上田园即事(王维)
14、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5、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16、其中一首描写水稻初秧的诗:“一年农事在春深,无限田家望岁心。最爱清和天气好,绿畴千顷露秧针。”写景叙事,既有艺术价值,又有科学价值,对于普及农业耕作技术起了很大作用。
17、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魏晋《归园田居·其一》
18、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9、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0、农人们每天每月都在从事农活,真是一个——
五、有关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古诗五年级
1、华夏儿女是勤劳的民族,劳动让浩瀚的荒原变成千亩的良田,劳动让曾经的险滩恶水变成青山绿水,劳动让万丈高楼平地起,幸福的生活甜似蜜。我们爱劳动,劳动让我们更加健壮,劳动使我们懂得分享,劳动令我们对未来有无限向往。从钻木取火开始,劳动点燃永恒,从原始森林起步,让人类上升到文明的高度。
2、“村晚”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所以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景色。
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4、统计结果表明,诗词中出现的景观物态元素中,关键词出现频数较高的是“小桥、村舍、鸡犬声、夕阳、桃花、炊烟、小巷、小溪、明月”等元素。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6、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巩固字音,记忆字形,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7、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8、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9、《归园田居》大概写于作者辞官后的第二年,即东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园406年)。诗人因厌弃封建腐朽的官一场生活,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因此只作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就弃官归园田居了。诗人归园田后生活适情适性*,心情很高兴,于是以写诗来赞美这种生活。
1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1、3.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3、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
1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唐代诗人崔护所写的著名诗歌,源于西安南郊樊川一带的桃溪堡村,总是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村里一探究竟,可惜的是,千年之后的桃溪堡村,桃花不知何处去,满眼二层小楼、水泥村道、路边麦地构成的寻常风物,再也不见诗句中所描述的引人遐思的景象,让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15、(2)理解“雨如烟”: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
16、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7、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18、l指导书写: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不可写成撇;“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
19、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20、《西江月》辛弃疾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