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143句人生有七苦得不到求不得(求不得人生三大遗憾文案)

陈蕊蕊
导读 一、人生三苦求不得得不到放不下 1、人总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可有些事一旦发生就永远没办法弥补,有些人一旦错过就永远都不会再见。 2、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一、人生三苦求不得得不到放不下

1、人总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可有些事一旦发生就永远没办法弥补,有些人一旦错过就永远都不会再见。

2、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3、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活的同时,已经死了。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的变化人怎么能控制呢?

4、另一种是分手后,藕断丝连,痛苦惋惜,想方设法挽回纠缠,烦扰他人又伤害自己。

5、祈愿众生都能知因果,懂忏悔,早日离苦得乐,远离一切障碍,福慧双修,最终成就无上佛果!

6、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7、谛实是苦。集谛者。无明及爱。能为八苦而作因本。当知此集。谛是苦因。灭谛者。无明爱灭绝于苦因。当知此灭。谛实是灭。道谛者。八正道。

8、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生生死死,何时尽?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9、凡事多往好处想想,你会发现人生其实也没有那么苦,一切的烦恼忧愁只因我们想不开,放不下。

10、人生有太多的美好,太多的诱惑,但是并非桩桩件件都能够随己愿。

11、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在过日子的时候,肯定是会受苦的。但是你要记住,人生有“三苦”,挺过去,好日子就来了。如果你能熬过这三种苦味,就说明你真的是赢了,你的人生也会更加的精彩。

12、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13、第处处与人比较,总觉得不如别人,所以痛苦。

14、感悟:王阳明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易怒、爱怒、暴怒,那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修养不足则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违背了中正之道。这样的心,有两个词可以形容:偏激,邪气。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气,则正是矫正涵养之路。

15、不要企图纠正身边所有人的缺点和错误,使所有事都如自己意愿,就如我们不能移除全世界的石头和荆棘,使前进的道路平坦笔直。想要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就得穿一双适合的鞋子。其实,不一定是别人真的有错,或许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出现了偏差。想要内心和平安详,就要学会以宽容的心去接受一切!

16、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17、如果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请点击“采纳为满意答案”。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我的归宿就是健康才干,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她自己,能够为她扬眉吐气的也是她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将来也许会遇到中意的人,也许不,但都没有关系,从生到死,独来独往,人人都应该习惯。爱别离苦:恩爱分离,骨肉离别,父子东西,夫妻南北,甚至祸起非常,造成生离死别的莫大痛苦。求不得苦:所希求的往往得不到满足,所求越强,越不能得到,则痛苦越大。求不得

18、为了接近冷清秋,租房住在冷宅隔壁,聚集文人们办诗社,带冷清秋去看花海,找一大堆理由向冷宅源源不断的送各种礼物,直送得冷清秋的妈妈特别不好意思。

19、你又有忧愁、又有烦恼,又有恨、又有怨,在心里头有这么多东西,所以心里就浑了,就没有智慧。最大的黑暗,是人们对黑暗的适应;最可怕的黑暗,是人们在黑暗中对光明的冷漠和淡忘。真正幽深、无边的黑暗,是所有的人都看到了黑暗,却都说,明亮而温暖!

20、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二、求不得人生三大遗憾

1、怎么办呢?就从安安静静做好和享受当下开始,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走路的时候就好好走路,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这些,正是收摄心思,正是修行炼心。

2、有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个樵夫在河边寻找自己掉下去的斧头,河神出现后,给了他一把金斧头,问是不是这个,樵夫说不是。换了一把银斧头,樵夫说也不是。

3、为什么要多念佛?我们念佛往生是靠阿弥陀佛名号和愿力,那为什么要多念佛?为了养成念佛的习惯。如果不多念佛,就会念妄想杂念,念妄想杂念就会招感业障。所以,为了养成念佛的习惯,为了减少业障,为了增加福报,要多念佛。

4、帮人有人帮,伤人有人伤。

5、二曰老苦,老年之痛苦也;

6、答:就是没有般若的基础,如果有般若的基础,我们一定就发菩提心了,念佛法门的修学纲领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是觉悟,发菩提心你要有觉悟的心,般若就是觉悟的心。所以我们没有般若,心是迷不是觉,菩提心发不起来,这念佛功夫不得力,烦恼断不掉,妄想除不掉。由此可知,参禅离不开般若,学教离不开般若,念佛同样也离不开般若。再说得明白一点,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哪一桩事情都离不开般若。懂得般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持,处事待人接物,都叫菩提心,都是在修般若波罗蜜,穿衣吃饭也是,待人接物也是,没有一样不是。没有般若,那有什么?就烦恼、妄想,般若是烦恼、妄想的反面,可见般若重要!

7、不知道你的三苦是何,我是信佛之人。

8、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具体解释:撑船:船行风浪间,随时都有翻船丧命的危险。打铁:日夜在炼炉旁忍受炎热,活着就如入地狱。卖豆腐:三更睡五更起,做驴子的工作,得仅能糊口的小钱

9、听来残酷,但是细细思量却是最好的结局。

10、人生第五苦——爱别离苦

11、2)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

12、同样道理,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拼命地追求、索取,以为这样便可以得到幸福。

13、如果说放的下和忘得了是学会选择生命的两重境界,那么舍得就是重新成就的第三重境界。

14、供养佛,不是佛需要供养,而是佛需要一个因供养而解脱的你。佛,圆满具足,一切不缺,如如不动,他不需要你一丝一毫的供养。我们供养三宝,是借助这个供养的行为,放下自私,放下对自我的贪执,来换取你的清凉自性。所以,一切供养都不是你在施予别人,而是你在滋养那个奔向解脱的你。

15、有一种苦,是你得不到对方,又放不下对方的苦,所以就是爱而不得的苦。人生中有些人的感情,注定是没结果的,在错的时间遇到爱的人,是所有人都痛不欲生的事情,你既爱而不得,又无法舍弃,这大概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

16、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会,就是和怨恨、憎恶的人或事物在一起,无法摆脱,是一种痛苦;爱别离,和自己亲爱的人分离,是一种痛苦;五阴炽盛,五阴即色、受、想、行、识五种。‘炽’,火热也。盛,众多也。

17、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18、第二苦指的是撑船。很多人都坐过船在河里飘来飘去,觉得非常舒服。但对那些撑船为生的艄公而言,这份职业却是很辛苦的。因为在古时候,可没有现在的天气预报。

19、3)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

20、那么久而久之,自然就把自己耽误了。人心不正,则事事不正,处处都会耽误自己。其中的值与不值,一目了然。

三、人生有七苦得不到求不得

1、怨憎会,就是不相爱的人会聚在一起爱别离,相爱的人离别不能在一起。求不得,喜欢的人或事又得不到。这就是人生生活中的三件苦脑事情。

2、在庄子的心中,死去的只是肉体灵魂却可以永存。回到千里之外的姑射之山。想必庄子此时的心中,亦是碧空飒飒,一脉浩然之气。

3、事事都好去脾气难化了真能不生气就得无价宝再要不怨人事事都能好烦恼永不生冤孽从那找尽瞅人不对自己苦没了

4、别人给的痛苦,是轻的,自己给自己的痛苦是重的,感化他人给你一个学习的机会,要学会感恩,学会感谢他人对你的压力,你不要把他人的冷眼看作是一种卑微,其实那是一种成功的动力,一种不灭的火焰,一种精神的支持,只要你勇敢的面对,就会施恩,就会放弃恩怨,就会迎来更多的自由与快乐。

5、人生在世,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只拿自己够用的才是明智之举。

6、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7、对于生命现象的执着,叫做“我执”;对于知识、认识的执着,观念的执着,境界的执着,叫做“法执”。相对来讲,我执偏重于烦恼。烦恼大多是习惯性的、与生俱来的。

8、要想快乐,须哭出来

9、大意: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10、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11、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12、感悟:这种状况恐怕比较普遍——一个忙惯了的人,一旦闲下来就会百无聊赖、无所适从,无聊得要死。人这样,心也是这样,平常胡思乱想惯了,脑筋就闲不下来,吃饭时、睡觉前也会胡思乱想。

13、你跟他们探讨下去,不但说服不了对方,他们还会不断愤怒失态。你如果跟着呛,他们就会变本加厉。看来王阳明也是遇到过这样的人。所以碰着了,趁早闭嘴吧。

14、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15、出自《仓央嘉措诗传》中的《问佛》

16、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

17、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药,贵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药而生病了。

18、2)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

19、点击上方绿色按钮⊙即可收听

20、如果谁让我们产生纠结了,就说明我们自己的内心出现了问题,正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当中有烦恼,才能激起这样的波动。如果我们的内心像虚空或者像大海当中的一艘空船一样,任何人和事都不可能让我们的心产生烦恼。

四、人生痛苦 求不得 放不下

1、人生,放不下的人,忘不了的回忆,舍不得的感情。无非就是这三种苦,而且还是最苦。

2、▷别再拿“没钱”,当作敷衍生活的挡箭牌

3、谓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

4、多行善事,必有好福气!

5、欲望是幸福最大的敌人,放弃欲望,就会远离烦恼。人生在世总有不如意,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得不到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放手,不要太执着,放过自己,人生才会过得开心。

6、人生三苦爱而不得苦,还有求人无门,落魄无助的苦;没人理解,无人能懂的苦。

7、如果身边的朋友或同事约出去游玩而没有叫你,你会不会感到很失落

8、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9、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0、福地福人居,福地是配有福人居住的,关键看你是不是福人。福人呢,也正好是能居到福地的,那你要是无福,你居在福地以后,就会被这个地克。

11、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12、生活中,有很多人想追求完美,事事都想超越别人,样样都想比别人好。不妨静下心想想,真有这个必要吗?

13、如你所说,也许是你的心思并没有真正放在你想做的事情上?也许你的年龄并不大?可选择的对象不是就仅此一项吧?一个得不到,可以再选新的;就盯住一个,得不到就不行,这是不是很不现实呢?想想得不到的原因是什么?人要往开阔了想,不能吊在一棵树上;世界挺大的,非要认一个点,自己难为自己。

14、大意:文过饰非,这是恶人的常态。如果去责备他的过失,反倒会激起他的恶性。

15、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16、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17、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

18、所以,对得不到的总抱有期望,总觉得是人生的缺憾,常常会为了得不到的东西纠结,痛苦。

19、生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

20、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莫大的勇气。

五、人生三苦 求不得 得不到 放不下

1、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2、谓常所怨仇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

3、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

4、如果我们对真心体会不出来,就用这个话,放大胸量,放大我们的胸量,一直扩大,像虚空一样的包容,当然这是比喻。诸位,我们的胸量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我们的胸量很大,那么你生命的舞台就会很大,我们的胸量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如果我们的胸量像尽虚空遍法界,那么你人生的舞台,整个虚空都是你的舞台,亦如虚空之寂静,故能以此寂静心观于一切。

5、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金钱、名利、地位。不过,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导下追寻这些,有的人却只是一门心思地追求外物。如果我们的内心永远盯着那些外物,必然会累得死去活来。

6、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

7、大意:如果没有物欲牵累蒙蔽,只靠良知去发挥作用,那么就无时无处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欲牵累蒙蔽,不能遵从良知。

8、不愿意吃修行的苦,就只有吃轮回的苦。佛法的智慧是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无明。你看见了吗?无明众生都是不肯面对因果,不愿接受因果。无明众生也不肯忏悔,不愿还债。无明众生总是旧债未偿,又造新业。就这样一直无明,一直轮回。在我们心上,佛法的正见系统不断崩溃,而轮回的自我保护系统不断自动重启。

9、这三大根源归根结底,就三个字:想太多

10、人生的沉浮与放下的豁达,在词中体现得酣畅淋漓。放下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给自己一个安心的家园。

11、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12、放不下、忘不了、舍不得是人生中的三重苦,而放得下、忘得了、舍得,则是离开痛苦,走向新天地的三重新境界。站在同一扇门前,望向另一个方向,你会发现人生原来别有洞天。

13、老猫说:“我的孩子,我也曾考虑过宇宙间的各种问题,我也曾认为幸福就是我的尾巴。但是,我现在已经发现,每当我追逐自己的尾巴时,它总是一躲再躲,而当我着手做自己的事情是,它却形影不离地伴随着我。”

1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5、细数起来,人生何止千难万苦:天伦之憾,风月之愁,黍离之悲,袍泽之恨,哪一件不是放不下、忘不了也舍不得的苦?

16、感悟:对于那些不地道的人,讲理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满脑子的歪理邪说,永远能拿来跟你胡搅蛮缠,要说服他们等同于改造他们的整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怎么可能!

17、一正见。二正念。三正思惟。四正业。五正精进。六正语。七正命。八正定。此八法者。谛是圣道。若人精勤。观此四法。速离生死。到解脱处。汝等比丘。若于此法。已究竟者。亦当精勤为他解说。

18、爱过的,正爱的,哭过的,笑过的,都是生活。

19、2)心病,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

20、人生第三苦,得到却不珍惜

六、人生三苦求不得得不到放不下

1、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2、大多数时候我们什么事情都没做,就被脑子里各种困难吓到后退。

3、放下才能得到解脱。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的心灵,而不是当下的生活,如果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就会祛除心中的杂念,享受一种自在安宁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断的得到,不断的失去,无论得到还是失去都应坦然接受,不要以得到为喜,更不要以失去为悲,放下诸多事,心中自然安。

4、尚有来自人事方面的无礼、侮辱、诽镑、污蔑、谩骂、冤枉、加害;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吹、日晒、雨打、饥渴、寒热等等之苦,真可谓人生于世是一连串的痛苦。

5、你有多大智慧,你就得多大的解脱;没有智慧,你就束缚。谁束缚你?你自己束缚自己,你会自己找些绳索给自己带上,那是你自己的事儿。佛教导我们的法,都是帮助我们解脱的。所以戒律不是束缚,戒是把那些扰乱,障碍你道业的染缘都遣除去,你自然就清净,解脱,最终成就圣道!

6、所以不要害怕生活中的痛苦,那正是在为明天的快乐打基础。王阳明同时还告诉我们,实在忍不住,就哭出来吧,发泄正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最好方式。

7、从亲近善知识来听闻正法,到如理作意后的依教奉行,有着一套系统完善的修学体系。无论你是追求世间的幸福安乐,还是出世间的生死解脱,都能找到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8、感悟:为什么厌弃外物就是骄横怠惰?因为那背后是你对这个世界的鄙夷,以及不屑为伍。而世界只是自然,运作只依造化,又有什么可鄙夷和不屑的?

9、修行不在深山,亦不在关闭房,也不在闹市场,有人修行几十年住深山养出比高山还高的贡高我慢,亦有人修行几十年住关闭房中养出比海还深的怨气冲天,也有修行几十年住闹市中养出一身的名利臭味。修行一生不知般若空性是第一大失,修行一生不知慈悲包容是第一大失,修行一生不知禅悦法喜是第一大悲哀,修行一生不知万法唯心所造是可怜悯者,修行一生不知观照心中世界因果不昧是愚迷糊途。

10、感悟:王阳明所说的情况,放在现在,叫“逃避”,根本就不是清静,所以王阳明才说那是“放纵沉沦”。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11、与朋友相处,懂得谦让很重要

12、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既然来了一场花花世界,哪怕不能过得精彩万分,至少也要荡气回肠。

13、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贪恋、私欲为痛苦之源。

14、大意: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躁不安,那么就静坐。就算不想看书,也必须去看。这是对症下药,也是一种方法。

15、在学佛修行的道路上,认准自己的师父安心学习,他的开示只要是正法对机适合你,百分百信心去依止,你绝对会受益!绝对没错,时间长了可能对这个师父厌倦挑毛病,这就是你的业障现了,绝对是!其实他的各种示现都是对你的考验和开示,就看你能不能有这个福报悟出来!记住首先是正法师父,不领你走邪路不领你修邪法!修习佛法也是同样,今天念佛明天持咒后天又看打坐好,心不专一永不成道业!

16、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颠沛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时的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

17、通常会拿和别人的比较来定义自己的价值,喜欢攀比,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

18、人生没有不劳而获的成果,没有偶然或侥幸的成功,因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果"聚合而成的。就好像一个农夫在春天很努力的去耕耘、播种、灌溉、施肥、除草的过程,到秋天才会有收获。而人人向往的福报也是这样,需要很认真的去耕种才能得到,不可能只凭空口的祈求就能实现。

19、佛弟子为什么不提倡算命?“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佛教的法印,鉴别佛法与外道的法模。佛法以三世因果为依据,以无我无法为解脱。算一次命强化一次自我,增加一次执着,徒在相上打转,不过梦里造惑。真修行当处处淡化自我,在在体会般若,让心无所住着。顺逆皆方便,祸福当过客,随缘作主,立处皆真,平常随道,无心作佛。

20、现在社会,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追求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1、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2、这个世上有那么多的美好,总有属于自己的在等待自己。而那些自己得不到的,会有别人得到,这样也很好。

3、修行要懂得诀窍,在平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观照,内在里有真理.话讲得太多,会失去内在的安详,沉默是黄金,废话尽量少讲和不讲,多言多虑,反而与本性的境界不相应,修学佛道要开悟,就要绝言绝虑,修行切勿只在果上打转,应在因地里注意观照,在因地修行就是要注意,不要再去造恶及起坏的念头,如有业报痛苦现前时,就可运用净土法门,用忏悔心而真诚地念佛,是可以使我们安然地面对业报,甚至转化业报,人是可以凭后天的精进修为,来改善所承受的业报的。

4、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5、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6、王阳明一语道破天机——那只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7、如果我们太多的牵挂,就会变成障碍,令我们难以前行,修行的道理是:如果有太多的执着、太多的放不下,我们就永远没办法把这个心念沉淀、集中,所以我们学佛以后,必须学会的就是放下,快乐,就是在平淡中窥见了神奇,幸福,就是于平淡中尝出了真味,快乐不是生活的赐予,而是心的领悟。

8、当别的个体能够跟自己融合时,那种感觉就像找到了知音,这就是我们经常讲到的投缘和知己。狭隘的心让我们突破不了自身的局限。修行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活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当自己的思维改变了,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改变了,那我们碰到的所有问题自然而然都能迎刃而解。

9、解脱成佛的道路上,慈悲和智慧缺一不可。智慧,是透过闻思佛法来提升,其作用,是净化自我。慈悲,是透过爱护生命来滋养,其作用,是感化他人。智慧,借由佛法启迪。慈悲,依靠众生生起。对于行者而言,三宝和众生是同等的作用,使趋向解脱、证得佛果。就像我们恭敬三宝一样,更应该尊重每一个众生。

10、我们依然说回庄子。这位宗师的一生留下了太多的传奇和惊世骇俗。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惊世骇俗,我们的文化将多么的乏味,我们的思想将多么的空白。

11、其中看了一位网友的回答很有哲学味道,是‘‘忘不掉,放不下,输不起。’’

12、人生三苦是:求不得、怨憎会、爱离别这三苦。人生如戏,出生哭着出来,死去苦这走。生来时哭,注定一生坎坷

13、常常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处处与人比较,总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如别人的好,常常陷入纠结,所以痛苦。

14、感悟:王阳明这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你为什么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总是容易三心二意开小差?不是那些让你分心的人和事的问题,你的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是主要,而只是你的心不够定、志不够坚,这才是根本。

15、人生的苦,很多是因为放不下;生活的累,大多是因为放不下。放不下金钱,所以到处奔波满身疲惫;放不下面子,所以心里委屈无处诉苦;放不下感情,所以念念不忘独自伤悲。

16、第三种苦,爱而不得的苦。

17、你的自我大于法,大于上师,大于修行,你就会离开道场,离开上师,离开法。你的苦就是你的自我,你为什么觉得待在道场痛苦,是你的自我不干,不愿意消失。但你要知道,跟着你的自我,你永远轮回,永远痛苦。跟着上师,才能出离。

18、所以人是不能不学的,如果学不下去,原因诸葛亮和王阳明也说得明白——那是你的意志不坚定,志向不牢固。

19、艄公撑船时,他也不知道前方会不会遇到恶劣天气,并且他的船都很小,所以有时候遇到一个大浪,就会船翻人亡,因此说艄公在水上讨生活也是非常辛苦的。

20、纠其根源与禅说不近相同,看看佛教所说的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

1、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2、第你轻易放弃了,后来才发现,原来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觉得痛苦。

3、在修学的时候,如果没有智慧来善加抉择,就很难区分佛法与非佛法的界限,搞不好还会学的自相矛盾或者邪知邪见。学佛是个技术活,不懂,就会盲修瞎练。佛教的精神内涵,不同于世间的文化哲学,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也与世间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