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113句关于理解的成语有哪些(关于理解的词语和成语大全文案)

陈蕊蕊
导读 一、关于理解的词语和成语 1、4白话文在应用中要实用的多,但不如古文精练,所以以四个字为主的成语数量下降,但名人名言仍然是很多的,仍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2、浮光掠影...

一、关于理解的词语和成语

1、4白话文在应用中要实用的多,但不如古文精练,所以以四个字为主的成语数量下降,但名人名言仍然是很多的,仍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2、浮光掠影(fúguānglüèyǐng):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造句)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3、(解释):对事情毫无补益。

4、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5、115(雇用雇佣)二者都与引进人力有关,但词义不同。”雇用”,动词,指雇进人力加以利用,不含贬义,如”雇用女工”。”雇佣”名词,指用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引申为缺乏主人翁态度与责任感,按酬付劳,含贬义,如”雇佣劳动”。

6、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7、这三个词都表示肯定,都含有“非……不可”之意,表示对判断、推理的肯定,都经常作状语。区别是:“必然”“必定”表示客观事物发展肯定会有这样的趋势或结果,它们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而“必然”和“偶然”对举,“必然”是形容词,有时作名词用,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还可以作定语,如“必然规律”。“必定”是副词,常用于主观的分析、肯定,如“他每次进城,必定来我这里坐坐”。“一定”可以表示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可以表示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或表示一种命令的语气;还可以作形容词,表示特定或相当的意思,如“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8、出处:叶圣陶《得失》:“然而学生还是似懂非懂,教他们回讲往往讲不出来。”

9、如数家珍(rúshǔjiāzhēn)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10、故事中的情节引人入胜,叙事的语言通俗易懂,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11、“不至”表示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作为一位受党教育多年的干部,不至于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吧!“不致”表示不会引起某种后果,如“事前做好准备,就不致到时手忙脚乱了”。

12、落叶知秋拼音:luòyèzhīqiū简拼:lyzq近义词: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反义词: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宾语;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解释: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出处:宋·唐庚《文录》:“仙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例子:谒后语:

13、257(启用起用)二者都与”用”有关,但所用的对象不同:”启用”指开始使用机关印信等,如”本公司公章自今年月日始启用”;”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如”为振兴本厂,厂部决定起用一批离退休老工人”。

14、一目了然(yīmùliǎorán)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15、123(轨范规范)“轨范”指行动所遵循的标准,如”孔繁森为广大干部立下了行动轨范”。”规范”,①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名词,如”道德规范”;②指合乎规范,动词,如”这个词用得不够规范”。

16、(出自):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17、快来领取西藏事业单位考试考前30分!!!

18、拼音:(tōngsúyìdǒng)

19、262(墙角墙脚)“墙角”指两堵墙相接形成的角。”墙脚”指墙跟,比喻基础,如”挖社会主义的墙脚”。

20、一知半见(yīzhībànjiàn)

二、关于理解的词语和成语大全

1、126(国是国事)“国是”指国家大计,书面用语,如”人大代表在京共商国是”。”国事”指国家大事,可以用于口语,如”每个公民都应关心国事”。

2、274(情势情事)“情势”指事情在一定阶段上的状况和发展的趋势、形势,如”见情势不妙,立即收兵”。”情事”即情况、现象,多用于法令文件。

3、258(气魄气概)“气概”指豪迈态度,如英雄气概,”气魄”指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作敢为的办事魄力。

4、(举例造句):博洛兴师动众,旷费时日,徒劳无功。华而实《汉衣冠》七

5、想要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查字典。还可以从句子里理解,毕竟有情景的情况下更能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

6、268(轻率草率)二者都有随便之意。”轻率”指说话、做事随便,未经过慎重考虑,如”这种说法太轻率”。”草率”指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如”不能草率从事”。

7、119(贯注灌注)“贯注”指精神、精力等集中,如”把精力贯注到学习上”。”灌注”指浇进,流人,如”这些成绩的取得,灌注着老师的心血”。

8、释义:妪:老年妇女。相传唐朝诗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形容诗文明白易懂。

9、出处:唐·褚亮《临高台》诗:“浮光随日度;漾影逐波深”。

10、一知半解yīzhībànjiě(解释)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结构)联合式。(用法)多用于否定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正音)解;不能读作“xiè”。(辨形)知;不能写作“智”。(近义词)一孔之见、浮光掠影、囫囵吞枣(反义词)真知灼见、真才实学、入木三分、鞭辟入里、博古通今(例句)学习不认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这是一种要不得的学习态度。

11、一知半解( yī zhī bàn jiě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12、一马平川:纵马驰骋,快马一鞭,不用喘气能跑得很远的平地。指广阔的平原。结合上下文解释:内蒙古大草原一马平川,就不能把上述意思原封不动地移动到"内蒙古大草原"的后边,那就不成话了.而是结实为:内蒙古大草原平坦辽阔,一望无际.这就是根据"内蒙古大草原"的具体情况的的贯穿和理解.而不是生搬硬套.

13、释义: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14、124(诡辩狡辩)“诡辩”常以欺诈的言辞迷惑人,以达到为自己辩解的目的。”狡辩”指理屈辞穷,以强词夺理进行辩解。

15、不合——合不来,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如:我俩脾气不合。

16、拼音:(lǎoyùnéngjiě)

17、报告文学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才能吸引读者。

18、似懂非懂(sìdǒngfēidǒng)

19、273(情义情意情谊)“情义”指亲属、同志、朋友间相互应有的感情,如”他待我很有情义”。”情意”指对人的感情,如”情意深厚”。”情谊”指人与人相互关切、爱护的感情,如”情谊似海”。

20、263(切实确实)“切实”指事情本身符合实际的,如:切实有效。”确实”指事情真实可信,毫无疑问,如:确实可信。

三、关于理解的成语有哪些

1、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C类):关于分析概括题审题及找点的那些事儿

2、272(情景情境)“情景”指具体场合的景象,对象多是感人场面,动人景色等。”情境”指境地,境况,如:欢乐陶醉的情境。

3、(出自):清·天花才子《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请坐奉茶。"

4、走马观花(zǒumǎguānhuā):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造句)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游览巴黎,当然是走马观花,谈不到有很深刻的印象。

5、洞若观火(dòngruòguānhuǒ)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6、(解释):济:补益,帮助。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7、108(工效功效)相同点:都表示效率。不同点:”工效”主要指工作效率,如”我们上课要注意提高学习的工效”;”功效”指功能、效率,如”药液注射后,很快就产生了功效”。

8、265(侵略侵犯)“侵略”指侵入别国掠夺、干涉、奴役人民,手段是武力或政治经济文化渗透等。对象常是国家、主权、领土等。”侵犯”指侵入别国领域,非法干涉,损害其利益,对象常是权利,自由,领海等。

9、都是副词。“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如“当天的作业本来就应当天完成”。

10、252(歧义歧异)相同点:都有分歧的意思。不同点:”歧义”指语言、文字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理解,如”这个句子有歧义”;”歧异”指意见、主张、观点等有分歧、差异,不相同,如”同是一个问题,立场不同,对它的认识就有歧异”。

11、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B类):用“多元”的开头塑造“有信心”的写作

12、(出自):《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13、形容了解的很清楚的成语有:了如指掌(liǎorúzhǐzhǎng)(解释):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14、扫码回复“言语理解”,获取专项提升礼包

15、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多种理解

16、“不止”,①指继续不停,如“他的一句笑话引得伙伴们大笑不止”;②指超出某个数目范围,如“他恐怕不止60岁了”。“不只”有不但之意,如“河水不只可以用来灌溉,还可用来发电”。

17、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18、辨明——辨别清楚。如:辨明方向、辨明是非。

19、(解释):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

20、也说几个词语的古今含义。

四、关于理解的词语和成语

1、250(栖息休憩)二者都有休息的意思,不同的是,前者指停留,休息,多指鸟类;后者指休息,多用于人。

2、囫囵吞枣( hú lún tūn zǎo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3、260(牵扯牵掣)相同点:都有牵连的意思。不同点:”牵扯”指牵连,有联系,如”这个案子牵扯到三名领导干部”;”牵掣”有两种意思:①指因牵连而受影响或阻碍,如”互相牵掣”;②牵制,如”牵掣敌人的兵力”。

4、(必然·必定·一定)

5、278(权术拳术权数)“权术”指权谋、手段,多含贬义,如”他在官场闯了多年,耍起权术来真有一套”。”拳术”指徒手的武术,如”他在武林里闯荡了多年,拳术非常高明”。”权数”指应变的机智,书面用语,如”他胆大心细,遇事不慌,有很强的权数”。

6、一个是多看书,看的书越多,你就可以积累更多的词汇量,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另外,很多词语可以望文生义去理解,就是字面意思第对于成语,都是有典故的,只有了解成语出自哪里,你才能更好地掌握成语的用法和原意,很多成语和字面意思都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是相反,这点要和词语区分开

7、包涵——请人原谅。如:请多包涵。

8、(出自):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他总不离杨妃左右,最能言语,善解人意,聪慧异常,杨妃爱之如宝,呼为雪衣女。"

9、旁观者清(pángguānzhěqīng)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10、(拼音):yúshìwúbǔ

11、辩明——分辩清楚;辩论清楚。如:这场论争已辩明事理。

12、(示例):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了若指掌(liǎoruòzhǐzhǎng)(解释):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13、都是语气助词,作状语,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区别是:“不免”是免不了之意,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有时还可以作谓语,如“老栓见这样子,不免皱了皱展开的眉心”。“未免”用来缓和句子的语气,不能作谓语,如“这封挂号信倘要遗失,未免可惜”。

14、112(贡品供品)二者都指献出的东西,但献给的对象不同。”贡品”指古代臣民或属国贡献给帝王的物品,如”这是献给皇上的贡品”。”供品”指供奉神佛或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如”摆上供品,以供鬼神享用”。

15、114(苟合媾合)”苟合”指男女间不正当地结合,贬义。”媾合”指交战国缔结和约,结束战争,如”交战三年,不分胜负,双方只好媾合”。

16、(出处):《管子·形势篇》:“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17、顾名思义(gùmíngsīyì):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造句)沱三桥,顾名思义它是沱江上简阳段的第三座桥。

18、 以上是我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理解,希望对当事人有所帮助。以后看问题一定要好好想一想,从“当局者”和“旁观者”两个角色去看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19、因为有些语言,特别是那些较难理解或较难发音的词语,儿童一时半会儿是讲不出来的,如果父母硬逼着他们鹦鹉学舌,只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痛苦,失去对学语言的兴趣

20、扫码回复“1000”,获取时政1000题/答案

五、表示理解的词语

1、275(屈就去就)“屈就”是客套话,书面用语,用于请人担任职务,如”要是您肯屈就,那太好了”。”去就”指担任或不担任某职务,如”您去就否“

2、(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3、276(祛除驱除)相同点;都表示除去,动词,中性。不同点:除去的对象不同。”祛除”指除去疾病、疑惧或迷信人所谓的邪魔等,如”祛除病魔”;”驱除”指赶走,除掉,主要用于入侵的人等,如”把敌寇驱除出境”。

4、(拼音):túláowúgōng

5、277(权利权力)“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享受的利益,与”义务”相对,对象指公民,法人,也指国家,企事业单位等。如”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权力”指在权限内一种可以统治、管辖、支配别人的权柄。①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构”;②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

6、勤能补拙,意思是指后天的勤奋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缺陷。语本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理由《高山与平原》:“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如果我的答案对你有用,麻烦点击"好评",谢谢!

7、110(恭请邀请)二者都有约请对方的意思。“恭请”是敬辞,感情色彩浓。”邀请”指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感情色彩不如”恭请”强。

8、256(启事启示)“启事”是常用文体的一种,指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名词,如”征稿启事”。”启示”即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动词,也可作名词。如”从他的发明中,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示”。(“启示”年春季高考已考)

9、一篇事业单位综合概括能力提升的经验和技巧!赶快分享给小伙伴~

10、首先,你要把词语和成语的意思理解清楚,每一个字的含义,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会容易很多。另外,也可以多了解这个词和成语的用法等。比如,很多成语会有一些典故,当故事看,记忆会刚深刻。

11、在小树林的动物大讲堂的课堂上,森林的成员都全部坐在下面,小动物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年长的熊猫讲着江湖中的传说,难以置信的是平时热闹的森林此刻却万籁俱寂;两百岁的乌龟讲着它当年的怒发冲冠为红颜,学业半途而废,困难望而生畏,颓废不足为奇;熊猫妈妈却一直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教育着尽管长大却还不懂事的小熊猫,皇天不负有心人小熊猫最后也慢慢成长,开始懂事,最后成为了古今中外第一的武学大师。小动物们都惊呆了。

12、267(轻率草率)“轻率”常形容处理问题不认真严肃的态度。”草率”常形容办事的态度。

13、261(强制强迫)“强制”用于法律上也用于其他。”强制”的施动者是国家、政府、组织。”强迫”除”强制”用法外,还用于其他方面。”强迫”除组织、集体外,也可以是个人。

14、(拼音):wújìyúshì

15、多”字的成语:观众多(人山人海)贵宾多(高朋满座)人很多(比肩叠踵)人才多(人才济济)兵马多(千军万马)事务多(林林总总)色彩多(万紫千红)类别多(五花八门)困难多(千难万险)话儿多(喋喋不休)读书多(汗牛充栋)见识多(见多识广)变化多(千变万化)走得多(走南闯北)颜色多(五颜六色)花样多(琳琅满目)!!!!!!!!!

16、 从成语故事上理解。比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的螳螂就是当局者,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再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中的人就是当局者,一片树叶就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还有“皇帝不急太监急”中的皇帝就是当局者,太监就是旁观者。等等。

17、1时间短,建国已70年,从五四运动算起,也只有100年,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其新建语言不会超过历史积累。

18、(解释):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19、(出自):《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20、了若指掌(liǎoruòzhǐzhǎng)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六、关于理解的词语和成语

1、形容能言善辩的成语:伶牙俐齿、巧舌如簧、口若悬河等关于蔺相如的词语:完璧归赵关于廉颇的词语:负荆请罪

2、255(启用起用)“起用”多指退职,免职等人员的任用,支配的对象一般是某类人物;”启用”多指设备,设施的开始使用,陈述对象一般是某类事物。

3、122(广大光大)“广大”,①指面积、空间宽阔,形容词,如”广大区域”;②指范围规模巨大,如”有广大的组织”;③指人数多,如”广大群众”。”光大”指使显赫盛大,动词,如”发扬光大”。

4、(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账目已明明白白,并无分文来去。”

5、109(公务公物)“公务”指抽象事物,关于国家或集体的事务,如”近来公务缠身”。”公物”指具体事物,即属于公家的东西,如”爱护公物”。

6、反义词:艰难晦涩百思不解不知所云不可思议

7、包含——里边含有。如:这段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8、(解释):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

9、扫码回复“真题”,获取行测真题

10、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是二者都需从形式入手分析出所表达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词语的含义,即这一语句在一定语境中的语境义,一般的有比喻义、双关义、指代义等。而赏析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即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写。

11、(译文):他总不离杨妃左右,最能说的话,善解人意,聪慧异常,杨妃爱之如宝,称为雪衣女。

12、(举例造句):遇事需当机立断,任何犹豫和怯懦都是无济于事的。

13、120(光临莅临)二者都是敬辞,表示他人来访,只是所指的范围有所不同。”光临”称他人来访,所指范围大。”莅临”指贵宾来到、来临,所指范围小,尊敬程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