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世界你不懂非主流语录繁体
1、这样组织文章很特别,你可以说他只写了一篇关于张爱玲,也可以说他写了二篇关于张爱玲的文章,两种说法都没有错。那篇纪念文章就是《飘零的隐士》,最初发表时题为《一生常对水精盘》,还是我率先介绍给内地读者的。这篇文章的引子像语录一样,有几句话很精辟:
2、日本华人圈的语码混合和借用,在语言学里却有着意外的价值。除了G类已经成为汉语里的外来词(也可以认为是准外来词)之外,借用的其他几类日语词,以及香港社区词,促使我们提出下面的问题:
3、就人数来看,粤语呈强势,但就语言的地位来说,英语在香港的地位超然。……就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以后,英语的地位仍然很高。
4、“人的五官,稍移一下位置就有美丑之分,文章修辞亦当作如是观。时下屡见名篇,字字明眸、句句皓齿,以致眼中长牙,牙上有眼,连标点也泪滴似的。”
5、ィ╂庅溡候襘又垍己白勺?覑天ǒ艾ィ╅庅鲥んōù襘侑zǐ魢的噎片迗ō艾ィ┾嬷榯鍭癐宥自己的ㄚI片兲ó艾sんěň囜鲥鍭嬒㊒臫己旳?片迗ο艾什麽时候会有自己的壹片天哎
6、喷我呢,你得想清楚,你拿什么和我赌!
7、语言态势还表现在语言接受方。如果社区里都不懂英语,英语就没有社区地位。如果某种方言区的普通话崛起并超过方言的使用,那方言文就必将消失。以上海话传教文本来说,也就只能在160年前产生。随着上海迅速成为中国以及国际的大都会,以前的乡下人转变为市民,识字率普遍提高,为统一号令使用的官话已经普遍接受,那么原先的那种方言传教文本就失去了使用基础,不可能再流行,最后终于消失。而香港与上海不同,
8、就发展趋势看,能说粤语的人不会减少,能说英语和普通话的人数则会稳步增长。掌握两文三语的人,在中文书面语里夹用少量的粤语、英语,就自然而然写出了港式中文。
9、不想在公共场合看到这衣服扎堆的,是这些潮人的亲友和无辜的路人↓↓
10、香港政府的中文网页,既有繁体版,又有简体版,服务社会,方便市民,值得点赞!
11、语录里的句子简单却霸道,道理浅显却颇有冲击力,伴随着魔性的BGM和洗脑的舞步,早就冲出了视频软件、走进了吃瓜群众的内心。
12、安伯托·艾柯(UmbertoEco)
13、(1)传承习惯:习惯是一种心理现象。如果形成了集群习惯、集群心理,将会具有很难改变的力量。汉语从古至今,从近代演化到现代,变化很大,但雅言书面语的通用性与使用传统一直未中断。表现在现代,通用中文始终是主流,是唯一正式的、上得台面的高等级中文。而且这个主流倾向已经成为习惯心理,谁也无法改变。粤式中文虽非始自今日,已经存在有较长时间,而且也已形成一种习惯心理,但始终处于非正式地位,非主流地位。两个习惯同时存在,强弱主次分明,同时也必然产生矛盾,促使形成新的语文形态。
14、木心的归纳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15、天才是被另一个天才发现的
16、田小琳《香港语言文字面面观》(以下简称《面面观》)对香港语言生活做了集中反映和探讨。许多观点笔者都很有兴趣,也非常赞同。对于特别感兴趣的3个方面,即三类中文、社区词和汉字字形,下面想顺着书中的论述,再探讨一些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希望有助于深化对香港语言生活的理解。
17、你今天特别讨厌,讨人喜欢和百看不厌。
18、实际上木心对茅盾的评价不低。木心在《塔下读书处》里面专门讨论了茅盾,这篇文章原来的题目是《忆茅盾书屋》,木心写他所认识的前辈文学家就写了一个茅盾,当然是有理由的,都是乌镇人,而且还有点亲戚关系,到底什么关系我也不清楚。木心年轻的时候借阅了大量茅盾的藏书,这对木心文学观念的形成有相当大的关系,木心念念不忘。
19、孙郁:在京派与海派之间的木心
20、自从初中毕业之后,就像之前的N多次分别一样,刚上高中,大家偶尔还会约着一起出去吃吃东西说说话,但是时间长了,就都在自己的圈子里过着自己的生活了,我们的世界从重叠到相交到分离……经历了那么多的分离,讲真,什么路程不是距离,时间不是问题的这种屁话也就听听罢了,现实的世界终究是现实的。分别多年后,面对再次的相遇其实除了期待更多的是忐忑的,因为你不在她的圈子里,你担心会因为听不懂她世界的故事而尴尬,你担心你分享的生活她并不感兴趣,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重逢都是欣喜若狂,涕泪横流的……
二、我的世界你不懂非主流字
1、因此,他的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是无边无际的,是弥天漫地的。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一些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好感怀的东西,他会去大加感怀。
2、此外,还有普通话的地位和汉字字形,也都与我的关注有共同处。读着小琳写的这些文章,不由得让我浮想点点,就此写下一点感想,以便交卷。
3、田小琳《香港社区词词典》,2009
4、全港No.1最多人睇嘅[看的]报章(《头条日报》报头)
5、从见面的相互拥抱,到谈及彼此外观上的变化,到不熟悉彼此的声音和说话的方式,再到慢慢分享自己的生活,再到慢慢在彼此身上找到原来的熟悉感,然后你就会发现,其实当你们再次相聚,你们就还会变成初中手拉手上厕所时青涩的样子。旧友重聚永远不会少的就是回忆往事,当你们开始回忆,那尘封多年的潘多拉记忆宝盒就像被施了咒语,一瞬间所有的记忆都从里面蹭蹭蹭的蹦了出来,特别是对我这种记忆不好的人来说,原本脑子里有一张初中教室的座位图,我记得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是亮的,其他的部分全都是黑的,在听到他们一点一点回忆的以前的时候,伴随着我的:哦!对,还有他,的这种惊呼,脑子里座位图上的人开始一个一个亮了起来,那种感觉真的挺奇妙的,就像自己又重新经历了一遍过去的一切。
6、“论你尊敬者,‘论’字放在后,如《塞尚论》《鲁迅论》。论你不很尊敬者,‘论’字可放前面,如《论某某某》。论不及水准者,不用‘论’,起个别的题目,如《此岸的克里斯朵夫》《塔下读书处》。”
7、通用中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背景层与表显层半脱钩的书面语。背景层是传统的北方雅言,表显层却是各地可以根据不同方音对应的读音。虽然也能在正式场合诵读,但只是按照音韵对应规律得到的读音。通用中文的语法必须服从历史传承的规范,词汇大部分都来自雅言系统。这是为了获得广泛传播而求得的约定与折中,以小失求大利。
8、社区词的性质与范围
9、中国以及汉民族就是以此来维持国家以及民族认同的。香港虽然百多年前被英帝国殖民管治,但民族交流始终未断,民族认同始终如一。而且多种中文都使用汉字作为书面表达主体,于是汉字就成了民族认同的超级联系者。汉字的妙处在于强表意性,由此就具有了读音对应的多可能性,也即超表音性,可以与各地的任何一种语音系统结合,记录不同方言的对应语素。
10、“我还是认为人该在文学中赤裸到如实地记录恶念邪思,明明有这样的东西怎能说没有呢。”
11、如果香港还像以前那样,是一个被管治的殖民形态,那它只能选择侧重于香港交际,以及以英联邦为主的国际交际,大中华交际则只能作为一种传统的平衡方。至于与中国内地的交际充其量也只是点缀。
12、通用中文即汉民族共同标准语书面语体。
13、我们常常推崇一些长篇小说作家,对体积、规模、重量都是有无限的崇拜,比如你是否触及了伟大的主题,或者是否触及了某一个非常宏大的社会问题,等等。我们喜欢宏大叙事,宏大是我们非常强烈的价值追求。
14、怎么办?用什么办法来应对?这应该是一个系统社会工程,无法一言以蔽之。
15、多语人社群汉字的使用与寄望
16、G.中日通用外来字母词,如:CD,DVD,MTV,MP
17、“我是日本文艺的知音。知音,但不知心——他们没有多大的心。日本对中国文化是一种误解。但这一误解,误解出自己的风格,误解得好。”
18、“将来回国想出两篇论文,《鲁迅论》、《曹雪芹论》。”
19、他们之于国内时尚史的地位,相当于十年前“超社会”的葬爱家族,觉得自己走在社会潮流前端,有着“你若敢折她翅膀,我必废你整个天堂”的气势。
20、但国语也即今日的普通话,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因为英帝国的最终目的是企图永远割断香港与祖国的联系,实现攫为己有的目的。作者接着说:
三、你不懂我请滚出我的世界非主流
1、乙类,出于局部表达或生动或真实或准确的需要,以通用语码为主干,夹杂少数另一种语码,或词或句,没有明确的夹用规律。一般说,在无法以通用语码表达特殊内容、特殊色彩时更换语码。例如:
2、一是鲁迅,他把自由的价值纳入,自由还是奴性是他判断和叙事的一个基点;
3、木心生前公开发表的文章当中,专门写到现代作家的只有三篇,实际上是四篇,一篇就是《鲁迅祭》,一篇就是写茅盾的《塔下读书处》,还有两篇都写张爱玲。他先在《素履之往》一书中写了一则张爱玲,然后又把这则短文作为张爱玲去世后纪念文章的引子。
4、当然,后面这句话很可能会引起争议。有必要补充的是,木心同时认为,五四以后向外国文学学习的新文学作家中,鲁迅是做得最好的。
5、第二个问题是:社区词到底可以包含哪些类型的语词?按照上述界定,可能有两种理解:其社区词限于通用汉语语素构成的词语;其凡在某社区专用的词语都有入选的资格,不限于通用汉语语素构成的词。我们应该以哪一个标准为准?笔者以为后一种理解更为适宜。
6、无所谓主干语码,或主干语码随意更换,多种语码混杂。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两种语码掌握得都不好的情况下,因此会出现无意识更换主干、随遇而安,临时应付的情况。估计非原住人员会发生这种情况。例如从内地刚到的非粤语区人员,一旦与香港当地人交涉时,可能时而用粤语为主干,时而用英语为主干,时而又以普通话为主干,而且还在其中夹杂另一种语码,勉强交涉。除了记录写实性的作品,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出现于正式的书面写作。
7、木心的“我”在写作中常常作为主人翁的形象来呈现。有时候他是具体的情人,有时候是他抽象的泛情人——这个世界的情人。他会因为具体的情人情事而写情诗。他的情诗又多又好,同时他还会为从他眼前行过的、他注视过的一切,写俳句、散文、随感、小说,这些作品有一种广义的情诗的性质。
8、香港的三类中文,都是实际语言生活的反映。粤式中文有粤方言口语作为基础,通用中文有官话口语作为基础,而港式中文是二者的混合,香港人口语里经常就是这样几种语码混合着的。《面面观》作者指出:“粤语交流中夹用英语语句是常见的现象,时常可以听到英语语句带上粤语的声调语调,融入粤语之中,特别在白领的年轻人口中。口语交流中长期流通的粤语和英语,必然影响到书面语,由上表可以看出,港式中文夹用粤语语句、英语语句是香港人‘我手写我口’的直接反映。港式口语和港式中文一脉相连。”(《港式中文面面观》)香港独特的多语人语言生活,值得我们关注它的走向,也值得我们研究它的今天与未来。香港的语言文字形态必将与内地逐渐靠拢,我们期待着这个前景。
9、木心还有一个特别的长处,他善于把他的前辈和同代人当中的文学艺术成就借鉴或者汲取到他自己这里。
10、试论香港多语人社群的语言生活
11、一片调侃中,有人感叹:幸好夏天快完了,很快就不用看到这些爆款了。
12、“白洋淀”成了“白洋澱”
13、说回到初中旧友,其实不能算是初中了,一个是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同学,虽然经历了转校分别,到最终还是有缘初中被分到一个班级,一个是小学几年级的某个周末,认识了半天的玩伴,但是把人送回家后我就忘记了她的名字和长相,以至于后来初中一起同桌了几个月去她家玩的时候才记起来,啊,原来是那个小女孩。也因为这个我一直被她“记恨”到了现在。我确实是一个脸盲加上记不住名字,而且还会记忆混乱的一个人。我经常会记混自己的初中高中同学,这两段记忆总是很混乱,问高中同学记不记得什么什么,后来发现啊,原来是初中的记忆,所以对于之前的很多人,很多记忆,我都是记不清的。
14、嗯??不对,谁允许的以暴制暴?怕是缺少一顿社会主义毒打!
15、这个评价也不低,一座丰碑。
16、很明显,“是时候”的用法受到了英语itistimetodosomething格式的影响。又如:
17、D.可对应汉语词的日语汉字词,如:市役所[市政府或及其办公处],别科[预科],文化祭[文化节],家族滞在[家属居留]。
18、香港是一个多语人的世界。所谓多语人,就是可以操多种语码(①)的人。
19、“鲁迅之为鲁迅,他是受益于俄国文学的影响,写好了短篇小说,他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也一流,但他接受得有限,成就也有限。”
20、他这样挣扎,她那样骗己骗人,谁那样在现实中魔幻沉沦。J.D.Salinger在经典的《麦田捕手》告诉世人关于女生:“就算是不太漂亮,甚至有些笨蕉(笨)的,但每次只要她们干些可爱的事,你已爱上了她们一半,然后自己去咗边都唔知(去了哪儿也不知道),女生!”
四、非主流网名我的世界你不懂
1、对我而言,香港人的语言生活完全是一个新事物。读着小琳的这部集子,如同走进一片新世界,处处是兴趣。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其中的几个方面,一是三类中文,一是社区词。这些都是传统汉语语言学所忽略的。
2、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很多无业青年和辍学学生组成了暴走族,普遍20岁以下,思想还不太成熟,聚集在一起做着自认为很帅的事情。一般上了20岁就会自动隐退,或加入黑社会或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3、习惯是一种心理现象。如果形成了集群习惯、集群心理,将会具有很难改变的力量。汉语从古至今,从近代演化到现代,变化很大,但雅言书面语的通用性与使用传统一直未中断。表现在现代,通用中文始终是主流,是唯一正式的、上得枱面的高等级中文。而且这个主流倾向已经成为习惯心理,谁也无法改变。粤式中文虽然非始自今日,已经存在有较长时间,而且也已形成一种习惯心理,但始终处于非正式地位,非主流地位。两个习惯同时存在,强弱主次分明,同时也必然产生矛盾,促使形成新的语文形态。
4、木心对茅盾晚年写回忆录(题目叫《我走过的道路》)表示了很大的不满。何必写这些东西。这也提醒我们,木心在出国前是看了茅盾的回忆录的。当时在《新文学史料》上连载,木心是认真读了的,否则他不会作出这样的判断。所以他对茅盾的结论是:
5、他们的特性除了骑着经过改装的摩托车,在深夜成群结队地游荡,就是在衣服上用一些生僻复杂的汉字组合来表达个性,比如最常见的“喧哗上等”、“夜露死苦”。
6、身材苗条的吃货是吃货中的精品。真正的吃货敢于直面粗壮的大腿,敢于挑战隆起的小腹。一个吃货的遗言:别的什么的就得了,给我烧一份海底捞和两个服务员。美食跟身材哪个更重要?吃货:身材是神马?能吃吗?吃货匹克精神:吃的更多,吃的更饱,吃的更好!吃货的格言:今天吃喝不努力。对吃货来说,这世上唯一不能吃的就是亏。
7、(对比英文:complyingwithanyobligations,requirements,policies,procedures,measuresorarrangementsforsharingdataandinformationwithintheXXGroupand/oranyotheruseofdataandinformationinaccordancewithanyprogrammesforcompliancewithsanctionsorpreventionordetectionofmoneylaundering,terroristfinancingorotherunlawfulactivities;)
8、*本文原题《有感于多语人社群的语言生活》,本是为田小琳《香港语言文字面面观》〔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20〕一书所作的序言,这次单独发表改为此名,内容也有改动。文中引述该书文字,径注篇名。
9、二是王小波,他把智慧和有趣纳入伦理的论域,智慧和愚蠢、有趣和无趣,这是他判断和叙事的一个基点;
10、由于社会背景不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由于背景不同带来的人们心理因素差异,而产生的适合本地社会区域的词语。
11、那么,木心是怎么做到这样既玄妙又家常的表达,是单凭感性吗?他是用柔软的手抚摸这一切吗?通读他所有的作品,我觉得他根本不是。他受了极强的哲学训练,而且不是中国传统哲学,是德国式哲学。
12、秋谷问道:“我才看见云香瘦了许多,头也不梳,好像有了病的样子。既然有病,为什么又要出去冒风[冒险顶风]?”彩云道:“格两日倪阿姊本来勿出来格呀,难末刚刚困好,书场浪来叫哉,说耐二少爷点子戏下来哉。耐二少爷面子,是勿能勿去格啘。”[这两天我姐姐本来是不出来的,现在这刚刚睡起,书场来叫她了,说你二少爷点下戏来了。你二少爷面子,不能不去的啊。]秋谷笑道:“言重之至,我早知云香有病,我决不来多事的。”(第三回《余香阁初点满堂红章秋谷重过谈瀛里》)
13、“三百里”成了“三百裏”
14、你曾打开窗户,让我向外面的世界张望;你还用生硬的手拍打掉我从乡里带来的一身黄土,把你充满碳烟味的标志印烙在我的身上,老实说,你也没有能拍打净我身上的黄土;但我的身上确是烙下了你的印记!连伟人的一生都充满了那么大的艰辛,一个平凡的人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15、“等待高尚伟大的读者,当他出现时,我就不再卑微渺小了。”
16、遵守XX集团为符合制裁或预防或侦测清洗黑钱、恐怖分子融资活动或其他非法活动的任何方案就于XX集团内共享数据及信息及/或数据及信息的任何其他使用而指定的任何责任、要求、政策、程序、措施或安排;……(引自《港式中文面面观》)
17、章石芳,范启华:菲律宾三语关系演变与思考
18、“老婆哭闹一场,提出离婚,爷叔[叔叔]一看形势不对,赶紧踩刹车,麻将也不搓[玩、打],背也不敲[捶]了,老老实实开出租,有点钞票就买房子。彼时楼盘,用现在的眼光看,便宜得令人发指。如今爷叔[叔叔]身家两千万,照样开差头[出租车],一天隔一天出车,早出晚归。不然能干吗?呆在家里,老婆看多了要触气[难受];孵沙发[赖在沙发里]看电视,容易得老年痴呆;朋友知道你有两个铜钿[钱、铜钱],有些搞七廿三[胡搅蛮缠]的,就鼓动去P2P;出国旅游一趟,法意瑞十日游,大巴车拖来拖去[拉来拉去],还是阿拉[我们、我]上海好。狭隘的大上海沙文主义。”(路明《弄堂的瓦解》,《新闻摘编快报》,205)
19、“我的蘑菇头正在留,鬼火也在凑钱买,全员恶人格子裤我都有了,请你给我点时间,不要那么快爱上别人。”
20、这些都是常见的错例。殊不知一个简体字可能对应多个繁体字。“一简对多繁”最容易出错。
五、不懂我的人请滚出我的世界繁体字非主流
1、但是英国做到了让国语/普通话不在香港流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香港与内地的交流。这一作用,在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以后,就突显出来了。1984年到1997年7月1日,这是香港回归前的过渡期,政府和民间才都开始重视普通话和中文的问题,并且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2、除了上面那些,还有全员暴富、脾气极差、爸爸暴富、老子最酷、不服尬舞等等,但骚紫色的“全员恶人”依旧是爆款中的大哥大,地位尊贵。
3、1997年以后,香港回归中国,香港开始面临全新的格局,管治彻底变更。香港人必须认清形势,调整好自我定位,时刻意识到“一国”地位,自觉地将“中国交际圈”调整好,将之置于更重要的位置。作为香港的管治者,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也必须抓住八种影响因素中的“管治情态”和“社区定位”,慢慢做工作。那么其他那六项因素就将不是问题。作者在集子里的历时统计告诉我们,普通话和英语都在回归后有了大幅增长。作者在多篇论文里有很多基于现实的中肯建议。未来还会顺着这个势头有更新的发展。因此,香港作为兼具大中国、大中华与大国际眼光的多语人社群的新语言生活将可预期。
4、当年杀马特“我们是糖,甜到忧伤”的矫情荡然无存,这一代社会人的柔情,大多用在了深爱的剥蒜小妹和金链大哥身上,说起情话来都是先发狠,再发糖——
5、老话说,过犹不及,此即实例。我想,香港是个特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