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发佛教信仰的说说
1、佛教勉强可说是对真理的信仰
2、我没有别的能量,那时候因年纪小,虽然也曾做过学院的自治会会长,但也只能想到做体育的倡导者。现在,社会人士都知道贫僧喜好篮球,其实贫僧不是喜爱篮球,只是觉得篮球的运动,适合佛教青年的学习成长,比较容易接受。
3、所以,我们就把“弥勒法门”的内容限定在纯粹的汉传佛教体系之内,不包括汉传以外弥勒信仰的内容,也不包括民间信仰的内容。这样一来,我们这个课程就可以叫做“汉传佛教弥勒信仰简介”,或者“汉传佛教弥勒法门简介”。大家可以先对这个内容的范畴有个清晰的把握。
4、(佛教基础)什么是“断见”?
5、图说:体育运动,就是大师革新佛教运动最初的想法。人间社提供
6、(藏传常识·佛教基础知识)
7、所谓“悲”,亦即大悲心。大悲心是大乘佛法的精华,因为所有的大乘发心,都是以大悲心为起始的。如果失去了大悲,就根本不能称为大乘佛法。
8、关于大小乘的区别,我们多说几句。很多人可能简单地认为,大小乘的区别就是有没有生起菩提心。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
9、佛教是科学吗?虽然佛教中的某些观点与科学相同,但也不能就此将二者画上等号。
10、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如是辈经,于佛灭后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所以者何?未来世中,当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龙、鬼神、乾闼婆、罗刹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于大法;若使不闻如是等经,则失善利。如此辈人,闻是等经,必多信乐,发希有心,当以顶受,随诸众生所应得利,而为广说。”
11、尽管现代物理学家对物质世界的认知,已与佛的观点相当接近,但在精神层面或空性的见解上,现代人与佛教的智慧相比,仍有着天壤之别。
12、(佛教基础)什么是藏传佛教?
13、(佛教基础)究竟何法是成佛之法?
14、所谓“智”,是指佛的智慧,其与世间的智慧不尽相同,但也有类似之处。譬如,佛对娑婆世界——亦即世间人所说的宇宙——的描述,或对世间种种事物的看法,既有与一般凡夫的观点一致的地方,也有出入较大之处,但无论如何,佛之所言都有其一定的道理。
15、通过这些古佛授记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弥勒菩萨的本生因缘,也能够让我们生起欣慕和崇敬之心,发愿早成佛道。
16、其实,纵使佛教对宏观世界的描述与现代人的认知不同,也不能证明佛教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所谓现代人对世界的认知,也只能说是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用肉眼或仪器所能观察到的世界罢了,谁也不能就此认定这是唯一的宇宙真理。
17、在《贤愚经·波婆离品》第五十中,阿难问佛陀:为什么弥勒菩萨叫慈氏啊?佛陀说:过去有佛号弗沙佛,那时,在南瞻部洲有一个国王叫昙摩留支,翻译过来叫“法爱”。那时有一个比丘修慈定,这个国王看到之后非常欢喜,于是就发愿,以后成佛要号“弥勒”,就是“慈”的意思。
18、巫教没落是因为道教的兴起,和佛教没有关系。巫教就目前来说应该依然存在,巫教在古代的活动区域是当今的云贵高原,所以容易提到云南。巫教不养蛊,养蛊是达到自己的目的,未必害人。
19、我又感觉到,僧青年都有很多的理由,不肯认错。在篮球场上,只要教练的哨子一吹,犯错的人,立刻举手,还要向对方行礼道歉,这合乎佛教忏悔灭罪的意义。打篮球和佛教的教义,又有什么违背吗?就是说投球吧,打篮球并不是完全只靠力道、奋勇,要有心力,所谓境随心转,心中动念,篮球进网得分。体育运动,就是我革新佛教运动最初的想法了。
20、(佛教基础)念佛菩萨心咒和圣号有什么异同?
二、开始信佛的说说
1、我在栖霞山八年的岁月,也知道了佛教不能只靠念佛诵经,应该要教育,所谓要五育并进,尤其是体育。没有健康的身体,一些年轻的僧侣,都是闭目养神,好像老僧入定,这样子就能复兴佛教吗?
2、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3、释迦牟尼佛住世期间,在释迦教法的听众当中,有着各种不同背景的众生──外道、婆罗门教徒、天人、非人等等。其中以婆罗门教徒为主的很多听众,都持有与实际不符的宇宙观。
4、关于傅大士,他也算比较早的提倡“三教合一”的代表人物,他的很多思想在中国还是很有影响的。他在世的时候,弟子、门人就很多,梁武帝对他也很尊崇。后世对他的研究也很多,此不详述。
5、(佛教基础)佛的身相是怎样的?
6、在弥勒菩萨示现的记载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五代时期的布袋和尚。据说他是宁波奉化的一个胖和尚,整天背着一个布袋,把别人供养的东西不断地装进去,但从来没有倒出来过。有人问他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别人不懂他的意思,他提起布袋就走;还不理解的话,他就捧腹大笑。
7、在这部经中,佛陀跟优波离说,弥勒菩萨从现在开始往后过十二年,就会回到他出生的地方,然后入灭,之后往生到兜率天做补处菩萨。在兜率天上,弥勒菩萨将作为天主,教化天人。兜率天的五百亿天子额头出珠,为弥勒菩萨建造宫殿,弥勒菩萨于其中昼夜讲法,度化三界之中发愿往生兜率的众生。而娑婆世界中的天人也都发愿往生兜率,听闻弥勒菩萨讲法。
8、他的舅舅是一个外道,带领五百弟子在学外道法。后来听说佛陀出世了,就派弥勒与其他十五人去做佛陀的弟子。佛陀给他们讲法之后,这十五人马上就证得了小乘的圣果,只有弥勒没有去证小乘的圣果。这也是弥勒菩萨示现大乘种姓,不会去证小乘的果位,不会去入阿罗汉的有余涅槃,以后要成佛度化众生。
9、尔时世尊,赞摩诃迦叶:“善哉!善哉!如汝所说。”
10、(佛教基础)佛教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11、而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就是只有佛才能讲出的那些论点。不论是现代的科学或哲学,就算再往前发展成千上万年,也永远无法达到佛的境界──空性、光明、万法皆为佛的坛城、本来清净等等。世间所有的思维与逻辑,所有的聪明才智,甚至神通,都无法感知佛的这种境界,这就是佛的智慧凌驾于所有知识之上的表现。
12、右五:孙张清扬居士。左起:煮云、律航等法师。
13、心情是一条河,它的状态取决于它的深度。
14、我也想起了历史上,为了刊印藏经,断臂发心的法珍比丘尼,日夜奔走化缘,护法护教的精神值得学习;我也想起铁眼道光禅师,在日本为了要刊印藏经,募集了十二年的资金,就在即将开版刻印时,听到国内灾荒,他想救人为重,就把善款拿去救济灾民,自己又重新募集。将近十年的时间,也快要可以刻版印藏了,再次听闻灾情发生,他又把善款悉数捐出救灾;之后,再以数十年的时间慢慢募款,直到第三次才把《铁眼藏》刻印完成。现在,这一部藏经,存在日本京都由隐元禅师创建的黄檗山万福寺的左近,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对于佛教传播中华文化的菩萨精神代表。
15、《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中,佛陀对阿难说:在过去十无央数劫,有佛号炎光具向作王如来。在这尊佛出世的时候,有一个梵志叫做贤行,贤行看到佛陀身色光明,非常殊胜,发愿以后也要成佛。炎光具向作王如来从贤行的身上跨过,贤行就得了法眼净,开始修行大乘。因此,佛授记他将来成佛的时候,佛号就是“弥勒佛”。
16、(佛教基础)怎样对待以前拜的不具格老师才不违背亲师法?
17、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8、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的时候,弥勒菩萨也随佛出家学法,做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19、(佛教基础)有人自称“亲自得到过佛、菩萨的传法灌顶”这话可信吗?
20、心情是一条河,它的状态取决于它的深度。 (1)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2)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正直,惟智慧人肯听人的劝教。(3)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4)因为耶和华是你所倚靠的,他必保守你的脚不陷入网罗。(5)不要自以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华,远离恶事。信佛的人用的微信签名的句子:
三、信佛的说说句子
1、(佛教基础)六道轮回真的存在吗?
2、(佛教基础)什么叫作“分别心”?
3、为什么呢?譬如,纵使将一位病人照顾得无微不至,直到康复为止,但这样能防止他以后不再生病吗?不能。我们能解决的,只是这一次生病的问题罢了,他在以后的生生世世中所要经历的病痛,我们是爱莫能助的;任何形式的财物布施,都只能暂时地解决他人生活贫困、衣食无着的问题,却并非长远之计。只有让众生明了生老病死的真相,引导他们修行,从而踏上解脱道,才能彻底地、永久性地解决他们的所有痛苦,所以,这才是真正的利益众生、度化众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救度。
4、我们是在早晨到达基隆港,听说晚上才会有车子送我们到台南训练。期间就有人说要到台北一下。我问,台北在哪里?他们用手一指,我以为台北大概只有几百公尺。我说,你们快去快回。哪知道,有近二十人,一去就不回了。
5、法事,不管是什么法事,改运也好,招财也好,还是什么辟邪,护身,其实都是以因果为前提,福报是根本,假设你平时没有善念,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去害人,嫉妒别人,也没用去发自内心的想要帮助他人。而当灾祸来的时候,虽然你有那么一时的想去寻求帮助,虽然你遇到了名师,虽然对方可能会发善心的想帮你,但是因为你自身的关系,因果的纠缠,导致你心不正,迟早还是会失去被救的机会。但是并非是老天不肯救你,老天也让你遇到名师,但是正是因为平时不修持自身,没有任何功德,所以当灾祸来的时候,你自己的因果便会害死自己。这类人挺常见的。
6、因此,我这一生常给人一些因缘,相信人家也会给我一些因缘,缘是相互成就的。外面的慈悲、信心,可以充实我们的力量;我们内在的自信,能和圣贤好缘共同发光,信仰的增上,还不能迈进大学院校的程度行列吗?
7、当然佛教对此的宣说不只是空洞的理论,佛陀对修行中会遇到的每种情况,所修出的每种境界,都有详细的阐述。对其修证的过程,也都有一个完整的从浅到深的次第。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应对不同根机、不同层次的生命。佛教有成千上万卷的经藏。这是理、事、教、行,都臻于完备的。
8、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9、(佛教基础)生命转世之说,如何证明?
10、尤其,我从青少年就知道佛教团结的重要,因为打篮球需要有团队精神,不是求个人表现,必须集体创作,要替队友制造机会,彼此相互的同心协力,争取胜利。打篮球,可以革除佛教僧青年的许多毛病。
11、尔时弥勒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为利益一一众生,尚受无量亿劫之苦;况复如来付我正法,而当不受?世尊!我今受持,于当来世,演说如来无量阿僧祗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2、大家都知道,虽然其他宗教所作的慈善事业比较多,但其以救人救世之名所挑起的战争也为数不少,所以,这是不是绝对的慈悲心还值得商榷。相对而言,佛教从来就没有要征服或降服的意思,佛也说过,他根本不在意人与人之间的战争所获得的胜利,他所强调的胜利,是通过调伏自相续所得到的胜利。
13、(佛教基础)学习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
14、山水大智慧,自在五台山。
15、以世间人的智慧所能达到的最佳结果,充其量是能让日子过得更好一点,譬如科技的发达所带来的物质文明等等,可是也有人认为,科技带来的不是更好的生活,而是更复杂、更危险的生活,这种说法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16、(佛教基础)什么叫皈依佛教?
17、华藏寺位居南京侯家桥,距离现在南京市中心新街口不远,不到两公里。当时里面已经有小小一座织布工厂,还有益华文具店、热水供应站等设施。据说,当初在左近的数条街道土地都是寺方所有,后来住持吃喝玩乐,把它一一的变卖,使得华藏寺蒙受了法门不兴的名誉。
18、第二个方面,此生结束的时候,即使没有去兜率天,也可以发愿在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能值遇弥勒佛出世,去做他的弟子,听他宣讲佛法,或者在弥勒佛教法中成就圣果。就算成不了圣果,按照经中所说,也会值遇贤劫千佛以后的其他诸佛,总有一天会得到某个佛陀授记的,而且也不用担心沉沦恶道。
19、后来,把周六念佛会改为宜兰念佛会,贫僧也不曾要求担任什么名义,为他们建设讲堂,将住在寺里的三家军眷,请他们搬家离开,还给寺庙一个庄严宁静。宜兰小镇虽小,但是大家非常的纯真,我也很乐于住在宜兰。这时候,觉得可以进行革新佛教运动的开始。
20、学佛是什么呢?就是学智慧与大悲。
四、信仰佛教的句子
1、所谓双运的意思,就是当我们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停下来时,心既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又与菩萨戒无二无别。如果能这样修,则所有大乘佛法的精华都已包含,再没有什么需要修的法了!
2、说起弥勒法门,这个概念的范围比较大。西藏也有关于弥勒菩萨的信仰,民间信仰中也很多假借弥勒菩萨名义的:像“一贯道”,把释迦牟尼佛称为“红阳佛”,把弥勒菩萨称为“白阳佛”。还有一些民间的生意人,把大肚弥勒菩萨当作财神来拜。前些年,听一位在印度留学的法师说,把弥勒菩萨当作财神的这种情况都传到印度去了。
3、信仰宗教不属于心理治疗的部分,所以对治疗的效果并没有人研究。可以推测的是,有一定信仰的人可以比较容易地渡过危急的状态,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痛苦。
4、信仰也即信心,佛法当然是需要信心的,但如果因此而说佛法就是信仰的话,又显得过于简单了,由于信心仅仅是佛法的许多观念之一。佛教的基础和重点都不是信仰,而是智慧和大悲。佛法虽然提倡信仰,但除了佛法以外,科学也有对信心的要求。譬如,现代人提倡对科学要有信心,如果有人不相信科学的话,可能连飞机都不敢坐了。正因为相信科技,相信飞机能将人从出发地带到目的地,人们才会去坐飞机。无论做世上的任何事,都要有信心才能成办,而佛教所谓的信心,也就是如此,所以,认为佛教仅是一种信仰是不正确的,信仰不能等同于佛法。
5、我革新佛教运动是一生志业,当为一个出家人的完成,就是一切都是「为了佛教」。
6、可能我今天的话对挡了一些人的财路,但是我还是想给大家提个醒。
7、有些人认为,佛法是一种信仰。
8、再比如《维摩诘所说经·嘱累品》中说到:
9、(佛教基础)藏传佛教各教派之间的不同点在哪些方面?
10、在佛教的经论和后世的著作中,关于弥勒菩萨的记载也很多。有古佛授记他将来成佛的,有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他做弟子的情况,有他上生兜率天的,还有他将来下生成佛度化众生的过程,以及他成佛之前在人间示现的故事等等。这些内容我们后面再慢慢了解。
11、现在有很多学佛多年的人,还不清楚真正的佛法是什么,其所涵盖的范围究竟为何。不仅在汉地有很多人不懂何为真正的佛法,在藏地也有同样的问题。除了一些僧人以外,一般的农民或牧民大都对佛法的内涵不甚了解,认为只要能修佛塔、经堂或金碧辉煌的寺庙,或者念一点观音心咒,就是很不错的佛教徒了,但这些仅是做善事而已,不是学佛,也不是修行,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佛法或佛教的定义略作说明。
12、这是因为创办人大醒法师中风卧床不起,不能语言,住持无上法师是一位头陀苦行的行者,对教育他也不敢闻问,就全权给我负责。大概有六十名学生,四众弟子都有,我请心悟、心然两位法师,一位担任佛学教师,一位担任佛教史教师,我教授国文。其它的世俗学科,皆由当时石油公司研究所几位科学家,如:李恒钺《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的作者、程道腴等人教授。
13、(佛教基础)佛教信仰的目的是为了死后进入天堂吗?
14、(佛教基础)如何区分佛教的“正信”与“不正信”?
15、我在前面提过,在微观世界中,科学与佛的见解稍微有些相似,但这还不是佛的境界。虽然有一些八十年前的中国学者,不论出家与在家人都有,曾用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理论来解释空性,但都不是很恰当的,因为这种解释实际上是一种断见:质量转换成能量后,质量就消失了——原来存在的变成空无,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空性。
16、佛教是唯心主义吗?很多人认为,宗教是唯心主义,但这应该是针对西方宗教而言的。多数的西方哲学家都是唯心主义者,故而他们也将西方的宗教归入唯心主义的范畴,然而,佛教的思想与唯心主义是全然不同的,所以佛教也不是唯心主义。
17、(佛教基础)没有道次第前面部分的禅修基础,重点修菩提心对吗?
18、(佛教基础)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
19、在世间流传下来的所有文献及思想中,都不存在大空性这个名词,即使有的话,也只是将物质分解到不能再分的粒子后,所剩的一片空白。而现在有些人就连这点都还不敢肯定,仍然要坚持保留能量的存在──能量也是物质。因为,如果连能量都不存在的话,那么所有的物质都将变成是无中生有的,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个无法接受的结论,因此,他们所能理解的程度,连显宗的境界都达不到。
20、唯有佛这样的悲心,才算得上是大悲,其他世间的慈悲只能说是“悲”而已,还不能用“大”来形容,因为大悲心与佛的智慧有着很密切的关系,而菩提心也就是大悲心。
五、关于藏传佛教的信仰的说说
1、(佛教基础)学法获得成就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2、他还认为:学佛的方法不一而足,用哪个方法都行。譬如净土宗的念佛是方法之禅宗的打坐参禅也是一种方法,但不能认为除了念佛以外,其他的方法都不算是学佛;同样,出家人守出家戒,在家人守在家戒,这是两种方法。不能认为只有出家戒才是真正的戒律,或者认为守在家戒就不能成佛;密宗有气脉明点的修法,但这并不是成佛的唯一道路,不修气脉明点也可以成佛。这些都只是方法而已,有些方法可有可无,佛教并没有限定非用哪一种方法不可,但唯一不变的精华,就是智悲。任何方法如果修不出智慧与大悲,就不能成其为佛法。虽然这是荣森班智达的论点,但却是显密都认同的。
3、中国佛教缩影,清凉山水胜境。
4、在我们这个世界过五十六亿万岁之后,弥勒菩萨将从兜率天下生成佛,在龙华树下宣讲佛法,度化众生。然后要带领弟子们去见大迦叶尊者,从大迦叶尊者手中接过释迦牟尼佛的袈裟。相关内容,在《弥勒菩萨下生经》《弥勒菩萨大成佛经》中,都有记载,虽然记载略有不同,但内容大致相差无多。
5、关于他的传说,还有一首偈子:“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都是用非常通俗的语言向大家阐述佛法的道理。
6、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7、(佛教基础)为什么要思考无常,有什么利益?
8、佛曾经说过:“我告诉你们解脱的方法,要不要解脱,全由你们自己决定。”也就是说,每个众生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而不是由佛陀来安排的。这种说法所表明的态度,就不像其他宗教所供奉的“救世主”或“造物主”,谁能上天堂,谁该下地狱,都由他们来主宰。由此可知,在大悲当中,也包含了佛教的自由、宽容、平等、和平等意义。
9、(佛教基础)在高科技社会里,佛教为什么能够获得广泛的信仰?
10、其实,大悲还有很多不同层次的意义:
11、这一个举动,又惊动了地方另外的一帮人士,他们认为我这种行为大逆不道,几乎快被雷音寺管理人驱逐离开宜兰。我为了弘扬正法,你要想赶我离开,我倒反而立志不要离开。不过,那时候宜兰的佛教徒,尤其李决和、林松年等青、中年拥护我的人也多,让我有机会在宜兰继续展开了青年学佛运动,和佛教走上社会的弘法。
12、(佛教基础)能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解释一下“十二因缘”?
13、凭什么说三法印如此重要呢?这是有经教为证的,佛陀在世期间,弟子曾问佛:佛陀圆寂后,若有外道假造佛经,该如何分辨正法与伪法呢?佛回答说:无论任何经论,只要包含了三法印的道理,都可纳入佛教之中,否则,就不是佛法。提纲挈领抓住要点,才是佛陀最看重的,这就是为什么佛传法时十分注重三法印的原因。
14、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三月三日,他示寂于奉化岳林寺,留有辞世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因这首禅偈,他被认定为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15、及至十八岁到了焦山,更受新思潮的影响,我知道了五四运动,知道了三武一宗的教难,知道了太虚大师「教产革命」、「教理革命」、「教制革命」,三革运动,我觉得要争取佛教,非此不可。我也知道印光大师的三滥,所谓「滥收徒众」,「滥传戒法」,「滥挂海单」,我也很同意,但我认为,这还不是革新佛教最紧要的问题。
16、(佛教基础)信仰佛教的人必须要念经拜佛吗?
17、尔时世尊即伸右手,犹如金色微妙光明,无量阿僧祇劫善根所集;其指掌色犹如莲华。以摩弥勒菩萨摩诃萨顶,作如是言:弥勒,我付嘱汝,当来末世,后五百岁,正法灭时,汝当守护佛法僧宝,莫令断绝!”
18、既然如此,那么,佛教究竟为何呢?
19、(佛教基础)佛教如何看待死亡?
20、(佛教基础)什么叫执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