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教说说感悟人生
1、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2、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朝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3、设满恒沙刹珍妙庄严具奉献诸如来及欢喜顶戴
4、星云大师说,我们执着什么,往往就会被什么所骗;我们执着谁,常常就会被谁所伤害。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凡事看淡一些,看开一些,看透一些,不牵挂,不计较,是是非非无所谓。无论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好心情。把握住自己的心,让心境清净,洁白,安静。——放下不等于放弃,执着不等于坚持。
5、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6、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
7、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8、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9、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赅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10、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11、人生没有如果,命运没有假设;不要尽力而为,而要全力以赴。
12、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之捷径;日日耽酒食肉,无非种地狱之深根。
13、逃不掉就该学会面对,路途艰辛也别轻易撤退。我们的生命,就是以不断出发的姿势得到重生。
14、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来时还得快。室中自有代还人,汝欲赖时她不赖。
15、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16、释迦牟尼出家不是为了个人的心灵自由,而是为了寻找宇宙和人生的规律,寻找摆脱轮回的解脱之道。而且他在菩提树下七七四十九后,悟出解脱之道后,想的是马上去告诉其他人,普度还在迷茫痛苦的众生,这是最高的社会责任,不仅是寻求人类的解脱,还有所有六道众生的解脱。另外佛陀也不是抛妻弃子,而是饱含慈悲与普度的爱恋,最后他的妻子和儿子全部出家修行。并且三十三天给已故的母亲说法,并且回来看望父王,所有佛陀也还是有家庭责任的。
17、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边福德之利。
18、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19、佛说: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20、生活磨砺了人生,这一路走来,学会了接受。
二、佛教感悟人生的句子
1、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 。
2、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3、佛说苦海无涯回头是岸,而人生就是这苦海。第一为什么说人生就是苦海,人间有七情六欲。仙人是没有七情六欲的。不要小看这所谓的感情,这些是你在人间必须需要的东西。假如你没有亲情,友情,爱情的概念那么你就是个四大皆空的状态。第二在仙家看来凡人的七情六欲是用来受苦的,并非享受这份感情。而遁入空门便是舍弃这世间的林林总总。这是从遁入空门的角度来看人间就是苦海,或者说人生就是苦海。
4、向往诗和远方的人很多,能够拥有的人却并不那么多。懂得享受生活,即使没有诗和远方,也可以把眼前点滴变成如诗般美好。
5、洒脱,是人生最美的心境。拥有这份心境,生活会多一些淡定,喜悦,平和;少一些浮躁,忧伤,抱怨。
6、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7、路程再长,你思考的时候已经有人走在路上;未来再远,下一秒钟便是你在幻想的明天;奋斗再难,有梦想就有成功的希望。
8、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9、淫人妻女笑呵呵妻女人淫意若何不欲人淫妻女报急将淫念立消磨。
10、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11、时间回不到最初,地点转不到曾经,于回望中我们常常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显示了自己的心情。只是曾经的一切即使美好,就算依恋,都是过去。任你怎样呼唤,怎样牵念,始终都是过去。人生永远回不到过去,牵念无益,依恋无趣。与其念念不忘,不如彻底舍去,走好现今,就是对过去最好的回忆。
12、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13、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14、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15、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16、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17、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18、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而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众生皆有佛性。正如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
19、别人嘴里的你,与你无关,若说有关也是自惹烦恼。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看法。一样的耳朵,不一样的听法。一样的嘴巴,不一样的说法。一样的心,不一样的想法。一样的钱,不一样的花法,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活法。活出自我,路在自己脚下。
20、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三、佛教说说感悟人生早安
1、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2、美丽人生意大利二战纳粹时期的,感人又有意义,美丽心灵真爱灵异第六感美国丽人遗愿清单夏天阿甘正传钢琴师海上钢琴师金刚(虽不是平淡出真,但是真的很感动,也很感悟)辛德勒名单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上面的是欧美国家的,伊朗啊这些中东的电影也给你推荐些小鞋子黑板背马鞍的男孩日本的推荐一部令人讨厌的松子的一生,中国的,活着,岁月神偷,玉观音。
3、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 佛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5、也有些人通过自己的真心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在这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由红尘滚滚,自有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6、要坦诚,要做你认为对的事,有人活着,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盲目地羡慕,盲目地追求,往往却总是与幸福擦身而过。其实,每个人不论在任何处境下,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学会把握、学会满足、学会感恩,生活就会幸福。
7、罗衣偏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
8、佛祖笑着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某日,一行人快渴死了,佛祖怜悯,置一湖于其前,此人滴水未进。佛祖好生奇怪,问何故。答曰:湖水甚多,而我肚量这么小,既然一口气喝不完,不如不喝。
9、一杯淡水、一壶清茶可以品出幸福的滋味;一片绿叶、一首音乐可以带来幸福的气息;一本书籍、一本画册可以领略幸福的风景。幸福不仅在于物质的丰裕,幸福更在于精神的追求与心灵的充实。集中精力看好眼前的路,才不会跌跤,才不会走岔道。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重新开始。
10、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11、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2、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3、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14、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15、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16、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17、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18、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9、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0、同时,人世间充满着诱惑,人太过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如果人能够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毕竟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四、佛教心情说说
1、余供无过者超逾不可计如是菩提心必成等正觉
2、古书告诉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快乐。又有人告诉我们自由最快乐。可是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自由,还有人说无情最快乐
3、一切皆流,无物永驻。
4、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5、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6、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7、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8、人生没有完美,幸福也不总是一百分。真正的幸福,不是依赖任何外在的人或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我们的内心能保持一种平静愉快的状态。懂得体谅,坦然地接受残缺。人生的修行,就是用智慧看透世间黑白,并用一颗善良的心成就一切美好,用一颗宽容的心,坦然地接纳无法改变的不好。
9、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10、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11、历经岁月的渲染,人海的沉浮,我们才知道,放下才会轻松,放下才能自由,学会释怀的人最幸福。
12、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1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1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5、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16、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17、很多人对幸福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为了追逐一切浮华的东西,忘了自己的生存之本,忘了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忘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许,人应该懂得幸福的真正意义,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得到幸福。据《东方早报》报道,一个年轻生命,在生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病中日记。请不要认为这个故事有点老套,病中日记里反思的积劳成疾的生活细节,会给同样背负生活压力的你我一些提醒。
18、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19、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20、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五、佛的说说人生感悟
1、现代人只知外求,是外道,不是修行。
2、贪心,反应了一个人的贫穷指数,或许你拥有很多,但却想拥有更多,此时的贪心暴露了你内心的贪穷;嗔心,反应了一个人的安全指数,或许你有权有钱,但用怒火待人,此时的嗔心泄露了你内心的不安全感,因此你的烦恼促成了你的失败。所以修心不仅是一个宗教课题,也是一项完善心灵的艺术。
3、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4、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5、有的路,是用脚去走。有的路,要用心去走。绊住脚的,往往不是荆棘石头,而是心。
6、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且没有终点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7、报君今日是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8、念佛当发志诚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9、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10、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11、意指世间万物有种种生灭变化,存在的只是一个个过程片段,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脱离其他外界条件和关系而独立存在,一切事物表现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正是所谓的一切皆流,无物永驻,这其实是佛法中“空”的一个概念。
12、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13、学会坦然,你就学会了勇于面对所有的痛苦;学会了珍惜所有的幸福。学会坦然,就是一种不屈。
14、佛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5、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16、经中说三苦八苦。八苦是‘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盛’。
17、生活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情节才叫精彩,情感并非要有山盟海誓才算真爱。我们都是自己剧本中的唯一主角,无须用紧凑的剧情和夸张的手法去讲述身外的故事,人的最大悲哀就是不愿做自己。让我们把人生的琐碎、冗长、沉闷都融入剧情的冲突,在平凡、平淡乃至平庸中彰显生命的张力与厚重。
18、无论何时,人生之路都是孤独去流浪的,不管路上有多少行人,还是有多少人陪伴左右,你终究只是你,别人的帮助或怜悯,皆只是衬托,无法扭转你命运的走向。别为了拒绝灵魂的寂寞,把太多人拉到你生命中来,没谁是你的主宰,你也不是谁的主角。累了,学会停歇,迷了,换个角度,冷了,就给自己一个拥抱。
19、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20、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上一篇:写宝贝生日的说说【精选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