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平仄押韵是什么【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说说平仄和押韵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东韵) 2、这种“简介”,其实是没有多大必要的。读古诗的人,不懂这种格律一般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要写诗的人,尽可以...

一、说说平仄和押韵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东韵)

2、这种“简介”,其实是没有多大必要的。读古诗的人,不懂这种格律一般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要写诗的人,尽可以自由抒写,不必受什么格律的限制。但央视就有“诗词大会”的展示,又有春节晚会的恶搞,使得一些人堕入五里雾中。有人就建议我说说古诗格律,闲来没事,就说几句吧。

3、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

4、忌撞韵:即在不应用韵的句子(白脚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尾、七律的第五句、第七句句尾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5、古人总结了规律,就形成了古诗的平仄要求。

6、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7、绝句,不要求对仗——作者愿意对仗自然也可以。而律诗,一般是要求中间两联都对仗。对仗,基本的要求是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即一联之内两句之间,在相对应的位置,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等等。如果要求再严格一点,即所谓“工对”,要颜色词对颜色词,数量词对数量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植物对植物,动物对动物,等等。我们看杜甫的一首《绝句》诗:

8、如:门泊/东吴/万里/船(仄仄平平仄仄平,单字拍“船”放在“万里”的后面),两个/黄鹂/鸣/翠柳(仄仄平平平仄仄,单字拍“鸣”放在“翠柳”的前面)

9、(“雹”,觉韵;其余的韵脚都是药韵。)

10、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单字拍是个单字,又是独立的一拍,是一个重要的节奏点,最容易出错的就是在这个地方,所以一定要踩准它,用好它,否则就会出现常说的“三尾平”或“三尾仄”的错误了。

11、也有一些七言古诗,基本上是柏梁体,但是稍有变通。例如:

12、今天接着上一讲《我们应该如何定平仄和声韵?》继续说说这一话题。

13、对句虽然有规则,但是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找出其中的规律。我总结的对句总体规则是:上句平拍,下句仄拍,对上节奏点。

14、平平/仄仄/平平。这时已经六个字了,如果按八个字的,下一拍就该是仄仄了,事实上对七言句式而言,只剩一个字了,那就只能用一个“仄”了,这就出现“单个字为一拍”的情况了。根据末字用韵的需要,这一个仄,可以直接跟在前一拍“平平”的后面,也可以放在前一拍“平平”的前面,即这个“仄”可以有两种放法:

15、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16、第三句不押,因为第三句与第四句是一联,联尾押韵即可。

17、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这些平仄相间或相对的字词组合在一起,变成声音传到听者的耳朵里,就给人听觉上的美感。

18、什么是平仄?你是不是经常听到却又从来没用过?

19、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20、再说四声与平仄。现代汉语的四声是阴阳上去,古代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到现代汉语,“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古代四声中的“平”就是平声,古代四声中的“上去入”就是仄声。

二、平仄押韵是什么

1、中古音,指六朝到唐宋时代的语音,一般以《切韵》音系作为代表。〈注:《切韵》,是隋朝陆法言编辑的韵书,是中古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的依据。也有写为《切韵音》。〉《切韵》,是一部按韵编排的韵书。它的音系保存在北宋陈彭年等所编的《广韵》里。

2、被拦在平仄这道门外的朋友,请赖着性子读完下文:对于平仄的争议向来很大,高呼消灭平仄者有之,誓死捍卫平仄者亦有之。在我看来,平仄也是与押韵一样很自然的东西,只要真正理解其意义所在,并不难掌握。下面我便从平仄感觉的产生与节奏的产生梳理一番,希望大家可以轻松看懂。

3、所说的元半、阮半、愿半及下面所说的月半,具体的字可参看《诗韵举要》。

4、再如宋词,宋词有前一后四之类的领字说,虽然都是五个字,但节奏却与近体诗的五言句完全不同的。“渐月华收练”,仄仄平平仄,写成“白日依山尽”行不?不行,虽然平仄相同。“渐月华收练”要在渐字后加以延长,而“白日依山尽”却不能在第一字后延长,其中节奏相差之大,相当于进行曲换成了玛祖卡。宋词节奏的复杂化,也正是宋词音乐相比于唐诗音乐技巧多样化的最好证明。

5、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

6、(1)平平/仄仄/平平/仄

7、平仄,是汉字发音的声调,平声,过去分阴平、阳平,相当于今天汉语拼音声调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过去有上、去、入三声,上声相当于今天汉语拼音声调的三声,去声相当于今天汉语拼音声调的四声。入声,这个声调,在今天的标准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了,过去的入声字,今天已经分摊进其他四个声调里,其中以归入平声的居多。

8、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9、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

10、举个例子,刘禹锡的《赏牡丹》:

11、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12、二男新战死。存都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

13、韵。真文元通韵。“衰”、“炊”,支韵;“归”,微

14、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15、从格律诗作品看,押平声韵的作品数量占绝大多数。

16、古代的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声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古代的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化入四种声调。

17、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18、①麌,读yǔ;荠,读jì;潸,读shǎn;铣,读xiǎn;篠,读xiǎo;哿,读gě;

19、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20、这样,你就可以根据写诗用韵的需要,灵活使用这两种平仄句式了。

三、平仄如何押韵

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

2、但是,有一些特殊情况下,一联中的两个句子都需要押韵——其一长诗(篇幅较短的诗,中间换韵的情况极为罕见)换韵的地方,换韵的一联,首句要起新韵,次句要押新韵,其后,每联一押新韵。

3、下面是柏梁体的一个例子:

4、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5、就古风入律不入律这一点看,高适、王维是一派(入律),后来白居易、陆游等人是属于这一派的;李白、杜甫是另一派(不入律),后来韩愈、苏轼是属于这另一派的。白居易、元稹等人所提倡的“元和体”,实际上是把入律的古风加以灵活的运用罢了。

6、第十一类:平声庚青;上声梗迥;去声敬径。

7、故而有板无眼可以,但却没有任何一种节奏是有眼无板的,原因如上所说,连续重音尚有节奏,连续轻音却体现不出一种节奏了。这也解释了为何在近体格律诗里,对三仄尾要比三平尾的态度宽松,甚至五连仄也有救法,但五连平救无可救。

8、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9、标准分为五个部分(都是标准的规范格式):

10、组织起来的音的强弱长短关系,叫做节奏。同样的,组织起来的字音的平仄长短关系,叫做格律。平仄说过,接下来说说长短,即节拍。

11、以上只是对格律诗的格律做个最简要的介绍。在创作的实践中,诗人们一方面遵循基本格律,一方面又创造了许多灵活变通的方法。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一本专讲诗词格律的著作读读,比如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十讲》《诗词格律概要》等。

12、在前面的第3种基本句式的七言变换中会出现“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个句式第五个字必须是仄,如果换成平声,句式便会变成末尾三个平声,三平调是古风特有的句式,这个近体诗不同。

13、“门”、“翻”,元韵。“去”、“处”,御韵;

14、您的赞赏是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15、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6、大学读过古汉语的都知道,近体诗的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即逢“一三五”的字平仄可以灵活,也就是可平可仄,但在“二四六”的位置上,平仄要求极为严格,这是就七绝与七律来说的,其实,第七个字要求也是很分明的,因此,对于五律来说,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至于押韵之于诗歌声音美的重要性无需多说。现代新诗押韵自由得多,但为追求音乐美,也往往讲求押韵。

17、如前面“行舟绿水前”,北方人就很难理解“水”为何是仄声。客家话“水”读入声,一下子就辨别出来了。再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中,“雪”“泊”,北方人辨别不出来这是平声还是仄声,但用广东话一读便知。

18、古体诗押韵:古体诗押韵较宽。可转韵,或邻韵通押;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仄声韵中,要区别上、去、入声,不同声调一般不相押,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古体诗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这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现在把古体诗的韵、平仄、对仗等,并在一起叙述。

19、仄起首句押韵格式。是不是很合?但是仔细看,就会发现第四句第五字“烟”出律了。作为唐朝著名诗人“小李杜”,怎么可能会犯这种错误?

20、联系方式:1879282725518682920979李老师

四、平平仄仄押韵

1、虽是绝句,却两联都用了对仗。第一联,“一行”与“两个”,是数量对;“白”与“黄”是颜色对;“鹭”与“鹂”是动物对;“上”与“鸣”是动词对;“青”与“翠”又是颜色对;“天”与“柳”是一般名词对。第二联还出现了方位对:“东”与“西”相对。这是极精巧的措辞。一般说来,只要能词性相对也就可以了。从结构看,“两个黄鹂”是偏正结构,对句“一行白鹭”也是偏正结构;“鸣翠柳”是述补(不是动宾)结构,“上青天”也是述补结构;出句整体是主谓结构,对句也是主谓结构,这就是对仗。

2、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时期。

3、(“村”,元韵;“人”,真韵;“看”,寒韵。真元

4、寒舍/难遮/梦自/香(丹鹤鸣霜对句)

5、如果以仄声开头,就是:

6、同时,《平水韵》也是我们学习格律诗所要用到的押韵依据。而什么是“押韵”呢?

7、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8、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

9、上句的最后一个仄与对句的最后一个平为单字节拍。例如:

10、2019年2月8日星期五

11、平仄本身并不复杂。如果我们使用用新韵写诗,和普通话的韵母,那是再简单不过了,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12、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赋是有腔调的:“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意,千杯未醉嗬~~~~……”且伴随“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相信他读诗当然就更有腔调,鲁迅听到了。

13、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14、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入声字已经消失了,发音“四”声都有。这个也就是平仄的难点所在了,在鉴赏古诗的时候,如果发现该发仄音的时候确是现代的平音字,就要去查一下这个字古时候的发音,是不是属于入声字。

15、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箇二十二禡二十三漾二十四敬

16、道之难难天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

17、再如上文提到过的,体育老师的“一二一”,你可以仔细回想一下那熟悉的声调,一是重声,二必然会以一种相对的平声出现,这样才有节奏感。你可以尝试用全轻声或全重声来读一遍“一二一”,是不是感觉很搞笑?相信没有一个体育老师会这样喊口令的,非让队列找不到北不可。音乐的节奏感靠强弱循环,语言的节奏感靠平仄交替。

18、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

19、⑴在近体诗中,同字不相对;古体诗则同字可以相对。如杜甫《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20、押平声韵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

五、押韵是平仄吗

1、再举个例子,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2、天下没有“平仄平仄平平仄”

3、何茫难!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4、(“折”、“雪”,屑韵。“来”、“开”,灰韵。

5、下面说说平仄的活用问题。

6、故此,我觉得,可以有必要把我的浅薄认识和理解,拿出来献丑一番,同诸画友们共同学习进步,也请精通古典诗词者不吝赐教一二。

7、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

8、第八类:平声萧肴豪;上声篠巧皓;去声啸效号。

9、长短句(杂言诗)

10、培训地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研修楼(原陕西省教育学院)

11、平仄很难吗?并不。我们下面简单说一下。

12、忌复韵:即同一首诗中使用“花”、“葩”,“芳”、“香”意思相同的字等。

13、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

14、1平起仄收式(第一句,平开头仄收尾)

15、平仄的出现有一个规律,即平仄总是交替着循环出现的,连续的平声或仄声会给人不惬的感觉,这也是音乐节奏的重要标志。以抬木时最简单的“嘿呦”来分析,你发现没有,这两个字的平仄感必然是交替的,一重一轻,一张一弛,重音是为了发力,轻音是为了放松,然后再发力再放松,如此循环下去。断不会两个声音都用轻声来发音,那样根本就发不上力,不信你找个木头试试。两个音都是重音或许有可能,这也说明重音即仄声在节奏里要比平声重要,这是另话,留待后文详解。

16、讲到这里,也就可以结束了。高呼消灭平仄者可以省省力气,这种天然的感觉不是你能消灭的,你自己说话时还不由自主的带着某种平仄搭配。誓死捍卫平仄者也不必那么悲壮,语音发生变化了,即使一个字的平仄变化也会影响到许多与其搭配的字音发生变化,这也是天然的感觉,不是你能画个圈圈捍卫的。

17、从上面这此例子可以看出,古体诗虽然可以通韵,但是诗人们不一定每次都用通韵。例如李白古风第十四首就以麌韵独用,不杂语韵字。特别要注意的是:上声和去声有时可以通韵,但是平仄不能通韵,入声字更不能与其他各声通韵。就拿“雹”字来说,它也是入声,并且是觉韵字。觉药是邻韵,本来可以跟药韵相通的。

18、虫鸣/玉砌/漏/声残(丹鹤鸣霜对句)

19、征戍儿,岂知关山苦?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20、首是仄韵绝句罢了。注意:这种仄韵与平韵的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

上一篇:按摩的经典语句【精选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