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街市热闹景象描写
1、知是今朝初立夏,儿童亦解倍加餐。
2、释义:扬州城里夜市繁华,千灯万火映照碧云,高楼内外到处可见浓妆艳抹的女子,那些寻欢作乐的游客纷纷而来,络绎不绝。
3、在少年儿童画展色彩缤纷的画幅中,我看到一幅没有色彩,线条也极为简单的画,那是一幅盲童的画。雪白的纸上,用圆珠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座小屋,小屋前有一条小溪,还有一棵高大的树。寥寥几笔,勾画了一个和平幸福的人家。从这里走过的人,都会停下脚步仔细地看着这张没有色彩的极为简单的画,看得那么久。他们不仅是在看这张画,好像是透过这张画,看到了这个盲童的心灵。
4、美观:外形好看;漂亮。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2)人们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7、勤劳的纳西族妇女是家庭的主心骨,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还要为全家人的生计奔忙。清末民初,纳西族诗人、教育家和柏香在自传《蜗角先生传》中写道“……妻善贾,日用饮食,皆赖取给。”短短11个字,真实反映了是许多勤劳的纳西族妇女,凭着她们的才干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支撑起一个个家庭。
8、重湖叠巘清嘉。
9、白话文释义:红妆盛艳的佳丽骑马游春,踏着婆娑的月影,高竿上彩旗如林,在闹市华街穿游追寻。迤逦的楼台歌舞一眼望不尽,随着丽人们秀足莲步带起了脂香弥漫的微尘。幽婉欲断的箫音,呼唤着彩鸢期约归去,今夜不用怕执金吾的呵禁。皇帝车辇证从大路驶过,闹市的喧哗暂时静息,只听歌女们欢歌四起。
10、学生完成圈画并汇报后,笔者引导他们聚焦《元日》。学生交流了他们对所圈事物的了解。在介绍“爆竹”时,学生谈到了爆竹的声音、外表以及放爆竹的传说。笔者适时点评:“看来平时的你们都是善于积累资料的学生,爆竹可以驱赶年兽,使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学生借助注释知道了古人春节有饮屠苏酒的风俗,却不知其原因。此时,笔者适时出示知识锦囊,通过阅读资料,他们进一步了解了除夕饮屠苏酒的习俗。之后,学生迁移所学,了解“曈曈日”和“新桃旧符”两种事物所呈现的画面。
11、(2)仿写词语。(4分)
12、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日,罗绮飘香。
1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2020年极不平凡的一年,百感交集,跌宕起伏!“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2021年辛丑年,生肖“牛”年。牛,中国文化勤勉踏实,任劳任怨的象征,牛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寓意!在即将进入农历牛年之际
14、学生在课堂上借助各种形式的读,感受诗意,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15、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画中人物多、街市热闹以及桥北头的一个情景三方面内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幅名画的赞美和喜爱,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16、五示例:这个西瓜不但大,而且很甜。
17、粗略计算,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万2千余人,各色房屋建筑约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各种客货船只400余只,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完整地表现了原作中气势宏伟的古城苏州市井风貌,是研究250年前“乾隆盛世”的形象资料,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18、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了解国情历史,具有文化自信,尊重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19、万里长城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
20、“这种设计”指的是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用“既…又…,•”这组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从两个方面说明了赵州桥设计的好处,一是坚固,二是桥身轻,节省石料。“创举”是对赵州桥的赞美,也是对设计者的赞美,还包含着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古代街道热闹描写
1、《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出自明代宫廷画师之手,描绘的是明宪宗在皇宫里庆赏元宵游玩的各种情景。画面中,从早到晚的各种节目均有明宪宗在场,他穿着不同的盛装,或站或坐,表情安详,在欣赏着元宵节的各种活动。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12分)
4、多音字:济jǐ济南;jì救济量liàng重量;liáng量一量爪zhǎo爪牙zhuǎ鸡爪参cān参加;shēn人参;cēn参差不齐冲chōng冲洗冲锋;chòng冲劲儿横héng横扫横七竖八;hèng蛮横横财省shěng节省;xǐng反省似sì似乎;shì似的
5、课内阅读。(8分)
6、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唐代王建《夜看扬州市》
7、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这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正是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为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8、课外阅读。(13分)
9、在“争做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人”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难点)
10、时节相次,各有观赏。
11、《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12、第五段第一句这句话在这段话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13、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14、作者为了写出“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不仅写各种店铺,还重点运用排比写出了形态各异的人。学习运用排比的方法写一段话,把一个意思说清楚。
15、画面自灵岩山起,由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历上方山,介狮和两山间,入苏州郡城、经盘、胥、阊三门,穿山塘街,至虎丘山止。
16、(3)赵州桥设计得非常()。
17、古代集市滥觞追溯,坊市制度是逃不开的一个概念。坊市制是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居住区内禁止经商)。
18、描写形态多样的四字词语
19、最后一段引用资料,有什么作用?
20、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三、古代街市热闹的描写
1、阿ā(阿姨、阿爸、阿婆)
2、译文: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3、旧jiù(怀旧、旧事、念旧)
4、买卖街是一座舍卫城,城内街道、店铺、商号、旅馆、码头应有尽有,如果皇帝要逛街,宫女、太监等几百人就扮成商人、买卖人、游人,特别热闹繁华,真的像个买卖街。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买卖街,类别文化遗址,年代清,文物原属圆明园建筑景观文物现状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迹。
5、为更好地宣传、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邮政将清代巨作《姑苏繁华图》搬上国家名片,方寸邮票。定于2022年5月18日发行《姑苏繁华图》特种邮票一套6枚。
6、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7、教学特色说明和教学反思
8、选词填空。(4分)
9、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通音乐,工书画。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10、溟朦沥沥,烦心八月,寻眸一片繁华,只闻多雨之味……
11、课文精彩回放。(9分)
12、早上起来,我先穿好衣服,再洗脸、刷牙。
13、《清明》描写了清明节美丽又凄迷的江南春雨图。
14、有关桥的歇后语半夜过独木桥——步步小心过河拆桥——不留后路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船到桥头——不顺也得顺桥梁之最:最长的跨海大桥是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最高的桥是坐落在法国南部塔恩河谷的米约大桥。
15、第2段介绍这幅画作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的动机。这是一种“知人论世”的写法画作创作的年代距今已经久远,作者张择端又“生卒年不详”,若不尽量弄清楚他的身世和创作动机,就不可能了解这幅画作的真正价值。这一段介绍画家,与上一段介绍画作作的社会背景,都可以看作是为使读者了解这幅画作的价值做铺垫。阅读这一段,要特别关注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动机,即南渡的北宋遗民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对“重回繁华”的期待,并基于此,去“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这一段点题,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题目的含意。
16、“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17、横héng(横竖)hèng(蛮横)
18、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19、街北面卖鸡巷口左手边,是和进士家的匹条铺,由他家的二少爷经营。旁边是裕春和商号的药铺,一般普通的中草药,上至贵重的人参、虫草、藏红花,中成药再造丸、虎潜丸,都能在药铺里买到。每天有两位老先生坐诊给人看病。年久月深,药铺里的几个老店员(小伙计)也成了能给人看病的医生。
20、《元朝灯戏图》这幅图里,十三名艺人个个装扮各异,动作诙谐,带有傀儡和戏曲韵味。舞队第一人为领队班首,也是节目主持人。其他演员全部戴假面,或张大嘴嘻笑,或抬腿做单腿跳跃状,或装着扑蝴蝶……最值得注意的是演员们无论做何种动作,都离不开模仿傀儡的态势,其表演都在合着一个鼓点进行。画面正是刹那间的亮相,留下了舞队的真实形象。这幅图被认为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最好写照,被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篇》,这意味着直到清代这幅图还是皇家珍藏。
四、古代街市热闹景象描写的诗句
1、第二段第一句这句话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惊扰:惊动扰乱。本课指小毛惊动扰乱了欣赏风景的人。
3、(5)因为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4、闻名中外、名扬四海、世界闻名、举世闻名、闻名遐迩
5、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6、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7、第三部分(5):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8、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9、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10、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
11、纵览全文,可以发现,作者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中心非常突出,即强调这幅画作所要表现的“梦回繁华”这一主题。为了突显这个主题,作者没有从绘画技巧的角度做过多的介绍,而是扣住这幅画作描绘的现实内容,将画作所表现的北宋时期汴京城的“繁华”尽量表现出来。这样的写作构思,可以帮助非美术专业的一般读者更好地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主要内容以及这幅画作的深层意义。(来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
12、第一部分(1自然段):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总)
1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4、译文:谯楼城门的左右画戟林立,下临辽阔而整饬有序的街市,金黄和碧绿色的楼台一座挨着一座。
15、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
16、东南,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17、这些评价从始至终贯穿于整节课之中。
18、东河串底坞一带,有好几家马店,往返于藏区的马帮大多在这里歇脚。串底坞与阿溢灿之间,有一块空地,纳西语叫“汝起当”,意为卖草场。每天,住店的马帮需要大量的饲草,割草卖草成为当地一些居民的经济来源。
19、运用排比的修辞,“有的……有的……还有的……”生动地描写了龙的姿态,突出了栏板上图案的精美。
20、从建筑材料和形状特点两方面展现了赵州桥的设计坚固的。
五、古代街市热闹景象的诗句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写这段有什么作用?
2、闻名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名气。
3、“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说明了桥的设计精巧;“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列数字从长度上说明桥的设计坚固。
4、街道两旁店肆林立,薄暮的夕阳余晖淡淡地普洒在红砖绿瓦或者那眼色鲜艳的楼阁飞檐之上,给眼前这一片繁盛的洛阳城晚景增添了几分朦胧和诗意。
5、(2)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调整句序,意思不变)
6、街东北角仁和街,有好几家商铺经营氆氇、褥子、羊绒、毛线等藏货生意。往东过大石桥,北连密士巷,南接百岁坊,东通兴仁街。那时,卖鸡巷与仁和街属萃文村,两地的孩子们都在萃文小学上学。
7、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8、设计: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
9、计jì(计算、计较、不计其数)
10、上课开始,笔者用“同学们,今年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中国古诗词与二十四节气文化完美地融合,使我们领略了四季的变换之美,感受了中国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语言,借时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1、本课记叙了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过程、传播及影响,通过不同时期文字承载物的变化以及造纸术从诞生到改进的过程,叙述了造纸术的优势,赞颂了蔡伦等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阐明了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体现了民族自豪感。
12、看拼音,写汉字。(8分)
13、通过《上元灯彩图》可以看出,画面上人们逛街赏花灯、看热闹的同时,纷纷走进店铺欣赏字画,或在摊位上把玩瓷器等。同时,该画卷中描绘有蜡梅、兰花、水仙、细竹、小松等花卉植物,既描绘有配以奇石的盆景,也有销售奇石的摊位,画中的孩子对放置于小盆中五颜六色的雨花石颇感兴趣。这些都是南京民众赏玩花鱼的生活缩影,从一个侧面应证了明代金陵的社会风俗习尚。
14、(3)示例:从山里砍柴归来的樵夫
15、课外阅读。(9分)
上一篇:128句正式告别一段感情的话(再见了过往的经典句子文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