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122句望海潮中的名句(望海潮最有名的一句文案)

陈蕊蕊
导读 一、望海潮名句赏析 1、请简要赏析下片的表达效果。 2、巘(yǎn)叟(sǒu)羌(qiāng) 3、//////////////// 4、(中景)船夫走到他们身旁,催促男子启程。 5、里湖、外湖与重...

一、望海潮名句赏析

1、请简要赏析下片的表达效果。

2、巘(yǎn)叟(sǒu)羌(qiāng)

3、////////////////

4、(中景)船夫走到他们身旁,催促男子启程。

5、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6、杭州城的繁华可以从诗句中提炼出一个词“盈”来表现,想一想,扬州城可以用哪一个词来表现其“萧条”呢?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8、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③。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9、明确对偶、夸张。表现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艳慕之情。

10、拓展阅读,文本间性丰富课文认知

11、师:大家分析得真好!如此看来,北宋的“杭州印象”真可以用“繁华”一词来体现了。

12、师:你的理解是到位的。由此可见,柳永不单写了豪放词,而且还给苏轼做了开拓性的示范。这样看来,《望海潮》的存在是意义非凡的。

13、(特写)两人深情凝望。

14、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5、我们可以先画图,形成稳定的图像;

16、下片开头,写作者在江边怀古,梅溪河水从夔州东流入长江,晓月如钩,自然会想起此地曾为古代战场。兜鍪,指古代打仗时士兵戴的头盔。梅溪河边有传说诸葛亮当年摆下八阵图的地方。杜甫有《八阵图》诗向诸葛亮致敬,诗曰:功盖三分国,名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7、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18、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词的意境,体会表达情感。

19、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20、有读者认为,《扬州慢(淮左名都)》用典太多,而且化用的都是杜牧的典故,既增加了词的阅读难度,又不小心暴露了作者文学视野逼仄的缺点。你认可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二、望海潮最有名的一句

1、师:明白意思之后,请大家再细细品读全词,看柳永是怎样具体铺叙古杭州的“繁华”的。注意圈画批注啊!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北宋词人柳永《望海潮》中描绘西湖美景的名句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4、⑲异日图将好景:有朝一日把这番景致绘制出来。异日:他日,指日后。图:描绘。归去凤池夸:待到回朝任职时,好向同僚们去夸耀。凤池:凤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此指中书省,代指朝廷。魏晋以来,中书省是王朝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掌握政治机要,又地近禁内,故以“凤池”称之。

5、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6、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7、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

8、解析:A项,“绮”应读“qǐ”;B项,“噎”应读“yē”;C项,“骑”应读“jì”。

9、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0、歌舞升平——“嬉嬉钓叟莲娃”“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11、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12、(1)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许多,其中柳永的《望海潮》中仅用“,”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概括出来了。

13、下列对《望海潮》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4、优美的乐声——“萧鼓、菱歌、羌管”;

15、怀古完毕,结句回到现实,写夔州人民的现实生活。千古事悠悠,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花光柳影、十里街头、诗香浸染,春满夔州。今天的夔州人民,过着繁华、富庶、安宁、祥和的幸福生活,诗意地栖居在夔州这篇美丽的土地上,作者的欣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16、师:是啊,虽然千骑之夸含有下级对上司的恭维与逢迎,凤池之夸则是主上对下僚的赏识与赞叹,但二者确实都夸赞了孙何治理古杭州的政绩。同学们的思想碰撞竟产生如此绚丽的智慧火花,解读出这么多的繁华景象,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叹:钱塘如此“繁华”!而所有繁华的显露又都源于词人不遗余力赞繁华,淋漓尽致地唱繁华!只是,柳永为何要如此颂赞古杭州的繁华富庶呢?

17、一读到这些句子我就联想到第一次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那时照相根本不用选景,随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图。现在你对着这词,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无尽,美不胜收。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

18、其“诗眼”模式。教师先要求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找出该词词眼“形胜”“繁华”,再点拨学生从铺叙和点染的技法赏析词中之景和景中之情,师生在共同讨论中逐渐打开这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完成鉴赏任务。该模式秉承传统,知识点的讲析和学生鉴赏力的提升都能稳扎稳打地进行,较为适合古诗词鉴赏力一般的班级。

19、师:阜盛的都市场景、壮观的钱塘江潮、幸福的百姓生活,这一幅幅大气壮阔画面的呈现是否有些颠覆了一些同学,尤其是比较了解柳永的同学的认识呢?(不少学生纷纷认可)那么,这首词算不算柳永的代表作呢?你如何理解?

20、千年之前也有一首城市之歌,更是名动天下,被人们竞相传唱。它的名字叫《望海潮》,歌咏的城市是杭州,古时又称“钱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领略一下这座江南名城的动人魅力以及作者对它的无限热情。

三、望海潮中的名句

1、姜夔聚焦于扬州城今昔盛衰的对比,一面描摹眼前“空城”景象,是明写和实写;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是暗写和虚写繁华之景。一明一暗,一实一虚,形成对比,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也彰显了姜夔“清空骚雅”的词风。两个人一座城,杜牧和姜夔的两种扬州记忆叠加在一起,在词中相敬相杀。

2、生3:我最喜欢、最渴望生活于其中的一幅画面是“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营造出了湖光山色,四季花香的江南明丽景象。据说此景传唱,竟引得金人欣羡不已,生发投鞭南渡之志。

3、参差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4、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5、“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一句做铺展的描写。这里只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绕”字写钱塘江岸,绿树如云,写出了郁郁葱葱的景象;钱塘江水是“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6、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7、重湖叠巘清嘉⑫,有三秋桂子⑬,十里荷花。羌管弄晴⑭,菱歌泛夜⑮,嬉嬉钓叟莲娃⑯。千骑拥高牙⑰,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⑱。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⑲。

8、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9、答案:“春归”本是自然现象,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思归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挚。

10、(大远)暴风骤雨后的汴京郊外。画外响起蝉的鸣叫,音乐起,蝉声渐消。

11、“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虚惊。”……今昔对比……

12、感觉还没有记牢,那就再加上关键词联想法;

13、生1:我会保留“繁华”。“繁华”本身就含有自然景美与生活富庶的意思。

14、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5、解析:B项,“三秋”应为“秋季”的意思。

16、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金主完颜亮在屏风上绘制西湖景色,听说了这首词之后就想看一看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于是兴兵伐宋不过个人也很喜欢吟赏烟霞这一句

17、D.清嘉佳丽搏弈兰舟催发

18、“卷”字写江潮来势之猛,犹如鏖战的貔虎,不就是“震撼激射”的景象吗?“卷霜雪”,写“怒涛”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玉城雪岭”的景象。“霜雪”,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

19、生1:“烟柳画桥饰繁华”“参差十万显繁华”。

20、(远景)郊外河流潺潺,树木苍翠,一长亭现于其中。

四、望海潮经典名句

1、⑮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菱:菱角,可吃。泛:漂浮。

2、滟滪堆前,卧龙山下,过飞舟。

3、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4、高一必修下(正在更新)

5、梅溪晓月如钩。叹平沙八阵,雨打兜鍪。野老寄情,青莲醉笔,竹枝逸韵难休。千古事悠悠。赏花光柳影,十里街头。最是诗香浸染,春色满夔州。

6、解析:C项为直接抒情,A、B、D三项与“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都是采用融情于景的写法。

7、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

9、据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载:“此词流播,金主亮(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然完颜亮南侵,不见得受此词影响,但于此可见此词流传之广,则是确定无疑的。

10、……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一个词或句子,并简要分析该词或该句表达的丰富的思想情感。

11、毛泽东,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2、生3:我从词里还找到了“豪奢”和“清嘉”,这两个词最能概括古杭州留给我的印象。“竞豪奢”的意思是竞相攀比,这种很土豪的行为无疑把古杭州市民很有钱的一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还喜欢“清嘉”这个词,它看起来就很秀气(生笑),意思是清秀美好,江南风景就是清秀美好的啊。我觉得“好景”与“形胜”虽然也是在说杭州美,但这两个词太概括、太抽象了点儿吧!

13、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14、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15、(全景)长亭中,一男一女对坐,石桌上整齐地摆放着酒菜,还有一个蓝色包袱。

16、请从柳永的《望海潮》和姜夔的《扬州慢》中,各选择一个词概括所写城市的特点,并加以解释说明。

17、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与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两词均写杭州)

18、《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19、2孙相何:即孙何(961——1004),字汉公,北宋汝州人,曾任两浙转运使,嘉升为知制诰,赐金腰带,紫蟒袍。后因操劳过度,年仅四十四岁英年早逝。其人一生笃古好学,著有《两晋名贤赞》、《宋诗十二篇》、《西桓集》、《孙何文编》四十卷等存世,《宋史》有传。柳永称其为“相”应该是美化之意。

20、解析:A项,“蔼”应为“霭”;C项,“萧”应为“箫”;D项,“搏”应为“博”。

五、望海潮名句填空

1、这样几种方法轮番用下来,整篇课文,无论是理解还是记忆,都能做到滚瓜烂熟了。

2、③三吴:郦道元《水经注·浙江水》说,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为三吴。一作“江吴”,钱塘位于钱塘江北,旧属吴国,隋唐以来,一直是杭州治所,故称江吴都会。都会:人口稠密、货物集中的大城市。

3、③天堑:天然壕沟,此处指钱塘江。

4、选择性必修中教案(点击进入)

5、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6、接下来词人写“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一位达官贵人在此游乐,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一派暄赫的声势。落笔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地位显赫且风流倜傥的长官在此饮酒赏乐,乐于山水之间。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浣溪沙》晏殊赏析:此两句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表现了诗人很高的艺术技巧,是颇有盛誉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赏析: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涵着生活的哲理。同学可以从他的手法表达的感情上面出发来写这两句你可以参考下。

8、来源丨区文联、杭州之声、区朗协

9、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请就词的上阕举例加以说明。

10、《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11、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2、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必修四的第二单元是宋词单元,是夯实中国文学基础、深入浸润民族文化的重要课程。教师在执教该单元课程时,应当投入最大的精力去备课,以最充沛的热情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宋词,理解中国文学,理解中国文化。正如总书记2014年9月9日前往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所说:“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13、师:很美的想象,很浪漫的追求!同学们想象出的画面不仅美丽而且大气,有一种难得的脱俗之气。所以,《望海潮》虽然只写了古杭州的美丽富庶,却普遍反映了百姓对和平安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能被人竞相传唱,不正说明它反映了人们的心声吗?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读出向往欣羡之情。

1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15、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16、梅溪晓月如钩。叹平沙八阵,雨打兜鍪。

17、“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更有那悠悠的羌笛,月夜的舟影,以及悠然垂钓的白发老叟,和那玩皮嬉笑的垂髫幼童。接下来,词人再由咏景而专事写人“千骑拥高牙”,“千骑”谓兵将之多,“高牙”原意为高大的将军之旗谓为牙旗,在此指高官厚爵,即题注中所言的“孙何”。“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乘着微微醉意来听那优美的箫鼓之乐,欣赏那“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妙之景。继而作者又联想到,如此美妙佳地“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以上这一切美好的景致,一定要好好记下来,以后回到皇都后,一定向别人好好的夸耀夸耀。

18、……美好的往事最经不起时间的洗礼,何况还有战争破坏性的隔断。……

19、问题: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星分牛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试做简要分析。

20、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六、望海潮名句赏析

1、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2、点拨:从比较的角度,分析《扬州慢》所描写的劫后孤城的景象,进行提炼。

3、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①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来源:Z*xx*k.Com)

4、“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5、生4:(有点不自信)和他们感受得不太一样,我找到的词是“嬉嬉”。

6、说到八阵图,自然会想到杜甫。杜甫曾写《野老》一诗,自称野老,他曾在夔州居住两年,留下了460多首诗,其中最著名的《登高》被奉为古今七律第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正是杜甫诗中的眼前之景。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也作于此:……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想起了杜甫,自然还会想起青莲居士李白。李白曾三次经过夔州,留下许多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至此,上片结语中的“过飞舟”,就不仅仅是眼前景,而是有了历史纵深感的着落。

7、生:很带劲儿,很给力!

8、下半阕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自然地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将无形的不平凡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9、生3:(想了一下)是因为它本身的美丽。“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能让我一年四季都欣赏到淡雅脱俗的桂花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仿佛置身于远离俗尘的仙境;“重湖叠巘清嘉”营造的水光山色也澄澈清明,如果生活在那里,会给人一种如在画中游,如在镜中行的感觉。

10、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Z&X&X&K)

11、(摘若干对我有启迪的环节)

12、篇性,主要聚焦在柳词的点染手法(铺叙或铺排属于赋体手法,实际上就是“染”)、题材开拓(市井生活的引入)和豪放词风上。但是,这些篇性不是断片式的静态呈示,更非机械、强行地灌输,而是由词眼“繁华”切入,一一自然引出。落实到教学中,便是“寻觅、敲定词眼繁华——探讨如何铺叙点染——体味对干谒诗的超越——感悟豪放词风的价值”等活动的一脉贯通、一气呵成。

13、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南宋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14、茱莉亚·克里斯特娃在阐述“文本间性”理论时曾说:“任何一篇文本的创作都像一幅语录彩图的拼集,任何一篇文本都吸收和转换了别的文本。”其意在强调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如果在阅读某个文本时,通过更多的文本来进行比较、分析、梳理,那么可以在总结中不断丰富对目标文本的理解,阅读将更有广度、深度和厚度。

15、参差(cēncī)堑(qiàn)玑(jī)绮(qǐ)

16、1928年4月,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

17、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8、师:反问得如此有力!当然可以啦。(生笑)

19、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20、下片,词人进一步描绘杭州这座城市的形胜与繁华。“重湖叠巘清嘉”江南地区多湖水,尤其是苏杭境内贯通几大水系,其境内湖水重重叠叠,数不胜数,故而有“重湖”之称;“叠巘”中的叠是重复,巘是大山上的小山,“叠巘”就是重重叠叠数不尽的山峦;“清嘉”是指美好的状况。“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古人将一年分成十二个月,每一个月都赋予它一个应时好听的名字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故而孟秋、仲秋、季秋古人称之为“三秋”。山清水秀之处,处处透着三秋桂花的幽香,绿阴丛丛,一眼望不到边的满目荷花,香气远扬。

1、“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2、(老师提供的三个示例都不错,大家可以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