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气词的作用和功能
1、周保巍|商业、自由与现代早期的国家治理——一种思想史的考察
2、由音义关系看语气词的本质
3、这么说,穷人的日子算是有个盼头儿(了)?(管桦《将军河》)
4、人工智能与语言认知实验室
5、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附着在词语、句子末了,表示语气。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
6、第按声母有无和发音部位对语气词分类并排列,有助于解释聚合系统与功能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解释动态迭用顺序、历史来源与演变关系以及共时演变方向。如唇音词(嘛)、元音词迭用时只能在后,而且往往演变出话题语气词用法(吧嘛/么/嚜、啊)。与此相反,齿音词迭用时只能在前,大都逆语法化而演变出准话语语气词用法(的、了、啦、咧),只有位于同类最后而肯定程度最强的“呢”才演变出话题语气词用法。
7、语气词是指一般用于句末,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永远粘着、后附、轻声的词语类型。
8、>>>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网信室编辑
9、语气词是语义流沙里的泥鳅,其功能研究难度堪称词类功能研究之最。百年来,学者绞尽脑汁得出的语气词个体功能及其系统的结论很难尽如人意,而用归纳法、随文释义法和洋理论得出的重复性、碎片化结论日益增多。有鉴于此,本研究从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讨论语气词功能系统。方法上,尝试尽量将演绎与归纳法相结合、构建模式与语料验证相结合,力争结论的可信性。
10、正反问句使用肯定和否定叠和的方式进行提问,希望对方从肯定和否定的内容中做出选择的疑问句。正反问句一般不使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需要时可用“呢、啊”,一般不用“吗、吧”。
11、对话大师|李天纲:反思、退省和再启蒙——王元化先生的晚年之学
12、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常见的语气词有:的、了、么、呢、吧、啊。语气词:附着在词语、句子末,表示语气。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13、黄艳红|历史性体制转变的法国经验
14、主讲人:王珏(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15、王嘉军|他异和间距:经由列维纳斯和朱利安思考文化间性
16、两种象似性的区别与联系
17、为解决汉语的语调及疑问标记和语气词及其功能的关系问题,我们由学界已有假设出发,依据语气词必然和语调(及疑问标记)强制性共现的种类、频次、层次和功能关系而提出“语气结构假设”(moodstructurehypothesis),即述题/谓语之上有一个语气结构,其模式为:语调/疑问标记n=1语气(speechactmood)+语气词n=0—3口气(toneofvoice)。语调(及疑问标记)强制性择一出现表示上位语气(uppermood),语气词可选性出现0—3个表示相应语气的下位口气(subordinatetoneofvoice),两两以不同种类、频次、层次和功能关系构成3类75式语气结构,表示75种“语气+口气”综合值。如:
18、方梅教授与实验室部分老师合影
19、语气词“有系外韵母的甚多”,如“的、了、么、呢”等字的元音是“北京正式音系里所没有的一种音”(同前)。
20、值得注意的是,上表所示语气词声母类别与口气类型和主元音响度与口气强弱之间的象似性关系,虽然是针对普通话语气词提出的,但也应不同程度地适合方言乃至不同时期的语气词。
二、语气词的运用
1、齿音词以弱式“的、了、呢”为典型式,而以强式“哒、啦、哪”为变式。唇音词、元音词以强式“吧、呗bai、吗、嘛”和“啊、哎”为典型式,弱式为变式。典型式均由高频源点词演变而来,变式均为语境变体,即典型式随语气强弱或语调高低而临时形成的强/弱变式。据此,出于简洁的目的,可将“吧1”和“吧2”合并为“吧”,将“吗”和“嘛”合并为“吗”,则普通话语气词聚合系统里的典型式可归纳为如下3类8个成员:
2、对话大师|许纪霖:王元化的思想底色以及理性观的转变
3、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4、(14)咱们可都是邻居,远亲可不如近邻呃!
5、能增添口气的句末语气词主要有这样几类:
6、这阵儿,四外八庄都起事儿啦,欢腾着哪!
7、天渐渐地阴了。起风了,凉飕飕的。可以渲染低沉压抑的氛围雨慢慢地停了,一线明亮的阳光从云缝里照下来。春风和暖,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可以渲染轻松欢快的气氛尖利的北风像从树梢上掠下来的,吹在脸上像砂纸打磨一样,生疼。秋风卷起枯叶,扬到半空中,突然用尽了力一样,任由叶子飘飘悠悠的落在路上、水面上可以渲染悲伤的气氛。不知道你要渲染怎样的气氛,且如此回答吧。
8、(2)嘛、呗—能增添“显而易见”的口气。
9、以上告诉我们,语气词和非语气词在句法、语义和功能上都存在截然对立。此外,两者的对立还表现在音节及其要素尤其是声调在历时、共时两方面存在诸多明显对立或截然对立。本节先讨论共时对立。
10、多少年了,你记得我(呗)?(魏巍《东方》)
11、咱们的胜利成果是用鲜血换来的哟!
12、(11)坏了!娘娘中了暗器了!!(了>曲调)→“肯定客观已然>感叹”
13、不可一世:他不可一世的话语气得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14、由非语气词和语气词音节的共时对立看语气词的本质
15、(1)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为能否充当句法成分。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虚词。
16、如果不是隆重的场合,邀请要用非正式的语气。
17、当代方言里,语气词的调类几乎都少于或远少于该方言点的调系调类,平调语气词明显占优势和语气词均为轻声的方言点高达70%,个别方言点的语气词还拥有调系之外的专用调类。语流里,语气词必然和语调共现构成语气结构表示“语气+口气”综合值,其声调与调尾在语流里“同层叠加”而互动变异。据此应该有理由认为,语气词的调类尤其是专用调类极可能和语调存在密切关系。
18、“啊”的音变也能起增添“舒缓”口气的作用,例:
19、(7)着火了——!走啊!
20、最后,语气词在句末述题/谓语后和语调/疑问标记强制性共现的种类、频次、层次和功能关系不同而构成不同类型的语气结构,有无、异同和多寡会影响对述题/谓语的语气结构类型及其“语气+口气”综合值。
三、语气词的作用和功能怎么写
1、上表所列12对儿语气词(含缺项对儿)里,8对儿属于/a/>/ə/对立,4对儿属于/ai/>/ei/对立。换言之,/a/>/ə/对立形成的语气词对儿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且高频使用,应该视为核心成员。其次,/ai/>/ei/对立形成的“来”“呗”“没”“哎”等频率低,且“没”的语法化程度很低,均应视为非核心成员。至于没有列入上表的“哈、不、去、时”4个,频率更低,而且,“哈”进入普通话时日尚浅,使用者多为年轻女性;后3个的语法化程度都很低。再者,它们语音上不是齿唇音或低、中元音,所以均应视为边缘成员。
2、何静|人工群体智能是否可能?
3、语气词“就是了(都念轻声)、而已”,也起消减“庄重”口气的作用,“就是了”用于口语,“而已”用于书面语。
4、(2)据说菜汤的营养价值更高,请你喝了吧!(降调+吧2)
5、(16)果然是远亲不如近邻啊。我连伙计都当了。
6、(9)老天爷啊,你睁睁眼吧!我就这么一个闺女呀!
7、是非问句的句末可以用“吗”,不能用“呢”。
8、根据响度原则,迭用顺序在前的典型齿音词,其主元音/ə/的响度低于后边的典型唇音词和元音词的主元音/a/,且交互主观性也低于后两者。其次,3个齿音词的元音均为/ə/,由于声母依次为塞音、边音和鼻音而整个音节的响度表现出依次递增之势,即在“的>了>呢”迭用顺序里,3个语气词的口气依次增强。
9、第三个来源是网民自创的新语气词,其特点是只有书面形式,在口语中并不使用,如吼、啊喂等。
10、简言之,普通话语气词,声母以发音部位的三元对立区别3种口气类型:齿音表示言者指向的肯定口气,唇音表示听者指向的确信或确认口气,零母表示言者指向的惊讶口气。
11、今天我没有休息(呀)。
12、大小适合(吧)?(李准《李双双》)
13、二是用在疑问句句末,增添“深究”的口气。如:
14、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扩展资料对汉语来说,划分词的标准是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就是词的组合能力。
15、胡晓明:王元化的人文世界及其拓展(主持人语)
16、在近代汉语中,语气词“么”可用于疑问句句末,如:“周大娘在家么?”(《红楼梦》)“么”也可用于非疑问句句末,在现代汉语中,把前一种用法的“么”写成“吗”,表示“可疑”,把后一种用法的“么”写作“嘛”,表示“显然”。“嘛”是表显然的“么”和“啊”的叠用,是用舒缓的口气陈述显而易见的事情。“呗”是“吧”和“哎”的叠用,表意上接近于“嘛”,但“呗”和“嘛”有所不同:“嘛”带有解释说明的语意,“呗”带有勉强同意或让步的语意。
17、一是附着性强,只能附着在句子或别的词语后面,起一定的语法作用。
18、李宏图|全球思想史:重思现代全球秩序的思想起源
上一篇:53句忘羡的爱情太感人了(忘羡神仙爱情文案怎么写文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