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
1、“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同学们能否调动你们的积累,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呢?
3、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4、明确(大屏幕出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质朴)
5、一篇美文值得一生品读,也会一生受益,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吧。
6、《爱莲说》中心思想:文章托物言志,作者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了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同时表现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7、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8、(三读,表演读,传情感)
9、设想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预期目标
10、学习名篇《爱莲说》,主要完成三件事:
11、(1)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1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13、《论语》中“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乐观、坚定、勇敢
1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写出君子美德远播。
15、师生交流,明确:作者和陶渊明一样,超凡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但是,他又和陶渊明不一样,陶渊明是退隐避世,从而不染尘埃,而周敦颐是身处污浊环境,而能保持自己的清洁操守。这种人生态度,和儒家思想中的积极入世、正直勇敢的理想人格一致,所以,这种人生追求受到人们的一致赞同,莲,因此有了“花中君子”的美誉,并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16、文章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
17、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8、这是一篇手法多样的文章
19、同学交流搜集的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20、周敦颐喜爱的不仅仅是莲美丽的外形,
二、爱莲说优质课教案
1、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2、艳于万花凋后,不与群芳争艳
3、点拨:散句慢读,四字短语快读;读出“而”字前后情感的变化。
4、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5、学生自行设计重音的读法,可以使用重读,可以使用延长音,然后选择一组句子表演读。
6、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出于淤泥,却是冰肌玉骨,洁白无瑕,被清水洗濯,天真自然,并不妖冶艳媚的形象。
8、■“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两个“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9、探究二:牡丹为什么被称为“富贵者”?
10、为了让同学们感受自然莲的形象美,她先提出:在作者眼中,莲有哪些可爱之处?
11、小组内交流疑难词句,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
12、陶渊明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13、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14、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15、教学也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有些目标没有达成,例如译读环节有些实词没有落实到位;学生对主旨的探究过程给的时间较少,教师解读的较多。
16、品读——感知莲的形象美
17、(知识和能力)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8、(设计意图:体会作者通过不同句式含蓄表明自己人生态度的写法。)
19、学生活动二——选点精读
20、“阅读思维是文体思维,因此,教不同的文体就是教不同的‘阅读思维’”。学习文言文,可以通过老师巧妙的引导追问,让学生得到享受语言的同时,提升审美理解能力。
三、爱莲说设计教学方案
1、作者赞美莲的优美形象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的品格,抒发了鄙弃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思想感情。
2、品读第一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概括一下莲具有君子的哪些美德,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概括。
3、在指导感知莲的形象美时,更是对本句进行重点分析,由形象之美过渡到君子之美,引出作者“独特的君子风度”。
4、提问:同学们你还记得哪些描写莲的诗句?——追问:这些莲与周敦颐笔下的莲有何不同?
5、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是一体四面,相辅相成。”周青老师这节课通过美文美读,让学生在享受读之美的同时,体现了文言文的“一体四面”,于美读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
7、读“莲,花之君子者也”,谁能翻译
8、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9、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10、濯(zhuó):洗涤。
11、教学案例撰写的意义
12、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13、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文中用一个独字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这句诗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宋代周敦颐也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时,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15、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16、(2)全班交流,答疑解惑。
1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8、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静心回顾本节课,你受到了哪些触动,又有哪些收获呢?学生盘点交流。
19、■“香远益清”,重读“益清”
20、(设计意图:在朗读中加深对莲的形象的理解,在朗读中背诵。)
四、《爱莲说》的教学设计
1、第三个教学板块:析读,议作者之志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如果不是,那还为了写什么呢?
4、上下五千年的君子,还有谁愿做那朵莲?
5、合作交流,体验情感,探究写法
6、学生活动一——读文知意
7、陶渊明独爱菊(衬托)隐逸者惋惜
8、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句子,同学们齐
9、(设计意图:通过仿写助读卡片,让学生明确作者通过对莲的描写和赞美,实则是托物言志,赞美君子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美德。)
10、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11、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12、“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教学文言文尤应重视朗读吟诵,只有通过美读,才能“因声求气”,让学生体会到古文之美,才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古文之乐趣。
13、这样水到渠成引出托物言志——即通过描写客观事物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14、在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时,周老师以本句为例,并进行了示范朗读。在示范朗读时,特别引导学生读出莲之“独特形象”。
15、生长环境(出……不妖)高洁、质朴
16、■“亭亭净植”,重读“净植”
17、2、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18、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19、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
20、■“濯清涟而不妖”,重读“不妖”
五、爱莲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1、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
2、引导学生回忆描写莲花的诗句导入本课学习。
3、(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师生交流对“君子”的了解。
5、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明确:《荷塘月色》着重描绘月光下荷塘的优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7、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8、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9、(2)“莲”与“君子”既然有如此多的相似点,那作者写莲也是在写君子,这种表现手法是“借物喻人”
10、蕃:多染:沾染(污染)
11、背诵全文,收束全课。
12、设想通过品读,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及菊、牡丹的衬托作用
13、指导诵读第二段。“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要读出肯定语气,且后一分句应重一些。“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分别读出惋惜、遗憾与轻蔑之情。
14、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1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上一篇:100句2020感恩帮助过我的人句子朋友圈(跨年感恩帮助过我的人文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