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莲说说课稿七下
1、门槛在于,文言文本身,实词、虚词、活用、一词多义、倒装等等
2、比如《爱莲说》就是两课。一课专门捋顺文意,包括背景知识。另一课就专攻背诵诗词虚词语法,重点翻译,等等。总之可以理解为,一节素质,一节应试——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应试和素质教育不是绝对对立关系。
3、表现了对当时社会腐败成风,官场趋炎附势的鄙视和不满和无奈,借赞美莲花抒发了作者追求公正平等,恃才傲物的思想感情。
4、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5、学生知道这个作者很牛,他们就容易相信他说的话。那么周敦颐,有哪些可以给学生补充的内容呢,主要这么几点。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这句诗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宋代周敦颐也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时,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7、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把爱莲这一主题落到了实处,也把爱莲变现的淋漓尽致。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蔓不枝”,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句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恰好表达的相反的意思。其中心句为:“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体态、香气(中……益清)正直、芳香
9、作者托物言志,借莲的形象比拟不慕虚荣,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夷.
10、另外我还讲了周敦颐和王安石的故事,学生听了叹息不已。
11、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12、在说《爱莲说》之前,我先分享下我对文言文课文的看法。
13、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
14、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15、明成祖即位后,为了宣扬国威、扩展贸易,派三保太监郑和率庞大的船队屡下西洋。自1405年至1433年,郑和前后下西洋七次,最远曾抵达非洲东南岸。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交往。郑和所到之处,均随船带去中国的丝、茶、漆、瓷等物,换回各国奇珍异品,促进了海外贸易,也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明朝的西洋航行开辟了历史上最长的航路,建立了多条纵横交错的远洋航线络,体现出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成熟。
16、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文中用一个独字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7、他们的理由是“作者就是按照这个顺序写的啊!”
18、有意思在于,文言文背后都是故事,作者都是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
19、用菊和牡丹来对比烘托突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对比衬托。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借物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莲比喻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喻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喻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的品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20、爱莲说写于周敦颐见王安石四五年后,但是你这想法是好的。
二、《爱莲说》说课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我告诉他们,呵呵你们排得不对,然后阐述我的理由。
3、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4、第三个感受就是,要恰当引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哪些地方引用呢。不是见着就引,而是本身学生理解比较难的地方。
5、另外我还喜欢一个小技巧,就是我让学生记笔记,随意记,我对笔记的看中比作业本都看重,
6、(作者)周敦颐 (朝代)宋
7、其次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隐逸者,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完全赞赏,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惋惜。
8、目前,第一至七区和第十区已满员。第八区民族区群号:308134406(非民族区教师勿加),九区群号:2813962欢迎各位老师加入QQ群。
9、启示是,耍不与世信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对追逐名利的厌恶和批判。。。
10、《爱莲说》教研教案教学设计
11、陶渊明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12、此篇文章写出了作者洁身自好、不甘屈服于世俗的高尚情操,表现了作者的“出淤泥而不染”,从而与文章中所讽刺的庸人、俗人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1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4、《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15、“菊”和“牡丹”衬托的作用
16、这就把君子,隐士,众人进行了对比。
17、开头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
18、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19、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总结: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能力训练。
三、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示范视频
1、扫一扫,您就进了正道!转一转,您的群商就得到了提高!
2、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词。
3、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4、瓷器,这被称为在明朝,和中国做生意的人多数为阿拉伯商人。他们带着金银,经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来到中国,使明朝人认为阿拉伯世界有很多黄金。此外,明朝前期,中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势强盛,矿冶业、纺织业,尤其是造船业以其高超的水平和突出的特色展现于世界。明成祖朱棣夺得帝位后,为争取海外地区对政权更替的了解和归附,显示中国的富强,开始着力加强明朝与海外各国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派遣郑和出使西洋是其重要手段之一。从1405年开始,郑和先后七次出使西洋,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开拓了中国与东南亚、阿拉伯、东非等地区的海上交往,为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东西方各国间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巨大贡献。
5、王安石比周敦颐小个5岁,后学。年少就已经非常佩服周敦颐,三次拜访周敦颐。
6、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7、不是古诗,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是一篇古代的议论性文章,说是一种文体,可议论,可抒情,也可叙事,这篇古文是议论对莲的喜爱,通过描写莲的高贵品质,从而表达自己的志向,要像莲花一样高洁质朴,不慕名利。所以爱莲说不是古诗,是一篇古文。周敦颐写的,托物言志的古文。
8、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9、为了解决这矛盾,我就有了个想法。
10、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1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2、本文作者托物言志着重刻画了莲花的精神气质,而当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写荷花的名篇。(课件演示第四段)比较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节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3、莲花的美是天然美,不是为了讨好取悦谁。
14、我的第二个感受就是,关键之处,必须要思考。
15、将菊、牡丹和莲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君子,揭示了莲的内在气质,表达对莲花的赞美,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16、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课堂实际里,学生排名是“菊花第莲花第牡丹花第三。”
17、作者借物(莲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特点必须与志的特点相通。
18、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19、具体来说,开头三句,先总说人们对花的种种爱,以爱菊为正面映衬,爱牡丹为反面衬托。引出“予独爱莲”,点出所托之物——莲花。接着描述莲花的性状,写出它的可爱之处,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总括莲的品格。最后正面点明莲花的比喻意义,点明题旨。
20、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爱莲说 说课稿
1、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2、了解“说”的特点。
3、见过牡丹花菊花插头上的,见过莲花插在头上吗?那绝对神经病啊,所以引用要恰当。
4、秘密就在这篇《爱莲说》里。
5、爱莲说赞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寄托了作者对美好品格、良好的思想道德、高尚的思想品质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出作者鄙视贪图享乐、追名逐利的世人心态,也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
6、周敦颐虽然写与五年后,但是思想早已经形成,所以后来王安石在面对狂风暴雨依然坚持变法,这里面可能就有周敦颐的鼓励。
7、现在回到最初王安石和周敦颐到底讲了什么,让王安石震撼,我可以让学生推理了
8、蕃:多染:沾染(污染)
9、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10、小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这种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11、扫清生字词yífányūzhuódíliánxièyìyīxiǎn颐蕃淤泥濯洗涤清涟亵玩逸噫鲜学生齐读课文。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重点讲学生难懂的两个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句型为“……,……也”可译为“……,是……”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前文“何陋之有”也与此相同。5,指名朗读。研读课文
12、生长环境(出……不妖)高洁、质朴
13、当然这是一点,因为这个伏笔,其实是为了后来解释难点大伏笔,难点就是,如何理解莲花君子,菊花隐士,
14、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15、比喻、拟人、映衬(用甲事物来陪衬乙事物,彼此相形,使所说的一面分外鲜明,或交相辉映。)
16、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 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17、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18、下面我来说说我上《爱莲说》一课的感受吧,请大家多多批评。我今天分享的其实是我已经上了的课。去年疫情期间,我上的是网课。
19、1、请同学们总结中心思想。
20、语文人,可以寂寞地耕耘,
五、爱莲说说课稿一等奖
1、学生要知道《爱莲说》有多大影响,首先要明白,周敦颐有多大影响。
2、 借物抒情是借描写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例如:《爱莲说》作者借描写莲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
3、文言文首先是激趣,而激趣味最大的一点就是作者本身。所以我比较爱讲作者的故事。不过,讲是分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介绍作者时候会讲,第二个就是在讲解文意的时候随着段落补充。
4、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5、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6、那就是我干嘛不把他们分开呢?这就导致我的文言文课一般就是两个部分。
7、亲,我们已错过了前世的牵手,也错过了今生的拥有,千万不能再错过做正道语文群友!
8、但是周敦颐用来表达君子,这里我又设计了个问题,,莲花凭什么能表示君子——大家肯定知道,这就是为解释最后那段必须背诵的打了个伏笔,我与易老师所见略同,我也引了这首诗,“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
9、明成祖即位后,为了宣扬国威、扩展贸易,派三保太监郑和率庞大的船队屡下西洋。自1405年至1433年,郑和前后下西洋七次,最远曾抵达非洲东南岸。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交往。郑和所到之处,均随船带去中国的丝、茶、漆、瓷等物,换回各国奇珍异品,促进了海外贸易,也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明朝的西洋航行开辟了历史上最长的航路,建立了多条纵横交错的远洋航线络,体现出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成熟。
10、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11、我讲这个话,是为了说,莲花的美恰恰是不招惹人,不讨好人的。
12、风度(亭……亵玩焉)清高
13、最后一个感受,就是学生其实不怕你深入,关键这个深入要讲得有趣,不是把中文系教材拿来直接用,比如我在最后就讲了一点非常深入的地方,那就是周敦颐对莲花之爱的深层次原因。周敦颐和朱熹韩愈这些大儒家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宽容,韩愈啊,朱熹啊,一生致力于排斥佛道,周敦颐刚刚相反,他是喜欢佛,甚至创造性的把佛中的莲花座用来比喻君子,这在历史上也是创意。在周之前,莲花不是君子,而是别的,比如说《诗经》中用莲花来比喻美女,《楚辞》中用莲花来比喻高洁的志向(这个类似,但也没说是君子,君子有另外的香草),《采莲曲》借莲花来表达爱情。
14、《爱穿虎扁臼壮铰憋歇铂忙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的高明手法,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15、作者以花喻人,以隐逸者、高贵者陪衬君子,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含蓄地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6、所以,这就是关键之处要靠文体却切入,强迫他们思考。即使最后是自己讲,也要他们带着任务去听你讲。
1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明确:《荷塘月色》着重描绘月光下荷塘的优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9、濯:洗涤亵:亲近而不庄重
20、首先周敦颐是哲学家,北宋五子之首,另外四子是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六、爱莲说说课稿七下
1、史书记载非常震撼,说是聊了很久,聊完,王安石退而静思。以至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2、比如说,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里出淤泥而不染,我讲了下周敦颐的人生,就是前面易老师那段材料。说明说这个人是个青天,宋朝不光有包青天,还有周青天。
3、教学难点: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
4、那么除了莲花本身是君子,莲花佛教里还有个意思,——金刚座。
5、我要练他们听课记录的水平。
6、王安石,三十岁就已经觉得自己牛叉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他三十岁写的。遇到周敦颐之后,却如此的态度。到底是什么将他震撼了呢?
7、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8、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9、牡丹,作者把它比作富贵者,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鄙视,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赞美。
10、作者赞美莲的优美形象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的品格,抒发了鄙弃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思想感情。
11、所以宋儒才那么刚猛嘛!这都要感谢周敦颐的开山之见。
12、(莲花具有)形态美,“出污泥而不染”的纯洁美,由其他花各个的特殊美,说明美既有普遍性,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13、就是说任他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所以,这就是莲花最终能够作为君子代表的最佳理由。
14、本文先引出所托之物,然后根据意旨,抓住特征状物,最后言志。
15、爱莲说的中心论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6、39岁,王安石任江东刑狱,大官了,学问已经学成了通儒,然而当天听说周敦颐在附近的时候,连忙去拜访他。
17、而濯清涟而不妖,是难点,这里“妖”不好理解,我就解释了一句古文: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显露钱财会引起别人偷盗的欲望,等于叫别人来偷。女子过于打扮,等于故意招惹男人。(当然我也批判了一下,说这是古人的腐朽思想,今天的人就应该打扮得有气质)
18、其实说起文言文是又爱又恨。不管从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的角度都是这种感觉。
19、而且必须要精心设计一个非常巧妙的问题。我设计的问题是:“周敦颐心中,给莲花菊花牡丹花排名,谁是第谁是第谁是第三?”
20、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1、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
2、写莲是托物部分,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爱莲说》就是要借莲颂人。首先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第二段侧重议论。
3、反复诵读,背诵课文。
下一篇:没有了